2023-04-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島嶼行腳系列】系列之3──一個人的武林

*山中大叔 老王
2022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南投縣初賽,爽文國中(以下簡稱爽中)國樂團是要與自己比賽。
上一次跟自己比賽已經是近10年前的事了。
那年,南投縣另外一所市區大校因為某些因素,暫停兩年組隊參賽,因此爽中成了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南投縣初賽國樂B組(非音樂班)唯一的參賽隊伍。
也是因為那兩年,爽中這些來自山裡的偏鄉孩子有機會在全國的舞臺,看見更強的對手,聽見更完美的樂章,感受更高的演奏水準.
也因為如此,爽中的孩子激發出想要更好的信念,故在三年後的2016年,第一次貨真價實地勝過再次參賽的市區對手,獲得南投縣冠軍──在這之前,爽中的國樂團從未真正在分數上勝過對手。
一直到現在,那唯一的一次勝利,仍然深刻烙印在當時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孩子們心裡,孩子們常說:「每當想起那一刻,似乎總能鼓舞自己迎向後來許多的挫折或挑戰。」
或許應該這麼說:「爽中國樂團一直都是跟自己比賽。」
下一次上課要比這一次上課更進步,下一次演奏要比上一次演奏更流暢,下一次的音準、下一次的節拍、下一次的鼓點、下一次的弓法或指法,要比上一次更正確,更精準。
下一次可能是一分鐘後,也可能是三天後或一週後,甚或是一個月後,一年後。
究竟,像我們這樣一所來自偏鄉的小校,在堅持什麼國樂團?
為什要這麼堅持花費心力在這一個跟考試成績不太相關的社團活動上?
類似我們這樣的國中──普遍被認為學習表現較差、家庭支持力道偏低、文化刺激貧瘠的偏鄉國中──不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在會考的科目上嗎?不是應該想盡各種方法、透過各種學習扶助計畫之類的專案,課輔協助拉拔那些學力落後的孩子嗎?
過去十年,世界頂尖學者研究「成功」的要素,指出「非認知能力」才是幫助孩子自我實現、衝出逆境,奠基未來成功的關鍵特質。
所謂「#非認知能力」包含了 #Grit(恆毅力)、#Perseverance(堅持)、#Curiosity(好奇)、#Optimism(樂觀)、#Conscientiousness(自我覺察)、#Self-control(自我控制)等能力,教育學者則稱之為「#品格優勢」。
全球暢銷書作家保羅.塔夫(Paul Tough)在《#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指出:
「學業成就並非『成功』的唯一指標,非認知能力才是促使孩子願意自我超越的根本,得以成就孩子的未來。」
也因為願意自我超越,所以從非認知能力的超越高峰經驗,遷移或複製到認知能力的自我期許、自我挑戰、自我實現以及自我超越。
因為,最難超越的,從來是自己。
尤其是早早就知道對手只有自己的時候。
2022年,爽中國樂團以破紀錄的88.6分,超越了自己,再次獲得進軍全國賽的資格;2023年,我們帶著比6年前第一次參加全國賽進步了0.8分的成績,完成了這一項好不容易的任務。
進步0.1分都不容易,何況是0.8分,更何況是一所全校只有117個學生的偏鄉學校、更何況我們是以國二學生為主體參賽。
與此同時,10年來,爽文國中學生整體學力檢測在全南投縣32所國中每一科(國英數自社)的校際排名都從倒數10名進步到全縣前7名。
也許,國樂團的堅持與學力檢測的進步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影響學力進步的因素很多,但我們的確在這10年裡,看見爽文國中學生的學習意識逐漸形成一股具有鬥志的整體校園氛圍。
其實,學習常常是一個人的武林,最難超越的總是自己,唯有強韌的非認知能力,才能驅使一個人走得更遠,堅持得更久,努力得更有熱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NANI · 南一書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