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主觀中,運動會開幕式的標竿永遠是「巴塞隆納奧運會」。獨一無二!
由此高標準看高雄舉辦的世運會開幕典禮,稍令人遺憾--台灣人的「先天」一直都無法轉化為「後天」。
看開幕式的節目,除技術上以10台超高規格的巨型投影燈,投射出面積有4503.6平方公尺,相當於10個籃球場大的巨幅影像之外,許多屬於台灣特有的:原住民要素(舞蹈、獨木舟等)、三太子,還有國際標準舞、水滴現代舞等,都以原尺寸演出,相對於標準運動場的空間,未經過改編或設計的演出要素,完全無法展現文化的特徵。就因為這樣,那位高齡84歲的舞蹈界國寶李彩娥,就完全給浪費了。但煙火,是精彩的。
台灣人與台灣文化,仍然以「先天」的狀態存在與呈現給世界。移植比創意來得多。
不僅如此,在運動場的龐大空間中,應選用高音歌手。主辦單位選了女中音或低音的黃小琥,適合在密閉空間演唱,在開放空間中聲音也完全不能表現。
高音的男歌手「信」,是選對了,歌也選對了,但是,卻唱破了嗓。原因除了KEY(音高)不適合之外,還有其他值得探討之處。
大會請來的外籍歌手海莉(Hayley Westenra)與羅素華生(Russell Watson),都是高音。完全符合現場的空間特性外,更重要的不同是兩位的唱法是受過訓練的、表演是經設計過的,這是「後天」長久琢磨後的呈現。
對原住民的尊重,不必限定在請原住民親自表演,不忘在各種場合唱原住民的歌曲,就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相對的,台灣人與台灣文化,仍然以「先天」的狀態存在與呈現給世界。
這不是特例,電影《海角七號》中最後一幕,范逸臣先唱《野玫瑰》,後來由中孝介接著唱出。兩種聲音同台一比,「先天」與「後天」之別立刻顯現。曹錦輝與王建民的受傷,甚至於幾十年前許金木的折損,甚至於數學奧林匹克奪冠卻無法出現重要的數學家,一樣是依賴「先天」、揠苗助長式旦旦伐之的當然結果。
在國家建構的長遠過程中,台灣人如何從「先天」轉換到「後天」,如何從依賴「個人」到相信「制度」,需要時間的累積。台灣人不相信時間,所以常常受傷退轉。
「先天」與「後天」,是讓我淚沾襟的細微差異。人的價值,不就在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ikirA1sD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hXVF-y4ts
【相關閱讀】台灣人:從「先天」到「後天」
從元旦跨年看城市創意從北京奧運開幕式看緬懷過去的中國文化本質斯皮爾伯格辭去北京奧運藝術顧問 BBC2008.02.12枯竭到只有錢的創意--聽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