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為什麼要殺我?」從蔣經國的視角來看1970年發生在紐約的「那一槍」(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是這二十年來國內始終很夯的重要議題,除了是長年受到獨裁政權迫害的臺灣人在自由時代的當下,為過去的傷口吶喊,以及國家為了落實「轉型正義」而重視起這些被遺忘的本土傷痕。這也讓臺灣在每一年,都會有相關的展覽、行動劇、紀錄片來回應當時在高壓統治時,黨國對人民的迫害。2021年,在網路上最夯的白恐話題,無非是李惠仁與馮賢賢策畫的紀錄片《那一槍》。

raw-image

這個紀錄的主軸在於「讓歷史的拼圖不再缺角」,全面還原1970年刺蔣案的歷史面目。但這場行動失敗了,導致主事者黃文雄與鄭自才等人的逃亡之旅。紀錄片中除了透過許多史料勾勒出黃、鄭二人的暗殺行動,同時也把一位被遺忘的「暗殺參與者」黃晴美的故事公開給世人,讓人們想起這位當時為臺獨理念付出的「幕後英雄」,以及「還原刺客的亡命歷程」與「聆聽報導中被忽略的女性聲音」。

raw-image


但其實除了黃文雄、鄭自才與黃瑞美等臺獨革命先驅外,其實還有一位參與者的視角,也慢慢地被我們所忽略。那是誰呢?難道還有被我們遺忘的重要人物嗎?有的,我相信應該有些觀眾已經猜到了。沒錯,那個人就是「差點被暗殺」的蔣經國。

其實很少人會從「壓迫者」或「獨裁者」的心理狀況與立場來看待暗殺事件前後的處境,這樣子也更能讓歷史的拼圖更完整。那麼這場「刺蔣案」是怎麼發生的呢?事件前後對蔣經國心理的狀態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1950-60年代的國際情勢與中華民國的狀況

很多人都知道,在1945年以後臺灣的統治者從日本變成中華民國,隨後幾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便被中共打來臺灣,也開始長達三十餘年的政治黑暗時期。這段時間,雖然是標榜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在治理,也有人認為是國民黨控制著臺灣政局,但實際上卻是掌握軍事權力的蔣介石與他的兒子蔣經國在控制著全臺灣的黨務、政務與軍務。

雖然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如假包換是個軍人獨裁的政治實體,但礙於二戰後美、蘇兩大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使全球分裂成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大政營,為了增加國際政治盟友,以及爭取在聯合國的話語權,蘇聯把原先在二戰時的佔領區扶植為「衛星國家」;[1] 而美國當然也不落人後,他們也開始用大量的金錢與武器培養許多小老弟,像是日本國、大韓民國(南韓)、菲律賓以及中華民國,所以啊,當時中華民國不折不扣是美國在包養的啊!尤其中華民國在大陸時便為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更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成員之一,如果美國放掉中華民國,那麼不就讓蘇聯與佔了安理會的話語權嗎?

raw-image

左思右想,美國絕不能這麼幹,所以從1950年代起,美國先後與中華民國簽訂「防禦條約」,也承諾會給予龐大的經濟援助,也就是「美援」。

所以從這時候,美國事實上成為中華民國的「大靠山」,所以現在網路上說美國是「美國爸爸」,可不是說假的啊。

不過作為資本主義陣營的老大,我們的「美國爸爸」對於投資當然是很在行的啊,所以不會盲目地只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


其實在承諾金援與防衛臺灣的同時,他們也觀望中共與蘇聯之間是否有產生矛盾。儘管在1953年韓戰結束確立美蘇兩國在亞洲的版圖後,美國也沒有放棄對蘇聯陣營內的尋找各種「挖腳」的可能,尤其它們發現在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去世(1953)開始到中蘇珍寶島衝突(1969),這段時間裡中、蘇兩國的關係越來越惡化。

於是,美國開始嘗試與中共接觸,想不到正合了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意思,於是開啟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中、美兩國也開始進入相互曖昧的蜜月期。從這時候開始,臺美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奧妙,對臺灣方面的態度慢慢冷淡,彷彿像是情侶分手的前奏……。

這讓統治臺灣的國民黨高層開始緊張起來,尤其是身為「皇太子」的蔣經國,他可能無奈地想著,「未來江山可是由我來背啊,如果這些導致中華民國垮臺,那我不就成為千古罪人了,這樣不行。」於是就有接下來一連串的與美交涉,也促成蔣經國在1970年的訪美之行。

[1] 像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波蘭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等等。

海外臺獨運動的發展

國民黨獨大執政下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是一個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家,從1949年因國共內戰敗退臺灣以來,便以「反攻大陸」做為為長期軍事化獨裁的唯一理由,只要反蔣反黨就是背叛中華民國,除了三民主義的教條外部能夠有第二種聲音,否則隨時都有「被消失」的可能。所以一個正常標榜「民主自由國家」該有的言論自由、選舉透明、司法公正以及人民免於恐懼等等權力,很抱歉,在當時的中華民國可是沒有的唷。

raw-image

因為有著反共的美國爸爸當靠山,同樣反共的國民黨常常把「取締共匪」掛在嘴邊,開始打壓與控制臺灣島內的知識分子,迫使很多島內菁英、年輕的學子常常透過「貿易」、「留學」到日本或美國,揭發國民黨在臺灣的「惡行」,並高舉「臺灣人要自主」、「臺灣要獨立」的口號。

1960年代,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地的積極投入臺灣自主運動的知識份子先後「臺獨社團」,最後在1969年各國臺獨代表在紐約正式成立「臺灣獨立聯盟」,選舉後來成為立法委員的蔡同榮擔任領導人。隨著全球性的「臺獨聯盟」成立,滿腔熱血的海外青年學子覺得自己是站在革命前線的第一人,心理無比地激動,彷彿再過不久就能看見國民黨的垮臺。這也讓聯盟內少部分的成員開始組織一場「革命性計畫」,那就是暗殺國民黨高層。由於聯盟成員幾乎都在海外,若要暗殺國民黨高層是件不容易的事。原先他們想針對國民黨的外交人員下手,想不到1970年,蔣經國為了要緩和臺美關係的尷尬要到美國訪問。哇,這對革命派的人來說,根本是「待宰的肥羊送上了門啊」,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放過呢!於是一場震驚臺美的暗殺策畫敲敲地開始了……。

這次的內容比較冗長,所以我們會分為兩集詮釋。可能會有人想,不是講「刺蔣」嗎?那幹嘛扯那麼多議題呢?其實我們是覺得,如果要真正地瞭解一則歷史事件,並不能夠用去脈絡的角度來陳述故事。雖然「刺蔣」是發生在1970年,但這則事件實際上是諸多歷史原因所促成的一個「結果」。

我們台灣人常講,「凡事都有因果。」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每件事情有因有果,但我們更像相信,每一個結果都是有著諸多又複雜的原因;而每一個結果,同時也是未來諸多事件的遠因。至於「刺蔣」的具體過程為何呢?躲過暗殺的蔣經國是怎麼面對這場事件的呢?那我們留在下集再繼續討論吧。說到這裡,還是老樣子有幾個問題想與大家一起討論:

1. 近年來,美國爸爸跟我們的關係又逐漸進入蜜月期,但我們看過去的歷史經驗,你們覺得這場蜜月旅行,能玩多久呢?

2. 所謂「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為了控訴國家的暴力與獨裁,使用暗殺手段對付獨裁者,你認同嗎?

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你的想法,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為止囉!歡迎你幫我們把影片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刺蔣案的國際局勢吧!一起成為一個Better Men!我們下次見!ByeBye!

參考資料

李惠仁、馮賢賢,「424刺蔣紀錄片拍攝募資計畫|《那一槍》-身為台灣人都該知道的一槍」,網址: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8802。

林孝庭,《蔣經國的臺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臺灣》,臺北:遠足文化,2021。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黃清龍,《蔣經國日記揭密:全球獨家透視強人內心世界與臺灣關鍵命運》,臺北:時報出版社,2020。

黃清龍,蔣經國日記揭密系列EP9|蔣經國如何看刺蔣案?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xmy0os8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5會員
161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3/11
本文探討古今中外獨裁者共同的人格特質,以朱溫、希特勒、習近平等為例,分析其施虐傾向、反社會、偏執、過度自戀、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等六大人格缺陷,並結合美國情報機構對獨裁者人格分析的研究,探討獨裁者的心理特徵與行為模式。
Thumbnail
2025/03/11
本文探討古今中外獨裁者共同的人格特質,以朱溫、希特勒、習近平等為例,分析其施虐傾向、反社會、偏執、過度自戀、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等六大人格缺陷,並結合美國情報機構對獨裁者人格分析的研究,探討獨裁者的心理特徵與行為模式。
Thumbnail
2025/03/04
本文探討中國擁抱普世價值的可能性,從「中國通」到「擁抱熊貓派」的美國對華政策轉變,分析現代化理論與政權穩定理論在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作用,並以臺灣的經驗為對比,闡述普世價值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聯繫,以及中國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Thumbnail
2025/03/04
本文探討中國擁抱普世價值的可能性,從「中國通」到「擁抱熊貓派」的美國對華政策轉變,分析現代化理論與政權穩定理論在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作用,並以臺灣的經驗為對比,闡述普世價值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聯繫,以及中國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飛彈、政治與秘密外交],這是一本講述台灣 中國 美國的三角關係的政治書 當年中科院的建立工廠的興建核武的製造就差一步,故事居然發生了轉折 那天1989年天安門事件對全世界投下不亞於美國的震撼彈 而今天所發生的又都是巧合嗎?
Thumbnail
[飛彈、政治與秘密外交],這是一本講述台灣 中國 美國的三角關係的政治書 當年中科院的建立工廠的興建核武的製造就差一步,故事居然發生了轉折 那天1989年天安門事件對全世界投下不亞於美國的震撼彈 而今天所發生的又都是巧合嗎?
Thumbnail
想家,我們想了四十年,請可憐我們這群少小離家的老兵
Thumbnail
想家,我們想了四十年,請可憐我們這群少小離家的老兵
Thumbnail
這些戰後生還的台籍日本兵,經過多年發展,很多是成為台灣各地仕紳,在國民政府軍登陸來台時,靠著他們打過太平洋戰爭的經驗與在地人的信任,激起台灣人團結抗暴抵禦外敵的氣勢與精神,更教導沒有經驗的學生如何操演、使用武器與暗語,成功作戰保衛家園。
Thumbnail
這些戰後生還的台籍日本兵,經過多年發展,很多是成為台灣各地仕紳,在國民政府軍登陸來台時,靠著他們打過太平洋戰爭的經驗與在地人的信任,激起台灣人團結抗暴抵禦外敵的氣勢與精神,更教導沒有經驗的學生如何操演、使用武器與暗語,成功作戰保衛家園。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今,台海一共發生了四次的緊張局勢。第一次在韓戰之後,美蘇劍拔弩張,史達林全力支持中共,毛澤東對國民黨殘存在浙江沿海勢力的清剿;最終以美國對敗退來台灣的蔣政權於1954年簽署中美防禦協定,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告終,阻止了共產勢力的向東南亞擴張。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今,台海一共發生了四次的緊張局勢。第一次在韓戰之後,美蘇劍拔弩張,史達林全力支持中共,毛澤東對國民黨殘存在浙江沿海勢力的清剿;最終以美國對敗退來台灣的蔣政權於1954年簽署中美防禦協定,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告終,阻止了共產勢力的向東南亞擴張。
Thumbnail
處於美中台三角關係核心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要面對台灣海峽長期的起伏波濤與洶湧暗潮。我們要把不沉的航空母艦開向何方,才能挺立於世界?
Thumbnail
處於美中台三角關係核心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要面對台灣海峽長期的起伏波濤與洶湧暗潮。我們要把不沉的航空母艦開向何方,才能挺立於世界?
Thumbnail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Thumbnail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Thumbnail
2021年在網路上最夯的白恐話題,無非是李惠仁與馮賢賢策畫的紀錄片《那一槍》,這個紀錄的主軸在於「讓歷史的拼圖不再缺角」,全面還原1970年,刺蔣案的歷史面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那一槍吧!
Thumbnail
2021年在網路上最夯的白恐話題,無非是李惠仁與馮賢賢策畫的紀錄片《那一槍》,這個紀錄的主軸在於「讓歷史的拼圖不再缺角」,全面還原1970年,刺蔣案的歷史面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那一槍吧!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即係《被出賣的台灣》的George Kerr,而因為第一版本據知有翻譯上的些許偏誤,故而遲未閱讀,反先就本書先予閱畢。本書是完成於1985年的小書,因篇幅小雖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這將會是個入門了解台灣歷史的優選,尤其這是在解嚴前夕的外國人的手中完成的,這更加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即係《被出賣的台灣》的George Kerr,而因為第一版本據知有翻譯上的些許偏誤,故而遲未閱讀,反先就本書先予閱畢。本書是完成於1985年的小書,因篇幅小雖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這將會是個入門了解台灣歷史的優選,尤其這是在解嚴前夕的外國人的手中完成的,這更加
Thumbnail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時至今日,除非是台灣問題專家,否則一般人都搞不清楚中國的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美中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六大保證、台灣地位未定論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別說美、中、台三方之間微妙又脆弱的平衡....
Thumbnail
時至今日,除非是台灣問題專家,否則一般人都搞不清楚中國的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美中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六大保證、台灣地位未定論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別說美、中、台三方之間微妙又脆弱的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