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靈期間,有很多時間,卻不太有寫東西的心情。應該在告別式上對老爸說些什麼,又覺得來不及整理好自己的情感,心裡有障礙。總之,在一切意氣紛擾沈澱,回歸親情本質之後,我想對他說的話,他已無法在生前聽到了,可是,我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及與他相處的模式,即使有機會重來,大概也不會當面向他說的。這註定要成為一件憾事的吧!
【JB唸《家祭文》─老爸註定無法在生前聽到的話】
《家祭文》
老爸!11月6號半夜三點多,我匆匆載您到榮總時,是怎麼也想不到今天這個結果的,我以為會像去年那次肺炎一樣,兩三天就病好回家了。從您進加護病房那天起,直到現在,我都很難安睡,因為一閤眼,就好像又聽到夜半那一聲淒厲的:「小邦─!」然後是我狂奔下樓的心驚,接著您說:「我好像病了……」。
您住進加護病房的第5天,我都還對您的清醒出院抱著現在想來是一種盲目的樂觀,但殘酷的現實終於使我不得不祈求您安詳的離去,對於至親來說,這是多麼悲哀無奈的事。
在為靈堂選擇您的遺照時,才發覺平常幾乎不曾好好的為您拍一張獨照,我發狂似的在電腦裡找了又找,在桌邊冷眼旁觀的雅雅突然說:「大伯,你都没有幫爺爺拍,當然找不到丫!」使我一陣神傷,這對愛拍照的我和愛被拍的您來說,是多麼諷刺啊!現在,面對這張您約十年前的護照大頭照,我感到很慚愧。
前陣子,讀大江大海1949,裡面提到面對父親講了一萬遍的老故事時,他們孩子那種冷嘲熱諷的心態,才想:「啊!原來龍應台家也這樣!」但到底我應該感到慶幸還是悲哀呢?如今,提筆要寫介紹您生平的短文時,那些您一說再說,我自認為都聽爛了而避之唯恐不及的陳年往事,種種情節在腦海裡卻是模糊一片,我只得利用夜深人靜的守靈時光,翻箱倒櫃,將您的遺稿找出來認真閱讀,這情景若是您生前看見,一定會感動到流淚了!
老爸!您的簡略生平我終於寫出來了,您苦難的童年佔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因為那就是它在您晚年心靈裡的份量,您可能不自覺:「我4歲的時候……」差不多是您的口頭禪了。我相信那一段經歷,深刻的影響了您的性格,包括使您拙於表達愛、不會和人溝通、不能察覺別人真正的感受以及暴烈的脾氣,可是它也淬煉了您堅強的意志力和一種悲天憫人的胸懷。總而言之,絕大部份的您,是春陽暖暖的,讓任何人都樂於接近,但那狂風暴雨的一小部份,卻讓我適應的很辛苦,直到不久前,我才終於找到讓自己釋懷的說法,我想像在您內心最深處,藏了一張脆弱的秘密地圖,您必須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它,否則,一旦它破碎了,您就會完全找不到自己了!是不是這樣呢?
在您臨終的耳邊所做的莊嚴承諾,我一定會信守,當您看見西方三聖帶著蓮花寶座出現時,請趕快跳上去跟著祂們走吧!
【聆聽兒子唸《家祭文》中的未亡人】
當我構思《先父事略》時,没考慮過什麼「豐功偉業」,只想呈現一個貼近他生活的兒子眼中的父親,因此就難免像《家祭文》中說的:「您苦難的童年佔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因為那就是它在您晚年心靈裡的份量。」我打算自己宣讀它,可是告別式當天,禮儀社王老闆才說,没有自家人披露故人生平事略的,匆忙混亂中只好作罷!現在想想,或也是冥冥天註,老爸並不想讓我在這個場合把某些話說得太明白吧!
《先父事略》
父親家族世居湖南茶陵縣秩堂鄉曉塘村,那裡民風保守樸實,大家在「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的傳統下安居樂業。但民國後,大時代的動盪逐漸衝擊到這個平靜的小村莊。民國19年,共產黨佔領家鄉,展開清算鬥爭,祖父被歸類為「土豪、劣紳、反動派」,4歲的父親和祖母、母親被以反動派家屬名義逮捕拘禁,目睹祖母遭受酷刑逼供,每天五花大綁、頭戴高帽,遊街示眾,更親眼看見全區四鄉鎮大公審,包括祖母娘家5口在內的四百多個鄉親,被押到江邊大刀斬首。
共黨將父親編到村莊兒童團,和一百六十幾個反動派後代的子女押往江西接受改造教育,那時正值嚴冬,缺乏照顧的難童,飢寒交迫,紛紛死亡,幾年後才知道,那些孩子幾乎全部棄屍深山,父親比較幸運,半途被路邊一名婦人趁亂帶回家,那家主人姓楊,湘潭人,住竹山嶺,以造紙為生,篤信佛教,每天早上誦經,視如己出的撫養了父親4年多,但倔強的父親卻絕不肯叫楊氏夫婦一聲爸媽,幼小的心靈並認為淪落異鄉、舉目無親很丟臉而遷怒他們,年長以後,父親領悟當年的恩將仇報,悔恨交加,但海峽茫茫,想道歉、報答已不可能,使他痛苦終身,晚年填的一闕《望江南》,充份表達了這種心境:
「 望江南
懷念救命恩人,湘潭造紙師傅楊公賢伉儷
砂子寨,昨夜夢魂中,菉竹猗猗曾舊識,窮山難覓救孤公,欲報已成空。」
父親一直稱兒時離家的4年多為落難,住在楊家期間,也一度受到共黨勢力威脅,晚上必須到深山避難,有一次父親失足摔落山谷,幸好被樹幹擋住,才没掉到溪裡淹死,但脊椎受到撞傷,父親晚年,把僅有的幾項病痛都怪到那一摔,我覺得是一種精神回歸童年的儀式。
父親結束落難返鄉的過程,是一則傳奇。那些年,祖母和曾祖母被關在江西萍鄉,幾次差點被判死刑,民國23年秋天,祖父死在長沙的消息傳出來,共黨認為兩代寡婦已没有依靠,殺了也没意思,才放了她們,但限定區域討飯,那時家鄉已被國軍收復,她們輾轉逃回去。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父親,幾個月没結果,臘月初一傍晚,曾祖母邊哭邊想愛孫,不覺疲累睡著,夢見祖父跪在床前指出孩子所在地點,依指示果真在臘月22日找到,從此曾祖母吃齋唸佛,父親渡過他這一生最受嬌寵的十幾年歲月。
然後,大江大海的1949年來臨了,那年父親正就讀於衡山南岳的震華文學院,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祖父臨終託孤的至交彭國棟先生,當時官拜中將,把父親帶到台灣,本來要供應他繼續讀大學,但父親不願寄人籬下,跑去報考政戰學校,1955年政治系第三期畢業,在軍中歷任科處長、主任、憲兵司令秘書,1981年軍職外調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當過專員、編譯、機要秘書,1992年在基隆市榮民服務處副處長任內退休,生涯共獲勳獎章十八枚。由於退休時銓敘簡任一級,在當年軍職外調辦法中,中將才能直接轉任這個等級,所以晚年的父親始終認為自己相當於中將,這也是某種遺憾的心理補償吧!但在我們心目中,是不是將軍一點也不重要,他自己也說過:「憶及從軍、從政四十餘年,雖然愧無建樹,自問於公於私,已盡心力,夫復何求?」這是我們所熟悉的父親,雖然平凡,但有血有淚、有優點有缺點、有得意有失意,是一個問心無愧的正直的人。
【老爸尉官時期,照片背面註明「民國四十四年十二月一日陸訓第二中心。】
【老爸少校時期的全家福】
【老爸中校時期,照片背後註明:「民國六十年八月十六日陸總部政戰主任梁中將視察七中心留影」。】
【民國48年,三星寶星獎章執照,不為強調功勳,用以懷舊,下同。】
【民國60年,壹星忠勤勳章證書】
【老爸上校時期,任當時憲兵司令孟述美秘書。此照攝於1977年。】
【老爸在憲兵司令部與少校參謀楊雨村合影,後者後來做到憲兵司令。】
【在中山樓與幕僚合影,時負責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維安工作。】
【在中山樓與楊雨村合影】
【在中山樓與老媽、小弟合影】
【退輔會時期,左一劉一奇、左二張建中,與老爸號稱三劍客,分別為主委和兩位副主委的機要秘書,時相唱酬,私交極篤。二人輾轉得知老爸去世,分別來電致哀,但因身體不好,都無法親臨告別式。】
【1992年自退輔會基隆榮民服務處退休】
還鄉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