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 歷史篇-你可以沒實力 但要懂戰略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上一本認知篇,鼓勵我們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新世代,從知識界的農夫轉職成游牧民族,隨時保持好奇心,升級自己的思維以應付這個新世界。
而這本歷史篇,則是告訴我們,閱讀歷史並不是為了透過歷史來預測未來,而是透過歷史來擴展視野。世界很大,總是會碰到之前沒有遇過的新鮮事,事件本身無法複製,但是古人面對重大事件的心境應該是類似的,我們現代人可以借助歷史事件作為參考點。
我們要如何解讀歷史?歷史與國文一樣不能一條一條單方向的解讀,要找出史學家未寫下的事情,串聯其他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卻環環相扣的歷史。
例如,鋒火戲諸候、干將莫邪、吳越爭霸,看似三條不相干的故事,其實一切的起因都是西戎掘起,向東壓迫到周朝。
鋒火台的建立就是為了警示周朝。接著,西周被滅,東遷變成了東周,周朝的西邊變成了秦國,被西戎壓迫的從周轉為秦,迫於壓力,秦國再度往東邊遷,進而壓迫到楚國。被逼近的楚國東進滅了干越,就產生了干將莫邪的故事。而其後,干越後代往東南邊移動,增加了東南部的製劍能力,東南大國掘起,有了後來的吳越爭霸。
由於作者是中國人,因此本書的重點可以放在如何藉由歷史來看待當前的中國,未來的中國是否會走相同的道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個是以羅馬帝國(歐洲)的發展來對比中國。
在西元初年,羅馬帝國與漢帝國同樣面對外族的壓力,兩者經歷了十分相似的情況,在經過一段政治改革後,兩個帝國進入了穩定期,接著在西元200年左右進入分裂期。然而在300年後,兩個帝國的發展卻南猿北徹。中國在東漢之後雖然經歷了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的分裂,之後大致上維持了一個大一統的局面。而歐洲在羅馬帝國之後基本上不存在大一統的帝國。這300年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造成了兩個帝國之間的差異?
接著,從現代帝國-美國的角度來看,不同於以前的大陸帝國,現代的帝國是走海權擴張模式,船艦與貿易取代了戰馬與領土征服。
然後,從戰略思想如何影響國際局勢和個人的角度進行分析。最後一章分析了古代政治與現代政治的不同,以及稅制如何影響國家的發展。

羅馬帝國的衰敗

為什麼在羅馬帝國之後,歐洲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這三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
回到西元200年,卡拉卡拉的安東尼魯斯憲令普及了公民權,發放公民權一直都是羅馬社會上下層、母國外邦間獲得社會流動性的辦法。非公民的外邦為了取得公民權,會對羅馬帝國效忠並不作亂,羅馬帝國藉此來維持帝國的穩定。
公民與非公民有什麼分別?其中一個差異是稅制。公民的稅制模式是自願性的,公民的稅是奴隸稅與遺產稅,這兩項稅制沒有強制性,但公民有身為帝國子民的榮譽,公民們大都自願交那些不繳也可以的奴隸稅與遺產稅。而非公民的稅制是強制性的。這裡我們可以這樣解讀:取得公民權的過程是讓非公民建立對帝國榮譽的過程。
然而,普及公民權讓大家跳過了這個過程,利用普及公民權的羅馬公民直接不交稅了(又或是交不出去),這樣羅馬帝國的財政出了問題,那怎麼辦?只好對公民加稅,而加稅的結果又是被公民反彈,羅馬帝國的歲入直接崩毀。
普及公民權讓人人都變成上層階級,羅馬帝國失去了階級流動性。下層的人失去希望,上層的人失去榮耀。相比之下,中國有一個出色的流動性製造制度——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給了流動性希望,通過科舉初試的鄉紳也成為了最低層的管理職。但在1905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底層失去了流動性,底層管理也從鄉紳變成了土豪。
為了使一個社會穩定,最重要的是確保上下階級的流動性。其次,要保持適當的文化引導與控制。過度強烈的控制會喪失文化的多樣性,失去多樣性是無法穩定地維持大帝國的。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後,羅馬帝國獨尊基督教為正統國教,從多神教國家轉變為一神教,除了失去多樣性外,教皇與國王之間的政教之爭也導致了王權的減弱。

海權與美國

美國不像典型的舊式陸權帝國(例如羅馬、中國、後期大英帝國),而是一個影響力帝國,不直接拓展領土,以武力擴大實際領土範圍,而是利用其影響力來導出文化與貿易。美國不佔領領土,但要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所以需要在海外建設海軍基地來確保航線的安全。這同時也是海權思維與陸權思維的最大不同。海權思維不需要佔領領土,但要確保海上貿易路線的安全。
陸型帝國在處理殖民地問題時,由於文化體制的不同,需要處理許多摩合問題,導致殖民地不如母國穩定。母國需要投注相對較多的資源去維和,而維和的成本大多大於收益。最後,國家會被殖民地拖垮。既然如此,那麼國家就要往外擴展殖民地就好了。但事情也沒有那麼簡單。不擴展殖民地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需要與人的本性對抗。第二,是母國人民的生存壓力。
英國初期本來也深知這個道理,只想當一個貿易的海上帝國,但由於英國本身的領土不夠大,迫於人口移民壓力,最終還是成為一個陸型帝國。那麼,美國又怎麼成為例外呢?這是因為美國國土的條件比英國好,美洲地大物博,內需市場已經足夠,外在市場只佔10%。因此,美國沒有被迫向外擴展領土。

戰略思維的重要性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戰略思維重要性的例子,其中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例子是奧地利人梅特涅主持的維也納會議,這次會議成功地避免了歐洲大戰,並成為了協調國際關係的先例。之後的巴黎和會和雅爾達會議也受到了維也納會議的影響。
當時,奧地利是一個位於列強中心的國家,夾在俄羅斯、法國、普魯士等國家之間。奧地利曾多次組成反法聯盟,但在與拿破崙的反抗戰爭中屢戰屢敗。後來,梅特涅開始實行一個既和親又反抗的雙重策略,將奧地利瑪利公主嫁給拿破崙,同時在拿破崙耳邊低語,讓他起了打俄國的念頭。
俄國的遠征成為了拿破崙王朝轉折的一個重要時刻,第六次反法同盟也因此成立。但此時的梅特涅卻與以前反拿破崙的奧地利態度大不相同,梅特涅主張不對拿破崙趕盡殺絕。梅特涅希望與周邊國家維持動態平衡,而之後的維也納會議也維持著這個思維。維也納會議主要關注兩個問題:歐洲正統原則和補償原則。歐洲正統原則認為歐洲未來皇權血統至上,只認主流價值觀,而不認拿破崙這樣的平民皇帝。補償原則則認為歐洲就像一塊蛋糕,你多吃了東邊一口,就得在西邊還回來。
梅特涅主導的思維與反法同盟時期奧地利思維的不同正好體現了戰術思維與戰略思維的不同。在維也納會議之前,奧地利一直用戰術思維,多次發起反法同盟,企圖趁拿破崙遠征埃及時與其拼死一搏。然而,法蘭西在民族主義興起的浪潮中,其軍事力量的質量遠高於組成鬆散的奧地利。
即使奧地利趁機發動進攻,仍被拿破崙打得灰頭土臉。而梅特涅開始與拿破崙合親到維也納會議的思維是戰略思維,目的不是在勝負,而是希望在歐陸國家之間達成動態平衡的位置。在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反對俄國皇帝併吞波蘭,支持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聯盟的領導國,主張保留法國的實力等。他不是要解決矛盾,而是要減少奧地利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這樣就可以讓奧地利處於相對安全的位置。
所謂的戰術思維,雖然也是運用資源達成目標,但目標非常簡潔、清晰,那就是要贏,最好對方全死全輸,而我是全活全贏。但戰略就不一樣,它的目標保守得多,它先承認我生活在一個均衡的格局中,然後我推動這個均衡,向下一個均衡點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希望自己在下一個均衡點中擁有優勢,這就是戰略思維。
戰略與戰術有三個層次上的不同。第一個層次是目標不同,戰術的目標是贏,勝者全拿,而戰略的目標是下一個均衡點的達成,只要能達到均衡,吃點虧無所謂。第二個層次是過程的特點不同,戰術的過程特點是不斷累積我方力量,分清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朋友多多益善,敵人少少為上,這是一種典型的戰術思維。但戰略思維就不一樣了,它不會把敵人和朋友搞得那麼清楚,只要能從中掌握那個非常精妙的均衡,這就是平衡點。戰略和戰術還有第三個層次的區別,就是實現的手法不同。戰術的實現手法很簡單,就地解決當下矛盾,推動矛盾的激化,最後圖窮匕現,得出一個確定性的輸贏。戰略則不一樣,它是從這個均衡向下一個均衡轉化,我們不解決矛盾,只轉化矛盾。
這概念有點像是有限戰爭與無限戰爭,戰術上的思考是打一場有限戰爭,是下象棋,目的是要贏得這樣戰爭。戰略思考則是打一場無限戰爭,是下圍棋,圍棋的概念不在意一子兩子的得失,也不在意被圈地(只要做為交換,我能圈到的地比較大就好)。在人生上怎麼應用這兩種思維呢?
書中最後告訴我們,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建立戰略思維非常重要。以通往財富自由為例,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拿錢去堆出財富自由。但這是一種戰術思維,這是想靠積聚一種力量來解脫自己的人生,可能此路不通。我們需要換個想法,達到財富自由要幹麻?是衣食無缺的做自己的事嗎?還是想心無掛礙的在湖邊釣魚?如果想要的只是安定感,那不需賺很多的錢,只需要賺足夠的錢就好,找出這個人生的均衡,才能實現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

稅制如何影響國家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國家收的稅收是為了國家的發展,但其實影響更為深遠,國家的主要稅制會反向形塑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比方說,在主要稅收來自天然資源的國家中,國家的財政主要依靠販賣天然資源。這些國家的社會福利可能會因為沒有預算壓力而做得不錯,但是在基礎建設發展上,肯定不會以人為主要考量點。國家建設的部分肯定是朝能賺錢的方向去投資,這有可能會降低人民對國家的忠誠度(人民一心只想領補助)。如果是農業立國的國家,歲入的來源為土地稅。國家肯定會花費資源去建設水利設施,以確保農地能正常使用,而土地稅的特性就是很難用逃稅手段避免,因此國家也會花費資源去拓展自己的武力,以加大對國家的掌控。這時,國家政策的走向就會往穩定專制的方向,就像中國的君主制度。
反之就像英國,主要歲入來源是商業稅。商業稅不像土地稅,很容易使用手段去規避。因此,英國的政策走向不是控制面向,而是協商面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展出議會制,國家無法強迫商人繳稅,因此將他們拉進國家的體制中。進入體制後,他們會心甘情願地幫國家繳稅。這就是稅制如何反向形塑一個國家。
這個思維模式如果套用到個人層面,就是公司與員工的關係。我們可以觀察一家公司是靠什麼賺錢的。對會計事務所來說,員工就是賺錢的主要來源。因此,公司的政策一定會偏向善待會計人員。但如果是傳產,會計就是行政部門的一環,自然在公司中就不會受到重視。

小結

我認為從以前到現在,我對歷史的概念都有所偏差。歷史不只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還需要結合地理、地球科學,甚至是國文等其他學科一起來看待。透過邏輯思考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應用歷史,書中展示了如何透過邏輯思考來看待歷史,使我們改變自己的思維態度。正確的歷史概念可以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廣闊,就像走萬里路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8內容數
閱讀心得 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busreadsbook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歲到兩歲是小孩最多變的時期,本書從各種不同的面向,介紹一歲到兩歲小孩的身心發展、人際關係、生活常規等並提供一些相處技巧給家長。從爬到站到走到跑,他們也在一歲後漸漸有了自己的喜好,相較於0到1歲的奶來就喝,屎來就放,一歲的小孩開始有自己的自我意識了,開始有自己的喜好、習慣。
本書作者姜峯楠,全球科幻界公認的頂級作者,只寫中短篇小說,就拿下15座全球各大獎。 這些小說都展現了姜峯楠的驚人想像力和深刻洞察力,探討了人類、科技、宗教、歷史、自由意志等各種主題。 這本書獲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年度選書推薦,他說:「姜峯楠的小說寫的是生命的奧妙,深情動人。這是科幻小說中的極品。」
羅振宇的認知升級推薦書單與心得分享,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確定的知識變少,不確定的知識變多,面對落後時代的焦慮感,我們必須從知成的農夫轉變為知識的游牧民族。書中從認知升級,思維模式升級,提升個體戰鬥士三面向切入主題。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強力的內在力量,只要善用這股力量,我們可以修改人生的演算法,終將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 作者引用了各種書藉內容,並用自身經驗來佐證可信度,作者台大畢業又在約40歲財富自由,為了避免給讀者這是個人能力造成的差異,作者也在一些章節裡用一些自己身邊的朋友當例子。
在這個可以買到各種服務的新時代,連情感面上的需求都可以透過市場機制來滿足,看似便利但卻內藏玄機,這些購買而來的服務可能真的比自己做的好,但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本書整理了各種外包服務並探討這些服務怎麼影響我們的價值,是否讓我們失去了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東西
本書為黑猩猩研究的第三塊里程碑,黑猩猩不止會使用工具,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概念,領導人會為因自己的階級改變而改變對其他人的態度,簡單說就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一歲到兩歲是小孩最多變的時期,本書從各種不同的面向,介紹一歲到兩歲小孩的身心發展、人際關係、生活常規等並提供一些相處技巧給家長。從爬到站到走到跑,他們也在一歲後漸漸有了自己的喜好,相較於0到1歲的奶來就喝,屎來就放,一歲的小孩開始有自己的自我意識了,開始有自己的喜好、習慣。
本書作者姜峯楠,全球科幻界公認的頂級作者,只寫中短篇小說,就拿下15座全球各大獎。 這些小說都展現了姜峯楠的驚人想像力和深刻洞察力,探討了人類、科技、宗教、歷史、自由意志等各種主題。 這本書獲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年度選書推薦,他說:「姜峯楠的小說寫的是生命的奧妙,深情動人。這是科幻小說中的極品。」
羅振宇的認知升級推薦書單與心得分享,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確定的知識變少,不確定的知識變多,面對落後時代的焦慮感,我們必須從知成的農夫轉變為知識的游牧民族。書中從認知升級,思維模式升級,提升個體戰鬥士三面向切入主題。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強力的內在力量,只要善用這股力量,我們可以修改人生的演算法,終將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 作者引用了各種書藉內容,並用自身經驗來佐證可信度,作者台大畢業又在約40歲財富自由,為了避免給讀者這是個人能力造成的差異,作者也在一些章節裡用一些自己身邊的朋友當例子。
在這個可以買到各種服務的新時代,連情感面上的需求都可以透過市場機制來滿足,看似便利但卻內藏玄機,這些購買而來的服務可能真的比自己做的好,但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本書整理了各種外包服務並探討這些服務怎麼影響我們的價值,是否讓我們失去了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東西
本書為黑猩猩研究的第三塊里程碑,黑猩猩不止會使用工具,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概念,領導人會為因自己的階級改變而改變對其他人的態度,簡單說就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呂捷,是台灣的歷史補教老師,以下選幾個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个关键时刻,那就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过渡。这个转变意味着未来几个世纪罗马文明的进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发生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领土的不断扩张。在共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呂捷,是台灣的歷史補教老師,以下選幾個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个关键时刻,那就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过渡。这个转变意味着未来几个世纪罗马文明的进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发生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领土的不断扩张。在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