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文可以做什麼呢?能吃嗎?可以喔!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只能吃,還能優雅的吃。
本書的副標題就直接破題了,學習國文課是可以讓我們不管面對關於際遇、抉擇、傷痛,以及無論順逆都能優雅起身的心態養成課程,Moving第一集裡面有提到,同理心才是最大的超能力,而國文課是一堂可以培養共情能力的課程,自然就能強大我們的同理心。
「超能力算什麼,同理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 Moving Ep1
羊老師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的篇章裡比對花甲少年的鄭花甲,歸有光和花甲一樣,都背負著家人的期待。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他們的少年時期也想著要幹一番大事。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檯;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少年時期的意氣風發與對自己的期待對比到中年失落惆悵的前後落差,都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
始知西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心境和《大長今》裡長今被流放到多栽軒時一樣,即使失意困頓,他們都沒有忘記自己是誰,始終保持初心。
在這個對他們而言並不屬於自己的環境下,他們仍然奮鬥著。即使其他人已經放棄,只要自己不忘記自己是誰並繼續前進,就像大長今最終種出了新作物一樣,我們也能夠獲得我們想要的成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才意識到蘇東波的《赤壁懷古》是藉由周瑜來抒發自己的中年危機感。羊老師在這次課程中使用了影集《皇冠》第三季阿波羅十一號登月來解釋。
就像菲利普親王為了女王放棄夢想一樣,身為飛行員的他將他的夢想寄託在登月太空人身上。然而,對於太空人來說,登月只是日常飛行任務,並不特別。親王並沒有從太空人那裡獲得能夠補充自己失去信念的力量。最終,他回到了曾經不屑一顧的地方-教堂。這種經歷使他意識到力不從心,看到了世界之大和自己之小。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公安派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可以說是一個我已達到內心自適、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心境。我很喜歡羊老師這段將蔡依林的MV與之對比。
蔡依林在這個主題上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人生教科書。從努力達成他人期望,到成為他人期待的樣子,最終她明白他人的期待是無窮無盡且甚至互相矛盾的。與其追逐他人的期待,不如回歸自己的期望。蔡依林從《看我七十二變》到《怪美的》,明白到美是屬於自己的,而不是屬於他人的。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羊老師將瑪格麗特公主因為身處皇室而無法一展長才,與李白的《將進酒》中的英雄無用武之地進行對比。天才需要一個舞台,戰士需要一個戰場,但是不守規距的任性天才,是不是能有利於這個重視規範的世界運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孔明的《出師表》一文,羊老師運用了軍師聯盟中兩次北伐的片段,帶領我們進入《出師表》的世界,也展示了孔明與後主之間亦父亦師亦臣的矛盾關係。
道士問衆:「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衆諾而退。
羊老師在講《勞山道士》這篇文章時,使用了電影《日日是好日》中的茶道場景來告訴我們,基本功可能無趣,但卻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也是一種基本功,國文是一門需要預習的學問,可以提升我們的視野和眼界。
這一篇講述了《天龍八部》中的蕭峰。雖然課文篇幅有限,只能節錄到聚賢莊成之戰,但羊老師用電影《終局之戰》中鋼鐵人的犧牲來說明英雄之路的過程。
就像英雄的旅程中的啟蒙階段,英雄必須經歷考驗,才有資格從凡人變成英雄。本篇也在講述蕭峰在《天龍八部》中面對自己弱點的過程。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秋水篇》中使用了奇異博士第一次見到古一的片段,史傳奇從一開始的不信、傲慢轉變為知已不足虛心求救,古一也在史傳奇改變心態之後說:「那我們可以開始了。」水瓶如果已經裝滿了水,自然就無法裝入任何東西了,我們要隨時清空自己的水瓶,保持知已不足的心態。
《進擊的巨人》有三道牆擋住了艾爾迪亞人的自由,在莊子裡,我們也有三道框架限制了我們自由的思維:
而萬物都有一體兩面,在《進擊的巨人》裡成功的反派是敵方的英雄的描寫非常的成功,新篇章從瑪雷視角與艾爾迪亞人視角的轉換,應證了莊子說的物非無彼,物無非是,好人和壞人並非黑白分明,成功的反派也是敵方的英雄。
學習國文課的概念跟歷史課很相似,歷史課的精髓是拓展視野,藉由已發生的歷史事件,解析當時的情境與人物,可以大概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人會做出這個決定,日後讓我們在面對類似事件時,心裡會有個底,可能知道事情的走向會類似某個歷史事件,藉由歷史來達到太陽下沒有新鮮事。
國文課則是藉由賞析文學作品,把重點放在作者的心境與情緒感受,我們可能無法重現作者當時的歷史背景,不懂作者在文言文用詞用字押韻的精妙,但我們可以完全理解情緒,因為這跟重力一樣,都是千古不變的東西,在大量賞析文學作品之後,也許我們可以加強我們共情的能力,加強我們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