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視電影(1/2)

電視放映電影
電視放映電影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電影就是要投射在一個大屏幕上,環境可容納很多觀眾的地方讓大眾一起觀看的才叫做電影,所以,對於電視台取得電影版權後放映在電視頻道裡時,我還不想承認那也叫電影,總覺得那只不過是把影片透過家庭客廳小小的電視機裡放映罷了,不能稱之為看電影,只能叫在家用電視觀賞影片而已。但隨著第四台的出現,大量電影頻道進駐,及台灣傳統電視台也都開始製作所謂的電視電影,連金鐘獎在106年也開始頒發該類獎項,我想我也沒啥好再繼續固執的堅持電影就是要投射在一個大屏幕上了。
現在我很難去追溯電影節目是何年開始在老三台裡放映起的,連使用google,查看維基百科都找尋不到相關資料,這大概要寄信去老三台諮詢,人員還要耗費老半天才會查得出來吧!
記得小時候的星期六是要上半天課的(直到我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校開始施行週休二日),大約是國小三、四年級吧(民國76年左右)!星期六上完早上半天課回家,中午電視就會有放映電影的節目,不過,就如同之前我對電影印象的描述,那時大部分電影裡天色總是灰暗的,人物、服裝也是,所以就算在彩色電視機裡播放的電影也是一樣灰暗,應該是當時膠卷的保存不易,就算電影只是四~五年後再放映,影像素質就黯淡很多了,不像現在有技術將老影片修復並上色,雖然透過髮妝、建築樣式可看到時代感,但影像素質就提升了不少。
我那時在電視上看到的也應該不算老電影,或許稱之為舊電影是比較恰當的,畢竟在電視上放映時離電影真正拍攝並放映的時間差個十年內而已!有印象的大概諸如:醉拳(1978) 、蛇形刁手(1978) 、蝶變(1979),龍門客棧(1967)、奇門遁甲(1982),或有更多,但可以發現,那時台灣播映很多的香港武打片,之後好像有一陣子放映了一系列黃梅調的電影,當時我還以為黃梅調是台灣拍的,畢竟幾乎說的都是字正腔圓的國語,而我媽那輩的人對黃梅調幾乎非常熟稔讓我產生了誤解,沒想到,香港電影不是在我小時候才大舉入台,在更早前我爸媽年輕的時代就已經盛行於台灣了。
這週六中午的電影節目的時段到了我五、六年級時被新型態的綜藝加選秀節目給拿去了,電影則變成晚上八點播,但幾乎仍然是港片,我想那是因為香港電影在那時是非常發達的,一年不知道出產多少影片,而那時武打片相當熱門以成龍、洪金寶、元彪俗稱嘉禾三寶的組合的電影為最多,光成龍就有一系列的警察故事,而以女性為主角的警察故事則有一系列霸王花電影,當然電視也會放映一些台灣很賣座的電影,如報告班長(1987),不過,可以發現這時期變到週六晚上電視放映的電影都是以內容具有正面形象,富含歡樂幽默的人物劇情為主,大概是這時段是假期晚上,家庭可聚再一起休閒的看電視節目,闔家觀賞且歡樂的電影想必是電視台作為挑選影片的主要概念。
其實,在我國小階段民國73~78年,那時台灣製作的電影也不少,也有很多故事情節是很好的,題材貼近現實社會,但好像那時的我更傾向娛樂成分較高的電影。之後大學、出社會的我偶然間看到那時期的電影,如:兒子的大玩偶、搭錯車、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看到自己生長的台灣,在祖父母及父母輩那年代的樣貌是什麼,才驚覺原來為何以前總會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因為我們從沒真正認識過自己的土地,也才發現那時代的故事也很是吸引人。有些電影似乎就是在某段時間後你才會看得懂,才會體會出來故事原來是要講什麼,似乎生命如果沒有經歷過那些年的青與澀,那些事的酸與甜或許是無法理解某些電影的內涵的,而這或許就叫做成長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