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2020印尼+澳洲我妹新南向教育之旅(二)印尼簡史

泗水台灣學校
泗水台灣學校
Indonesia regions map
Monumen Nasional
烏布皇宮
Jimbaran沙灘
印尼,全球最大群島國家,共有1萬3千餘座島嶼,面積約53個台灣大小,人口高達2億7千萬(2019年)。主要有爪哇、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五大島與峇里島、帝汶島等中小島嶼,人口超過6成集中在爪哇島,其他約有7千座無人島。
史前時期
在考古學及人類學上,於舊石器時代便已有「爪哇猿人」出現在爪哇島,弗洛勒斯島也發現身材嬌小,暱稱「哈比人」的「弗洛勒斯人」,不過之後外來族群與原住民如何種族融合或遷徙尚無定論,若是以「南島民族」角度,印尼人甚至還源自台灣呢!
總之,「萬島之國」印尼島嶼眾多,海洋的隔絕導致種族與語言相當複雜,但現代印尼則是以蒙古人種,即黃種人為主的國家。
古王國時期
而西元2至7世紀,印尼已出現許多古國,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但史料零碎,直至7世紀,由發跡自蘇門答臘島的巨港的「室利佛逝」王國(Srivijaya)逐漸控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西部與馬來半島,並透過香料與中轉貿易,積累財富,壓制鄰國,雄踞於東南亞,成為印尼首個強大王朝。
與此同時,8世紀中爪哇「夏連特拉」王國(Shailendra)與「馬打蘭」王國(Medang)興起,夏連特拉並建造現今印尼知名世界遺產:佛教建築「婆羅浮屠」(Borobudur)。9世紀時馬打蘭擊敗夏連特拉,掌控中爪哇,也建造世界遺產:印度教建築普蘭巴南(Prambanan)(印尼迄2019年共有9項世界遺產),顯示出佛教與印度教於印尼的發展。
後馬打蘭遷都至東爪哇,勢力範圍擴及峇里島,泗水(Surabaya)此時憑藉海港的地理優勢急速發展起來。而泗水(Surabaya)之Sura意指鯊魚,Baya意指鱷魚,意為鯊鱷互鬥之地
不過室利佛逝、夏連特拉、馬打蘭的關係微妙,彼此征伐與婚姻繼承,眾說紛紜。至11世紀時,馬打蘭分裂為二,後歸於「諫義里」王國(Kediri),延續至13世紀時被「信訶沙里」王國(Singhasari)取代,東爪哇的信訶沙里王國與室利佛逝爭雄,一時壯大無比,但內憂外患接踵而來,更特別的是敵人竟來自遠方的蒙古帝國!
西元1292年,元朝使節出使信訶沙里國,被黥面驅回,忽必烈大怒,於1293年派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率蒙元大軍遠渡重洋,登陸爪哇島,海陸並進,會師泗水,沒想到信訶沙里已遭諫義里後裔所滅,爪哇島動盪,信訶沙里末代國王女婿土罕必闍耶Raden Wijaya先投降元軍,藉元軍之力消滅復國的諫義里,隨即倒戈元朝,逐出蒙古大軍,建立「滿者伯夷」王國(Majapahit)。
順道一提,元軍由福建行省右丞高興領軍,元朝曾在台灣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元軍中或許曾有台灣澎湖人遠征印尼,甚至留下成為華人移民先驅之一呢!
13世紀末建國的滿者伯夷空前強大,14世紀末滅掉室利佛逝,鼎盛時期疆域逼近今印尼全境,並占有馬來半島,物產豐隆、貿易發達,是印尼的黃金時期。但滿者伯夷盛極而衰,連續爆發繼承內亂,地方勢力割據,並紛紛改宗伊斯蘭教。
15世紀鄭和下西洋時亦曾抵達印尼補給,並介入滿者伯夷內戰,如今泗水還建有「鄭和清真寺」紀念當年的交流。
由於香料貿易的興盛,印度與中東伊斯蘭商人頻繁往來於印尼,13世紀末伊斯蘭教開始廣泛傳播,加上信奉伊斯蘭教的馬六甲王國崛起於馬來半島,因港灣接觸伊斯蘭教的屬國更紛紛改宗以對抗信奉印度教的滿者伯夷中央王朝。
蘇丹國崛起時期
1527年滿者伯夷被淡目蘇丹國(Demak)所滅,滿者伯夷臣民則流亡到峇里島,印尼各地伊斯蘭教王國林立。之後印尼急速伊斯蘭化,最終使伊斯蘭教成為印尼最重要信仰,印尼也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國度。
此外,峇里島的歷史相當獨特,只要爪哇政權式微,便迅速恢復獨立,9世紀時印度教傳入,與當地信仰融合,滿者伯夷亡國流亡至此,又強化印度教文化,迄今仍以印度教為主要信仰。
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
但印尼的分裂恰逢「大航海時代」來臨,16世紀初,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並開始於印尼發展勢力,但於17世紀初被荷蘭人取代,1619荷蘭東印度公司擊敗英國人,攻佔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成為荷蘭殖民的總部,並蠶食鯨吞印尼。
而葡萄牙與荷蘭的殖民傳教也導致印尼其實有許多省分的基督教(含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信仰比例高於伊斯蘭教,同時荷蘭因勞動力缺乏,引進華人至巴達維亞,但彼此矛盾加深,於1740年爆發「巴達維亞大屠殺」(紅溪慘案),荷蘭屠殺上萬華人,但之後華人仍占據印尼重要經濟地位。
荷屬東印度時期
1795年法國拿破崙控制荷蘭本土,1800年荷屬東印度公司解散,印尼進入荷屬東印度時期,但荷蘭流亡政府要求荷屬東印度向英國投降,避免落入法國傀儡政權之手。使荷屬東印度陷入英法勢力的爭鬥,直至拿破崙帝國敗亡,1816年荷蘭重返印尼,並於1824年與英國簽訂《倫敦條約》,劃分勢力範圍,確保荷屬東印度的統治。
1830年荷蘭推出「強迫種植制度」,強迫爪哇島農村部分農田須種植出口歐洲的經濟作物如咖啡與甘蔗,且僅能依官方價格出售給荷蘭,該制度大規模剝削爪哇農民,卻使荷蘭政府富庶非凡,且有餘力繼續征服印尼各小島,並最終將印尼各群島整合為一體,奠定現代印尼的基礎。
日據時期
進入20世紀,印尼民族主義隨國際思潮與局勢與本土菁英茁壯興起,二戰爆發後,荷蘭本土遭納粹德國佔領,隨後1942年荷屬東印度由日本佔領,日本積極拉攏民族主義與伊斯蘭人士。最終使生於泗水的印尼獨立運動領袖蘇卡諾,趁日本太平洋戰爭失敗,舉國投降的機會,於1945年8月17日宣布印尼獨立。
獨立印尼時期
印尼建國後,同盟國英軍登陸受降,卻先於泗水等地爆發武裝衝突,「泗水戰役」印尼方雖最終敗給英軍,但不屈的勇氣卻成為印尼獨立戰爭的精神象徵,於荷軍重返,英軍退出後,印尼以游擊戰與荷蘭周旋,最終於1949年11月2日在國際社會外交斡旋下,達成《圓桌會議協定》,12月27日荷屬東印度移交主權給「印尼聯邦共和國」,荷蘭正式承認印尼獨立!
印尼聯邦共和國成立後,蘇卡諾為首任總統,被稱為「印尼國父」。1950年改為「印尼共和國」,施行「內閣制」,但經濟失調、軍隊腐化、共黨茁壯、叛亂不斷,導致於1957年蘇卡諾以「指導民主」為名,實行軍事獨裁,1959年更變更政體為「總統制」,並主張「大印尼」,即現今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東帝汶應統合為一國,因此反對馬來西亞建國,發生「印馬對抗」之武裝衝突。
1965年將領蘇哈托平定「930」軍事政變後,掌握軍權,大力清共,連帶屠殺華人,更發動政變逼使蘇卡諾下台,1967年蘇哈托繼任總統,維持軍事獨裁,並於1975年併吞東帝汶,鎮壓國內反對勢力,長期執政期間經濟確有發展但貪污橫行,政府體質脆弱,1997年遇亞洲金融風暴,印尼經濟崩潰,1998年5月發生「黑色五月暴動」,相對富裕的華人遭受攻擊,為最慘重的印尼排華事件,政經動盪導致蘇哈托政府垮台。
之後印尼走向民主開放,2002年東帝汶得以成功獨立,2004年全民首度直選出總統蘇西洛,總統任期5年,得連選連任一次。現任總統為2019年成功連任的佐科威。
社會經濟方面,現今的印尼人口眾多,發展迅速,為新興經濟體,卻是僅次於中國,亞洲第二貧富差距排名的國家,佔總人口不到3%的印尼華人仍掌控過80%的經濟影響力,富人於社會上亦保持高調。
但基礎建設仍嫌不足,且各島嶼落差極大,目前與日本合作完成「雅加達地鐵」、藉中國「一帶一路」推動「雅萬高鐵」,亦有遷都平衡促進區域發展的倡議,積極發展交通運輸系統。
政治宗教方面,當代伊斯蘭教復興運動影響印尼甚鉅,催生出相對「世俗」與「激進」伊斯蘭主義的路線之爭,堪稱是未來印尼的最大挑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