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3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Web3 利害關係人與分析

在 Web3 領域,利害關係人與專案的關聯,比起傳統專案更加重要。因此掌握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並且對於利害關係人的理解越詳細,不論分析項目或是代幣經濟學的能力將可以越準確。
記得在〈Web3 最根本的邏輯是什麼?〉文章中談過,Web3 的終極目的是「自由傳遞價值」,並且我在〈區塊鏈不等於 Web3?什麼才是 Web3 的剛需?〉描述了達成「自由」的三大手段。那麼「傳遞價值」實際上該注意什麼呢?傳遞價值說到底其實就是代幣經濟學,有兩個要素:
  • 第一個要素是價值轉換的起終點,也就是價值傳遞者與價值接收者;
  • 第二個要素則是價值傳遞的方式,現階段主流是利用加密貨幣作為價值的載體。
本文將聚焦在第一個要素:價值傳遞的多方關係,也就是利害關係人的辨識。要想要看透代幣經濟學,就應該先要有能力辨識價值傳遞的雙邊利害關係人,打好基礎。

利害關係人

所謂的利害關係人,以專案管理領域來說,就是與專案直接相關或是會因為專案受到影響的人。辨識利害關係人,理解其需求並定義專案範疇,是專案管理中非常關鍵的一步。若能做好利害關係人管理,專案成功機率可以大增。
舉例來說,如果是遊戲專案,那麼專案開始之初,就要考量到出資者的想法與期待、開發團隊的能力與意願、合作通路的策略甚至購買遊戲玩家的需求,每個角色的重要性與需求都不相同,若要將遊戲順利製作甚至在市場上大賣,專案的成功需要盡可能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滿足最重要的需求。
回到 Web3 來說,其實每個項目其實都是專案,因此也會有所謂因為專案受到影響的人,在 Web3 常見的利害關係人有:
  • 項目方:開發團隊成員與公司相關人員
  • 用戶:使用專案產品或服務並決定專案的成功與否
  • 第三方:受到專案間接影響的角色
  • 代幣持有者:認同代幣與專案價值者
前三者是傳統專案中本來就存在的角色,而代幣持有者是 Web3 獨有的特殊利害關係人。(這樣第三方好像得稱作第四方了)

為什麼要辨識利害關係人

辨識利害關係人最重要的原因是:
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就算面對的是相同的東西,需求就會有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分開討論開發團隊與代幣持有者對於代幣的需求,前者對於代幣的需求主要是為募資,並且達到行銷與打造產品的功用,對於後者來說,持有代幣可能是因為想要使用特定的服務,又或者是為了其協議的治理價值。
每個利害關係人都擁有不同的背景、目標和利益,因此他們對於專案的需求和期望也會有所差異。透過辨識和理解這些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專案團隊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執行專案計劃,並確保各方的利益得到滿足。
搞清楚各個利害關係者的需求,並盡可能朝著需求製作產品,隨時與利害關係人保持溝通,都是評估專案是否可以成功的因素。不論是開發團隊或是身為參與者的我們,都應該要以利害關係人的角度去做思考。

在 Web3 更要注意
在 Web3 領域,利害關係人與專案的關聯,比起傳統專案更加重要。因為在 Web3 世界中,價值流動的速度比起傳統世界更快、更複雜、牽扯的人更多。如同我在〈文章:Web3 使我們變得更加聰穎〉所談到的,Web3 領域因為:
  • 去中心化:決策單位變成個體
  • 可組合性:價值連動更加緊密
  • 加密貨幣:價值流動更加方便
上述的原因,使得價值流動變得更複雜且更即時,代表不論是做到與利害關係人充分的溝通,或是滿足各個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難度都將有所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在 Web3 領域,Discord 與 Twitter 等溝通管道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隨時理解各個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並保持對話。

Web3 常見的利害關係人

如同上述,Web3 常見的利害關係人有:
  • 項目方
  • 用戶
  • 持有者
  • 其他
這種分類還是太粗糙,還可以在做細分,取決於不同專案的領域與服務範圍,也會因為切入分析的莞點而有不同的分類分是,因此沒有可以套用全部狀況的規則,但本文還是盡可能提供一些框架,協助讀者思考:

項目方
項目方如同公司,主要可以分為投資者與營運團隊。
  • 投資者:訴求是投資報酬率與風險平衡。
  • 營運團隊:通常訴求是協議成功並獲得一定的報酬。
投資者與營運團隊的訴求有時可能會有衝突。最好的例子就是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就算市場不斷呼籲其應該發行代幣,或者眼睜睜看著競爭對手 Blur 利用發行代幣,激勵用戶使用服務而搶得先機,OpenSea 仍然選擇不發行代幣並不多作解釋。市場解讀可能是因為股東利益與結構的問題,無法隨意發行代幣,導致其目前失去市場龍頭地位。

用戶
用戶是會因為產品提供的價值,判定自己是否會參與該專案,以商業專案來說,用戶的支持程度就是專案成功的衡量標準。
用戶會依照不同協議所提供的服務,而有不同的分類:
  • 流動性提供者:DeFi 領域特有的用戶型態,需求是將獲利最大化。
  • 交易者:常出現在 DeFi 與 DEX 領域,泛指使用兌換協議服務者,主要訴求是服務的完整度與方便快速等。
  • 借貸者:常見於去中心化借貸領域,通常是為了放大收益而貸款。
  • 清算者:去中心化衍生品領域獨有,訴求是尋找套利機會。
  • 玩家:泛指遊戲類型協議的用戶,訴求是追求快樂。
注意,有時表面上看到的用戶型態並不是真實的,可能需要探究更深層的原因才可以看到原貌。例如 Web3 遊戲目前最讓人詬病的部分,就是參與的玩家大都數都是為了賺取收益而來的,而非為了得到玩遊戲的快感。因此這些用戶在分析時就不應該被歸類玩家,更應該是投資者。否則在評估時就會有誤導的作用,例如誤判玩家人數很高。

持有者
代幣非常重要的分類就是「同質化代幣」與「非同質化代幣 NFT」:
  • 代幣持有者:代幣持有者的訴求取決於代幣的用途而有所不同。我們已經在〈你為什麼要買那個代幣?代幣需求總整理〉討論過不贅述,主要可以分為功能性價值與意義型價值,共七大類別。
  • NFT 持有者:NFT 持有者如同代幣持有者,會取決於 NFT 的用途決定其價值與持有者訴求。例如大多數 PFP 專案的 NFT 持有者訴求主要是對於團隊的信任與社群未來期待。
這邊想要提一下,NFT 持有者的利害關係者訴求,是更加複雜的。不像是大多數代幣的價值取決於協議的服務類型,有些判斷的標準。NFT 每個專案本身價值支撐雖然都是意義性的價值,但還是有細微不同,使得 NFT 的價值判斷更加「非同質」而沒有標準。
例如 CryptoPunks 的持有者與 BAYC 持有者,雖然都是 PFP NFT 專案,但是兩類型 NFT 的持有者訴求是差異非常大的,前者主要是為了彰顯 OG 地位,後者的訴求可能更多是因為對於團隊與未來的期待,因此兩者的價值支撐就會有所不同。日後我會再撰文討論。

其他
間接受到專案影響的角色,或是對於專案有一定程度關聯者:
  • KOL:主要的訴求是為了將流量變現。雖然收取了項目方給予的代幣,但是因為成本與大多數代幣持有者不同,且多數 KOL 並沒有看到代幣的價值,因此與代幣持有者利益是不相同的。
  • 聯盟者:與協議或是團隊有關者,但是不一定有直接的金錢往來,主要訴求是提升雙方知名度。例如 Pancakeswap 與其 IFO 項目的關係。
  • 查價者:常見於預言機服務。例如有許多協議是免費使用 Uniswap 提供的代幣價錢作為依據。
  • 競爭者:主要訴求是降低對方協議表現。
  • 監管機關:一定程度影響鏈上應用發展,主要訴求是保護參與者。
當然,還有更多,但基本上已經涵蓋大多數 Web3 專案會面臨的情況了。

案例

看了這麼多架構後,可以來稍微應用一下,再拿去中心化交易龍頭 Uniswap 舉例,如果要分析 UNI 代幣經濟學,其協議主要的利害關係者有:
  • 代幣持有者:目前 UNI 只有治理功能,UNI 的持有者大多是因為對於協議未來期待而持有,也就是期望未來 UNI 或許有機會進行價值捕獲,享有交易手續費的分潤。
  • 交易者:最大的訴求是服務的完整與便利性,由於 Uniswap 的優勢可以提供最多的交易幣種良好的使用者介面,因此成功得到大多數交易者的青睞。
  • 流動性提供者:主要訴求是獲利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因此 Uniswap v3 提供的聚合流動性,就是成功滿足了流動性提供者的需求,使得 Uniswap 流動性供給無虞。
  • 開發團隊:主要訴求是協議成功與風險最小化,考量監管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危及協議與團隊本身,因此不大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開啟代幣價值捕獲機制。
上述歸納可以得知,UNI 目前的價值支撐主要還是會由治理價值與未來期待支撐,但是如果期望 UNI 可以進行價值捕獲產生利息,可以很確定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因為違背了開發團隊的訴求,而在這題上,開發團隊的訴求大於代幣持有者。

利害關係人再深究
就像是創業時設定目標客群 (是一種利害關係人),產品經理會需要描繪出使用者的輪廓,需要做到細分市場才能更有效辨識出機會與利基市場。
對於利害關係人的理解越詳細,分析可以越準確。舉例來說,Uniswap 與 Curve 的流動性大約都有 40 億美元,但是神奇的是,前者交易額是後者的十倍以上,使用人數更是超過百倍差距,此原因限制了 CRV 價值捕獲的能力,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的差距?
這就要再去細分所謂的交易者,交易者可以由交易額分為小戶與大戶。Curve 雖然主打穩定幣交易極大化的降低滑價成本,理論上應該對於交易者有吸引力才是,但是實際上,對於小戶交易者來說,比起差沒幾毛的交易成本,他們更在意的是交易的便利性與幣種的多元性。
Curve 主要僅提供穩定幣或是少數幣種的交易,但是 Uniswap 提供的代幣種類數量達十萬種以上,對於小戶交易者來說,比起為了交易穩定幣專程切換平台至 Curve 的時間成本,直接在 Uniswap 一站式購買完成有價值多了,省了時間。
但是對於大戶來說,在 Curve 交易穩定幣與在 Uniswap 交易穩定幣,滑價成本可能高達好幾萬美元,相對於切換平台的時間成本,交易成本是大戶交易者更在意的。
因此,交易者還可以再細分:
  • 小戶交易者:訴求是交易便利性。
  • 大戶交易者:訴求是降低交易成本。
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 Curve 的交易者與交易量現階段無法超越 Uniswap 的原因。
上述分析並不是可以依靠一般的數據分析平台可以得到的洞察,而是依靠對於利害關係者的理解與掌握,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對於分析目標的利害關係者有更深的分析,將可以提升自身對於 Web3 項目發展的判斷能力。

結論

對於利害關係人的理解愈多,將可以提升思考的準確度,特別是分析代幣經濟學時非常有幫助。把區塊鏈項目都視為專案去分析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對於未來出現更複雜的代幣經濟時,此能力將會顯得更加重要。
持續思考,呵護熱情,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