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是流放、流浪、流亡者的國度。
澳洲的歷史與台灣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因「大航海時代」歐洲勢力殖民後方有信史,之前的原住民史實都只能從考古、口述歷史或外來統治者的隻字片語中推論而出。
因此,直到1606年由荷蘭於澳洲北方的約克角半島登陸後,澳洲才如同美洲被「地理大發現」進入史冊。但1770年英國庫克(James Cook)船長登陸澳洲東岸後,1788年1月26日英國正式於澳洲東南建立新南威爾斯殖民地,才開啟澳洲建國的雛型。
此後,澳洲的歷史粗略能以流放、流浪、流亡者的國度簡述。
由於英國工業革命後,亟需市場、原料,替資本尋找出口,加上都市化犯罪孳生,因此對外建立或爭奪殖民地時,初期便將罪犯流放海外,解決國內負擔,同時增加海外勞動力。
英國殖民澳洲東南後更積極開拓疆域,1825年建立塔斯馬尼亞殖民地,1829年占領並成立西澳殖民地,將全澳洲納入英國統治,並從1788至1868年大肆流放罪犯進行拓荒。
身為殖民地的澳洲也逐漸發展,1817年英國總督更向英國殖民部提出建議地名「澳大利亞」(Australia),奠定未來統合基業。
1823年澳洲陸續發現金礦,引發淘金熱,與澳洲振興的農牧業一同吸引移民。加上英國「圈地運動」後無家可歸的人們放手一搏,與廢止流放制度後,政府亦推動政策加以鼓勵流浪至澳洲的移民「實邊」。
1901年在政治、土地改革與移民政策的引導下,六大殖民地正式制憲建國為「澳大利亞聯邦」,採內閣制,國家元首名義上為英國國王,實際上為澳大利亞聯邦總督。但同時由聯邦政府制定「白澳政策」,確保歐洲白人移民在澳洲的優勢。
不過澳洲與英國的關係仍相當密切,一次大戰時,與英國一同加入協約國,除佔領位在東南亞、南太平洋等德屬群島外,更出兵土耳其,偕同英軍發動「加里波利之戰」。因傷亡慘重,澳洲定4月25日為「紐澳軍團日」,成為澳軍英勇善戰的典範。
一戰後巴布亞新幾內亞交託管澳洲,展現澳洲的外交實力。後雖遇經濟大恐慌,卻成功轉型邁向工礦商業。1927年正式定都坎培拉,以公務員之都發展內陸。
二戰時因日本逼近本土,澳洲加入同盟國,與美軍並肩作戰,參與「太平洋戰爭」反攻日本。同時因未成為戰場,大力建立本國民族工業,戰後經濟持續成長,還以打工度假政策吸引全球年輕勞動力。
最後於1973年澳洲正式廢除「白澳政策」,廣納各族裔移民及流亡難民,雖人口仍以白人為主,但澳洲的文化日趨多元,成為南半球地位重要且富庶和平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