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李白和王維的不同
李白一生飄泊,顛沛流離,在人世間活了六十二年,從二十歲開始就寫自薦信推薦自己(因為身世不明,連應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一直到五十九歲還在寫自薦信推薦自己…然而從未得到重用,從未獲得賞識…
王維則出生自太原望族,二十歲就中進士,是盛唐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詩、書、畫、樂俱精,蘇東坡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早年順風順水,官至吏部郎中,無甚挫敗…,有儒家用世之心。唐玄宗之後,朝政日衰,任用小人,以致發生安史之亂,安祿山霸佔長安後,王維被迫偽署官職…,安祿山兵敗,後王維因投降一事被處以流放,幸以詩文得到赦免。雖然畢生未離官場,但晚年似看淡一切。長居輞川,轉向佛老…
李白的詩句一開口就是極致的誇張,就是熾烈的情感,就是奇絕的想像,他不會委婉曲折,不會拐彎抹角,他一向直來直往,直抒胸懷,酣暢豪邁,熱烈奔放。他的詩句讓人心動其因在此。
解《辛夷塢》
那王維呢?首先王維的題材多元,少年成名,詳談起來甚費篇幅,我們只試著舉其晚年長居輞川時一首《辛夷塢》,來了解他此時的特色: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就是樹杪、樹梢的意思。「木末芙蓉花」,高高的樹梢上開著好像芙蓉花的鮮艷花朵。為什麼說好像芙蓉花呢?因為此處的花其實與芙蓉花極為相似的辛夷花。所以詩名為《辛夷塢》。另一佐證是在裴迪《輞川集》的和詩裡邊也有《辛夷塢》,其中兩句是:「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意思是:何況這個地方有辛夷花,它們的顏色與芙蓉花的顏色幾乎不能分別。(見<
葉嘉瑩談王維>)
為什麼是「木末芙蓉花」?因為木末突顯出樹高,芙蓉花則突顯花鮮明且濃艷,如果不是二者的結合,例如樹矮而花大,或者樹高而花小那麼給予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目標可能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且自然了,感受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好,樹高花鮮且艷,那詩人是喜還是悲呢?你不知道,因為你看不出來,他就只是冷靜且客觀的把他看到的景象描述出來,你不知道他的感受是什麼。這跟李白是截然不同的。跟杜甫也絕對不一樣,你看杜甫的「花近高樓傷客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張口,感情就投入了。可是王維呢?他就是冷冷的,情感不顯的…「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那麼鮮明且濃艷的美麗花朵是開放在那裡呢?不是大戶人家的庭院,不是高官顯要家的庭院,而是開在山中。山中有何特別?山中是寂寥的,是寂靜無聲的,是寂寞的。從何得知?因為「澗戶寂無人」。又,此句的「發」點出了在春天來臨,萬物復甦之際,辛夷花亦不顧一切的靜靜的悄悄的欣然綻放。(註:辛夷花約開在二、三月間,花期短暫。)
「澗戶寂無人」,「澗」是山澗;「戶」是兩山中間凹下去的山口,〈辛夷塢〉的「塢」是邊緣高中間低的谷地。詩人站在山谷上看著澗戶間的高樹上的鮮明的辛夷花,雖然這麼美麗,可是卻沒有人在欣賞。然後
就「紛紛開且落」了。「紛紛」是多的樣子。辛夷花開了,用力的「發紅萼」,樹梢上滿滿都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它們又紛紛的片片掉落了……可是,有人看見嗎?詩句中是沒有,它是自開自落的。
結語
問題是如果沒有人看見的話,我們又怎麼知道它「紛紛開且落」,顯然的詩人看見了。既然詩人看見了,但他為何又說「澗戶寂無人」呢?王維經歷了政治官場的傾軋,繁華之後,是不是想要藉由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呢?或者告訴自己什麼呢?而我們從這首看來平淡無奇的,冷靜又客觀的描述中,又得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