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窺你所想想你所窺!AI讀腦術能怎麼運用?

技術上是讀腦術,但說讀心術應該比較好理解。
根據5/25日焦點新聞:
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團隊,結合腦部磁振造影、AI與ChatGPT訓練模型,已經能夠初步「讀腦」,把人腦中所想的事情翻譯成文字。
新聞內容指出,透過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搭配德州奧斯汀大學研究團隊的分析模型AI先了解人腦此時可能在想甚麼。搭配時下最熱門的ChatGPT,利用網路蒐集數百萬頁文本資料庫,讓AI模型學會表達,用人類思考的方式,構建語句,生成「譯文」。
(筆者註:根據Wikipedia上的解釋,fMRI,全名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振造影,是一種神經影像學技術。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的血液動力的改變。)
brain neurons
brain neurons
很簡單的說,這項技術旨在透過觀察腦部活動的變化把人腦中的想法具體讀出來,將想法直接翻譯成文字,更直觀概括地去定義,就是「AI讀心術」:窺你所想,想你所窺。
新聞報導中指出研究人員之一,德州奧斯汀大學助理教授表示:「這技術真正的潛力是用於幫助無法說話的人,讓他們不必接受神經外科手術。」
筆者在看到這則新聞當下挺開心的,因為這項技術的出發點是基於滿滿的善意,為了幫助失語症或是生理上無法開口說話的患者。
雖然距離技術完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且AI翻譯出來的東西與人們真正所想有段差距,但卻是個很好的開始,印證了AI產業發展之迅速,也說明了AI能對人類各方面帶來多大的幫助。
這項技術除了幫助失語者發聲之外還可以有非常多運用,我最開始想到的就是自己總是懶得動手寫作這件事(尬笑),這邊簡單寫出三個能想到的運用。

AI讀心術運用之一:幫助先後天的失語患者與無法寫字的人們

這項技術不僅僅是針對先後天聾啞人士,舉凡能開口但因心理因素不願開口,或是因故無法使用雙手打字寫字的人們都能受惠。
不須手寫,不用開口,人腦直接成為他們用來溝通的管道與工具。
不管先天後天無法開口、無法打字、或是能開口但無法書寫、能書寫但無法開口、甚至能開口能打字卻因環境或疾病不便有口難言等等,各種情況都能適用。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英國已故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漸凍症折磨,在接受氣切手術後有三十多年喪失說話能力,僅靠著電腦發聲,使用文字轉語音(text-to-speech)的軟體,加上開發人員使用自己的聲音錄好的音檔,及手持式特殊設備打字裝置將文字轉換成聲音等工具,才能做到與外界溝通。
而當病情惡化到霍金博士連使用手持式打字的方式都辦不到時,研究人員改用了一種結合紅外線技術的裝備「cheek switch」來偵測霍金博士的臉頰肌肉運動,倚靠抽動臉頰時改變滑鼠游標的選位來打字,但此種方式打字緩慢,嚴重時一分鐘只能打一個單字。
已故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因此在這之後,研究人員又進一步改用眼球追蹤技術與腦波儀,搭配Intel發明的ACAT「預測演算法」系統來加快霍金博士的打字速度,以及減少他選字的必要與困擾,縮短了整體打字時間,讓這位才華洋溢的高智商博士能做到與天下交流並分享他的才學及看法。
從霍金博士的例子,已經能看到滿滿的高科技相互搭配來幫助他發聲,然而一旦「AI讀心術」這項技術發展完善,藉由讀腦的方式必然又能更快速有效的幫助這些不論先後天失去語言或書寫能力,甚至不善言語的人們。
同時,未來可能也不需要再透過學習手語與筆談來作為僅有的交流管道,與這些人們進行深度溝通,一旦改用腦部輸出文字的技術普及,大幅減少甚至完全消除溝通上的障礙,別提寫作,甚至可以讓他們有能力去從事以社交為核心的工作與職業。
作家、業務、諮商師

AI讀心術運用之二:協助偵訊成為新一代的測謊工具

已知的傳統測謊儀器,是藉著測量和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和皮膚導電反應等生理反應,來判斷受測者是否說謊。
通常認為此類生理反應難以偽裝,因此透過儀器紀錄的這些由交感神經引起的變化,被認為能用來判定答題者是否說謊。
Polygraph 測謊儀器(圖: TELANGANA TODAY)
但是,自19世紀發明測謊機以來,其準確度一直存在著爭議。
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於2003年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Polygraph and Lie Detection"(測謊機與謊言偵察)的研究報告,內容指出大部分針對測謊機的研究品質,準確度並不理想。
這邊就不贅述報告內容,但俗話說要騙過別人就要先騙過自己,筆者就曾經遇過說謊前先催眠自己的人。在過往的刑案當中,明知是兇手卻通過測謊,或是出庭作證的證人卻沒有通過測謊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筆者不認為「AI讀心術」能完全取代測謊機,但絕對會是一個很好的配套儀器與偵訊工具,搭配原本的血壓,心跳,脈搏,眼球移動與表情,再進一步的完善整個測謊的流程,增加辨識受測者是否如實回答的準確率。

AI讀心術運用之三:創作福音成為新一代書寫工具
創作很開心但打字很煩
儘管「AI讀心術」要成就到做為新的書寫工具這般田地絕對還操之過急,為之尚早,但未來絕對會普及為新的書寫方式。
透過腦部活動,文字化輸出想法的話,例如臨時想到一則故事,來了靈感,透過腦中組織文字到實際寫在筆記本上,或開電腦敲敲打打,與原先所想一定會有落差,需要經過來回修飾與回想去補足,然而一旦省去這段步驟,便能更直觀的將腦中的想法直接生成文字,達到真正意義的邊思考邊寫作,直接又神速的完成一篇文章。
幾乎是在你「想完」這件事的同時,故事初稿就完成了,亦或在腦中羅列待辦事項清單時,一邊想一邊就完成了整份文字清單,屆時可能透過藍芽將文字輸出到手機或智能手錶或其他穿戴式設備上,方便到可怕。
等於從頭到尾不用動手寫,不用動手敲打鍵盤,解放雙手也能完成文章。
no more writing?

AI讀心術潛藏的缺點
正所謂有失必有得,反之亦然,前面提到了「AI讀心術」的三個優點:幫助無法溝通的人、協助犯罪偵查、協助書寫創作,都是正向的在提供人類幫助的應用,但筆者相信這項技術普及後同樣會帶來三個潛在的危機與缺點。
  1. 遺失書寫的能力
當然,人們會漸漸遺忘了書寫的能力,因為沒有必要,甚至連簽名都能用腦袋電簽。
文字書寫能力將遺失在科技的進步中,忘了筆劃也失去拼寫能力,實不相瞞,以筆者來說,日常需要手寫的時機遠比不上打字,字醜是一回事,有些字手寫都不太記得筆劃了。
屆時還會記得繁體中文之美嗎?
2. 成為新的犯罪工具
前面提到關於測謊的應用,反之亦然,應用的選擇終究在於人類的善惡念頭。
用在違法的地方,例如逼迫你提供個人隱私資料包含財產資料等等,若無配套措施,再怎麼閉嘴不談也很難控制念頭不去想,這就是讀心術逼人無所遁形之處,到時候也必然會需要相關的配套措施與相應對的技術去防範。
3. 人們不再交流而更加的疏離
前面提到遺忘書寫能力這件事,進一步可能會發生的是,人們未來將單純透過「AI讀心術」來互相交流,懶得開口。
因為直接輸出所想實在太過方便,而一旦失去相關能源或設備便造成無法交流,不願溝通,甚至變成不知道該怎麼溝通的窘境
而當每個人都使用共通的某幾套語言系統與模組去建構輸出的文字語句,也會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過去常說的:「這很像你會說的話!」或是「他一定會這麼說!」等帶著個人色彩與風格的言論方式,也將隨著個體差異減少而不復存在,這必然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indifference causes indifference

任何事情都是有優有缺,有利有弊,一體兩面,在AI給人類帶來各種符合人性的躍進時,有時候不禁思考,這樣究竟算是進步還是退步,當然,基於善意的出發點與用途永遠都是喜聞樂見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