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貂嶺步道的瑰寶(上)

清朝儒將曾國藩的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事情發生了,順勢處理。事情未來之前,不需一馬當先深陷憂愁的泥淖中。正在處理事物的當下,必須專心一意沒有雜念。事過境遷之後,就像雁渡寒潭不留身影,不再有一絲絲的殘念。它的主旨無非不時提醒自己,積極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必憂愁未來,也無需懊悔過去,無端內耗自己的元神。道理說起來直白容易,但要在生活中落實卻超困難。
有了上次去百吉步道被淋的一身可以擰出水來的經驗,再加上天氣預報今天可能會有五月天的雷陣雨,特別在背包上帶了兩雙襪子、一件T恤、一條毛巾、雨衣還有雨傘,做足了準備後,往三貂嶺隧道出發。預計從隧道進入牡丹里,再從牡丹車站搭車回三貂嶺車站。
到了停車場走在環山而建的鐵條步道,每根鐵條的間隔可以讓一個手機墜入谷底,來不及說再見;一雙高跟鞋若卡在其中,鐵定進退不得,但是穿著球鞋踩在有彈性的鐵條上,有如穿上彈簧一般,格外省力輕鬆,兼有腳底按摩之妙。轉幾個彎忽見一隧道,暗暗若有光,忽然想起桃花源記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剛才的步道上雖無桃花林,但樟樹、苦楝、九穹也是枝幹多嬌,樹葉綠的出汁。蘿藤之屬纏繞其上,雜草橫生其間,春天就是要任性的抽芽展葉,誰在乎遊客的眼光、蝴蝶自來的青睞。
到了隧道口有「萬方輻湊」四字,想當年應該是交通要津,四方必經之路,像輪輻朝承軸集中吧!隧道雖不狹窄,但也不寬敞走了數公里,依然不見豁然開朗。但在酷熱的陽光下,突然走進陰涼的隧道內,頓覺暑氣全消,濕濕冷冷的空氣輕拂全身,3萬6千個毛細孔無一不暢快,有馮虛御風,神清目明之感,快步行走在鐡條鋪陳的步道上,身心舒展雜念全無,這次第,怎一個爽字了得。由於一直戴著太陽眼鏡,初來發現暗黑、長長的山洞中,彷彿若有光,原來是迎面而來,Ubike的頭燈以及地面水光的反射,並非隧道的盡頭。隧道的入口處,許多照相達人利用洞口的逆光效果及地面薄薄積水的倒影,建構出優美的文青剪影,我們七位合計半千歲的老人團,也不落人後紛紛留下活潑的身影。
走了約兩公里出洞口,又回到人間俗世,瞬時人聲鼎沸暑氣逼人,無怪乎以前洞內是蝙蝠的棲息地,現在連半隻也沒有了!沿著鐵路的步道行走,看見一座摩登的休息站,像是在樸實的衣服上,縫上高級絲綢的口袋。再繞過一個大彎道,鐵道邊的鐵絲網,有著高低錯落的洞口,據說是鐵道迷架設大砲,拍攝火車英姿的最佳地點。接著一個急降坡向右轉,便進入了牡丹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