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尋求過心,起思德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妄念成幻想,這是多數人的記憶,也是我的記憶。我們常常會起很多妄念與幻想,比如說:發大財,工作上位,等等。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這些妄念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最後受傷的是自己。因此消除這些妄念是最重要的功課,如何消除這些妄念,就是消除過多的慾望,當慾望不在了,自然就心寬了,心寬就坦蕩了,心坦蕩了,所有事情就順利了。雖然我說的這麼簡單,但是能夠真正做到的沒有多少人,因為妄念早已深根蒂固了,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盡可能讓自己不要想太多,面對現在的生活做好自己,迎向未來。
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當自己碰上了事之後,覺得自己沒有錯,就會拼命的解釋,來證明不是自己的錯,是他人的錯。證明之下容易升起兩造的口舌之爭,要如何為自己爭取重要的清白,又不能傷雙方和氣,這的確需要一個很大的智慧。通常我們都沒有什麼智慧,先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他人,如果一味地把善良湧現傷害自己,如果對恃之下,恐怕兩敗俱傷。因此,選擇很重要,心之所向也很重要,循正道之理解決,遇見可以完事者欣喜,不能完事者,無須悲泣,因為這是修行之路的一環。我們雖然很懊惱,但是卻是多餘的,在抱怨之後,還是要繼續走,相信自己,時間會證明一切,唯有此心善意而為無惡顯心,無須擔心惡報臨身。
現在要來舉個例子說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你久久放心闖天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的描述耐人尋味。 在勵志型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前一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的描述耐人尋味。 在勵志型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前一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