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生活指南|把必經的路,變得有點樂趣──專訪高耀威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收錄於實體刊物《移動生活指南》,作為全書第二單元「移動新態度」。
透過三位受訪者,三種移動方式,挖掘關於移動能創造的可能。

高耀威,每月往返臺東與臺南,個性開放,擁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不受拘束,保持好奇,樂於嘗試,享受移動。
高耀威訪談側拍 / 攝影:陳賴信安

2019年初,高耀威在臺東長濱開了一間名為「書粥」的書店。在那之前,他已在臺南正興街「玩」了九年,到臺東開店的嘗試,並沒有讓他就此偋棄臺南的一切,而是開啟了兩地移居的新生活。每個月自駕往返臺東、臺南,長途通勤,對他來說並不辛苦,儘管累,都累得有樂趣。

兩百八十三公里,五小時的車程,每月來回一趟。

當許多人厭倦被迫通勤的時候,他卻反向而行,選擇了兩地奔走的生活方式。不是懷抱著什麼廣闊的理想,也沒有帶著改變地方的使命感,只是順應自己的性格,找尋一種「好玩」的生活模式。

覺得好玩的,就去試試看

既疲累,時間成本又高的長途通勤,怎麼好玩?

起初,他結束在臺北的工作,到臺南正興街開服飾店。開店是嘗試的媒介,牽起和世界的連結,和左鄰右舍組成「正興幫」,創造各種不曾想像過的可能,比如封街找歌手來唱歌,舉辦辦公椅滑行大賽,創辦「全世界視野最狹隘」的雜誌,種種無厘頭的活動,都是嘗試。

「當我想要認識一個地方,我就會去開店。」臺南的彩虹來了、五洞堂、寂寞食堂,和臺東的書粥,是高耀威一路以來曾經營過的空間。服飾、餐飲、書店,沒有設限的多方嘗試,源自於他的一顆好奇心,也各代表著一個對世界的提問。

擁有未泯同心的高耀威 / 攝影:林玥彤

一開始做服飾,只是在想:「臺灣有沒有可能用在地製造的東西,做一個自己的小品牌?」後來開五洞堂,想的是:「不以賺大錢為目的的家庭式小食堂,能不能在已經非常熱鬧的商圈存活?」經營的同時,看到書店作為慢慢被淘汰的產業,想著:「有沒有可能開一間很快樂的書店?」─書粥於是開張,就此開啟兩地生活的嘗試。五洞堂關閉後,寂寞食堂在臺南另一空間營業,這次想問的是:「粗茶淡飯的食堂,是否能藉著『不足』創造出另一番風味?」

嘗試,像是一份從未熄滅的玩心,帶著他去做那些別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儘管會受到別人的指點。「失敗就算了啊,我們就想試一個白癡方式,怎麼樣?」他笑了笑,不怕結果如何,單純享受過程。

從他的談話裡,總會覺得那些原先覺得很困難、不太可能、要不要再想想的事情,好像變得很簡單。並非他有什麼值得推崇的超能力,而是一份「沒有一定要怎麼樣」的態度,全心投入每一次嘗試,享受「玩」的過程,永遠保持好奇。

適時畫下句點

書粥開張期間,他也接連在臺南經營五洞堂和寂寞食堂。那段期間,透過半個月在臺南、半個月在長濱的方式,在兩地間流動,也就此找到自己需要的生活方式。

訪談側拍 / 攝影:陳賴信安

在臺南經營的空間,隨著機緣逐一歸還與結束,他將重心漸漸轉到臺東,除了書粥,也經營幾個流動空間,種田,造船,「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就和當初剛到臺南的時候一樣。」他說,或許也和年紀有關,進入不惑之年,好像漸漸沒有那種熱血、想攻上山頭的欲望,離開喧囂聚眾的環境,在長濱能保持更多的自己。

儘管是這樣,他仍維持著每個月一次的往返。

「回來看看貓,找朋友和家人啊。」他笑了笑,是這樣,也不純粹只是這樣。與人的情感是附加,不是羈絆。維持每月回來臺南看看,也來自於一種離開的動力。

「有時候,需要離開一下,讓每個月的事情都有句點。」

透過離開,讓生活的週期縮短為一個月,在地域間的物理移動,連帶逼迫自己必須練習把東西放掉。「像我昨天早上還在長濱插秧,今天來到臺南受訪,就必須暫時放下那邊的事情。」讓臺南的事情留在臺南,長濱的事情留在長濱,適時地告一段落,畫下句點,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輕盈。

於是,長途往返是一種習慣,也是這些年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週期。他知道,那是他想要,也是需要的。

在成長歷程中,漸漸理解自己的需要

訪談側拍 / 攝影:陳賴信安

意識到自己需要適時畫下句點,來自成長歷程的漸進探索。

在基隆出生,因著外公是香港人,曾在灣仔生活,又隨著父親的工作,到過澳門、臺北士林、北京。

四處移居的童年生活,讓他一直都沒有「鄉」的概念,「我不知道我的故鄉在哪裡。但反而到哪邊生活,哪邊就是我家。」就此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這些都是回溯之後才會知道,跟過去有點關係。」

不論是父母,還是身邊的人,經常示範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像是家裡突然飛黃騰達的時候,我好像也沒有比較快樂。可是家道中落之後,我反而覺得可以踏實做自己。」透過他人照見自己,那些起伏的成長經驗像是必須,讓他能釐清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更瞭解自己性格裡不拘束的開放。

正是這份開放,讓他常常走上別人眼中有點奇怪的路,也讓他總能在無奇的日常裡,找到有樂趣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要什麼,容易流於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我很不想要那樣。」

保持意識,像是一種骨子裡的生存必須。「就算今天如果有一份工作,在裡面一點樂趣都沒有,但可以瞬間賺到一點錢,我決定投資兩年在這裡面也可以,只要在做的當下,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在這裡,就可以了。」

拍攝時,耀威主動提議和「此路不通」拍照,透顯出他喜歡嘗試好玩事情的態度。 / 攝影:林玥彤

長途車程作為轉換空間

將近三百公里,從臺南住所到臺東長濱的單趟里程,須耗費五個小時才能抵達,身邊的人都替他覺得累,他卻享受這段路程。

選擇了,就去享受。他笑說,「爬山也很累啊,但就想爬嘛!」不去後悔做過的決定,而是拿出未泯的玩心,試著把必經的路途變得有趣。聽音樂、想事情、講電話,其實他本不是愛講電話的人,只是長途且私密的車內空間,很適合一對一,深度和朋友聊聊天。

車子是運輸載體,有時載著物資,有時載著順路的乘客。更多時候,僅僅載著自己,在定點與定點間釐清自我。「我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處理人的事情,相對的,也需要有時間整理自己的心。」

開車的空間,常讓他想清楚很多事情。從一地到一地,先是放掉,再是透過移動的過程沉澱,轉換狀態。

如果真的有任意門,可以任意穿梭兩地呢?「也不錯,」他想了想,「但就是少了一點樂趣吧。」如果人生都只追求成果的瞬間,似乎會變得比較無趣。對他來說,那些有點辛苦、有點疲累的過程,像是一種必須

獨特的通勤態度,他知道是最適合自己的,但未必適合每個人。「本來就有不同的人啊,有些人對我定點移動的生活感到好奇,但我也很好奇那些,像寄居蟹一樣,永遠漂泊在路上的游牧者。」有人就是不喜歡移動,有人就是討厭通勤的疲累,也有人用無盡的生命過著游牧的生活,都是選擇,不必勉強。

不要讓自己被綁住

習慣從縫隙中製造樂趣,嚮往自由的他,面對生活的選擇,很清楚自己不喜歡被綁住。被關係綁住、被金錢困住、被使命束縛,那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或許沒有遠大的執著和抱負,但只想以最低的生活需求,達到理想的、輕盈的生活狀態。

攝影:林玥彤

在長濱,他不斷迎接前來換宿的店長,來逛書店的客人,造船耕田的朋友;在臺南,亦有家人和不同階段的朋友。在各地與人建立連結,深深淺淺,總要離去。

「一開始也會想要都把他們都當成家人,可是久了,發現這樣會成為一種束縛。」任何關係和情感,倘若成為羈絆,便有了壓力。後來他也漸漸練習捨去,在相處的當下真心真意,離開了,也不去眷戀。

來來去去,不須背負彼此過多期待,純粹地享受每個交會的當下。

和地方的關係亦然。曾帶動正興街經濟,活化許多舊有空間,地方創生的標籤就此貼在他身上,但對他而言,卻不希望揹著這樣的使命感過活。就像他說的,沒有一定要怎麼樣,也沒有一定要為地方做點什麼,放下使命感,而純粹地跟從自己的意志嘗試,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輕盈。

移動成為一種必須

「如果移動從生活裡拿掉……」,問題還沒說完,他理所當然地回應:「沒辦法拿掉啊。」像是自然的生理反應,輕輕一句,投射出移動如何自然存在於他的生活裡,成為一種必須。

「可能我的性格不太適合吧。」他想了想,又自己推翻:「但這種事情也很難講,如果我今天遇到一個地方,覺得這就是我今生最後的樂土,就在那待著,也不會怎麼樣。」我們都笑了,不把話說死,也來自於某種對自己的理解。

訪談側拍 / 攝影:陳賴信安

在長濱經營的空間,經常容納來來去去的人。他看著很多人會合於流動的地方,橫跨年齡,卸下身分,在餐桌上暢聊原有生活裡無法談論的心事。

「正因為萍水相逢,來來去去,在各方流動的生命、可能不會再相會的異鄉人前,反而更能坦然地做自己。」

那一刻,他們都得以卸下所有社會附加的標籤,成為一個自由的人。移動創造既不與原有生活切斷,又能無拘束釋放的暫時空白,「人生不就很需要這個嗎?」

近期在長濱造船,臺灣南島文化起源的傳說,帶給他很多想像。「有可能我們來自七千年前的南島民族,帶有海洋性思維,過著移動的生活。」他說,或許我們都該試著練習在陸上移動、在海上移動,或在心裡移動,像是血液裡的移動因子在說話,「這樣想的時候,突然覺得,好美。」

他流動的生活,持續前進著。

《移動生活指南》讀後回饋表單|點此填寫
本文收錄於《移動生活指南》,作者林玥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1內容數
努力不要忘記想要書寫的理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字的路上 的其他內容
七年多來,帶著氣球手藝,曾在澳洲與臺灣街頭駐留,走過無數商演、教學與布置活動。移動是工作必須反覆經歷的過程,不好不壞,只需接納。 剛結束前一場活動,趕場而來的吳宛芝,一手拿著一大袋的表演配備,另一手提著高過腰間、體積龐大的氣球綿羊,快步走入百貨五樓的兒童會員區,安置好物品,隨即又不見人影。再次出現,
包含受訓,胡吉永在長榮航空工作已滿三年。移動對她來說,是在機上的工作狀態,是帶領她抵達不同的遠方的媒介,也更像是自然而然存在於生活的一部分。 搭上客運,從新竹到桃園,是空服員胡吉永開啟一趟飛行工作的必經路程。在全然寧靜的通勤路途上,她習慣放空,讓自己歸零,像是蓄積能量,準備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提早抵
Amo,高雄人,曾在臺北生活,以「校園逛逛」粉絲專頁分享地方觀察。從移動回望生活,不僅照見自己的性格和狀態,也釐清自己與外界建立連結的需求。 走出去,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翻開圖畫本,鮮豔的色彩,細膩的手繪筆觸勾勒出一間間小學輪廓,這是Amo的獨家旅行筆記。 這些紀錄,都從一趟探訪朋友的小旅行開始。 曾
偷偷告訴你,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移動。 但也不討厭啦。好吧,暈車還有人擠人的時候有點煩,我承認。可是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無法否認:它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日常裡。 你一定多少都有一些,穿梭在車陣中,或行走在流動人群裡的記憶。每天上學的路,下班的路,接送孩子的路,又或者因為任何原因,從一地遠赴另一
七年多來,帶著氣球手藝,曾在澳洲與臺灣街頭駐留,走過無數商演、教學與布置活動。移動是工作必須反覆經歷的過程,不好不壞,只需接納。 剛結束前一場活動,趕場而來的吳宛芝,一手拿著一大袋的表演配備,另一手提著高過腰間、體積龐大的氣球綿羊,快步走入百貨五樓的兒童會員區,安置好物品,隨即又不見人影。再次出現,
包含受訓,胡吉永在長榮航空工作已滿三年。移動對她來說,是在機上的工作狀態,是帶領她抵達不同的遠方的媒介,也更像是自然而然存在於生活的一部分。 搭上客運,從新竹到桃園,是空服員胡吉永開啟一趟飛行工作的必經路程。在全然寧靜的通勤路途上,她習慣放空,讓自己歸零,像是蓄積能量,準備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提早抵
Amo,高雄人,曾在臺北生活,以「校園逛逛」粉絲專頁分享地方觀察。從移動回望生活,不僅照見自己的性格和狀態,也釐清自己與外界建立連結的需求。 走出去,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翻開圖畫本,鮮豔的色彩,細膩的手繪筆觸勾勒出一間間小學輪廓,這是Amo的獨家旅行筆記。 這些紀錄,都從一趟探訪朋友的小旅行開始。 曾
偷偷告訴你,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移動。 但也不討厭啦。好吧,暈車還有人擠人的時候有點煩,我承認。可是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無法否認:它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日常裡。 你一定多少都有一些,穿梭在車陣中,或行走在流動人群裡的記憶。每天上學的路,下班的路,接送孩子的路,又或者因為任何原因,從一地遠赴另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以東涌圖書館作為目標的怪咖,可能就只有我一個🤪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青鳥書店中山店。上次是開車上來的,這次則是從火車站,慢慢地走上山來當作散步。一方面可以運動,一方面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從火車站走到青鳥書店,從登山的小巷子走上山,沿途會經過許多小巷弄。這些巷弄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住家。雖然沒有經過特別的整理,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其實山並不高,走個1
Thumbnail
劉刖 | 要生活,更要浪漫。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居住台東的自由工作者 踏過台灣各地後,選擇到台東旅行。 東漂後也開始關注青年議題、農村旅遊、食農教育等議題。 旅行臺灣,期許在生活中成為一個真正的旅人, 我們看見世界,然後過度,遇見生命,然後釋懷 踏過台灣各地地區後,在112年選擇到台東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一開始閱讀洪愛珠的文字,便想起自己在研究所時為逃避學業,每日上菜市場和在人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四處尋找好吃食物的日子,那陣子也很常在臉書上寫一些紀錄食物的短文。在作者的書寫下,更加強了我一直以來的理論。食物啊,味覺啊,嗅覺啊,是跟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分不開的。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以東涌圖書館作為目標的怪咖,可能就只有我一個🤪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青鳥書店中山店。上次是開車上來的,這次則是從火車站,慢慢地走上山來當作散步。一方面可以運動,一方面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從火車站走到青鳥書店,從登山的小巷子走上山,沿途會經過許多小巷弄。這些巷弄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住家。雖然沒有經過特別的整理,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其實山並不高,走個1
Thumbnail
劉刖 | 要生活,更要浪漫。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居住台東的自由工作者 踏過台灣各地後,選擇到台東旅行。 東漂後也開始關注青年議題、農村旅遊、食農教育等議題。 旅行臺灣,期許在生活中成為一個真正的旅人, 我們看見世界,然後過度,遇見生命,然後釋懷 踏過台灣各地地區後,在112年選擇到台東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一開始閱讀洪愛珠的文字,便想起自己在研究所時為逃避學業,每日上菜市場和在人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四處尋找好吃食物的日子,那陣子也很常在臉書上寫一些紀錄食物的短文。在作者的書寫下,更加強了我一直以來的理論。食物啊,味覺啊,嗅覺啊,是跟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