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在奔走中,傳遞流動溫度──氣球師吳宛芝

2023/05/0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收錄於實體刊物《移動生活指南》,作為全書第一單元「移動工作者」。
藉由兩位受訪者,一窺移動如何存在於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達到平衡。
七年多來,帶著氣球手藝,曾在澳洲與臺灣街頭駐留,走過無數商演、教學與布置活動。移動是工作必須反覆經歷的過程,不好不壞,只需接納。
氣球米妮BalloonMinnie / 攝影:林玥彤
剛結束前一場活動,趕場而來的吳宛芝,一手拿著一大袋的表演配備,另一手提著高過腰間、體積龐大的氣球綿羊,快步走入百貨五樓的兒童會員區,安置好物品,隨即又不見人影。再次出現,她已經換好一身米妮套裝,頭上還搭配著蝴蝶結髮帶,彷若宣告著孩子們口中的「米妮姐姐」已上線。
訪談那天,卸下米妮姐姐的包袱,她一身輕裝,步調輕快,拿下口罩便展開笑顏,半開玩笑地說,「我今天真的是來聊天的哦!」一下子就讓氣氛活絡了起來。把資料擺在她桌前,她兩次都悄悄把紙張轉為橫向,讓對座的我不必反向讀字,她的溫柔,藏在細微舉止間。
語速快的她,動作也快,俐落的工夫,源自於多年的工作累積。在街頭,總要一邊折氣球,一邊和排隊等待的孩子互動聊天;在小班活動裡,她要一面掌握時間和流程,一面注意十幾位孩子的參與狀況。多工並行像一種習慣,就連在訪談過程,她都時而抓緊空檔以手機處理公務,還不忘輕聲提醒:「你隨時可以打斷我哦!」
從塞得滿滿的工作裡抓出自己的生活節奏,是她作為自由接案表演者長年累積的基本功。

從一個戲劇性的意外開始

就讀保險相關科系的她,畢業後自然進入金融業上班,朝九晚五,生活穩定,怎麼想也不會和街頭藝人碰上邊。當家人、師長都肯定著她這份穩定的工作時,總有一個聲音從心底冒出來,問著自己:「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可是我就是個膽小鬼,」她開玩笑的說,若不是受到朋友「搧風點火」,拉著她一起到澳洲打工度假,也不會發生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抱持著想挑戰自己,嘗試自己底線的心情,她出發澳洲,一面打工度假,一面讀語言學校。澳洲的街藝風氣開放,因著大學曾在魔術社的經驗,認識了幾位澳洲的街頭表演者,都紛紛鼓勵她一起上街,但是因著內心的恐懼,她一直堅決不敢嘗試。
直到一場筆電遭竊的意外發生。
就在一個外出打工的早晨,她接到室友的電話,得知他們合租的Share House遭小偷,來澳洲前新買的筆電整臺被抱走。「那時候真的覺得好衰哦。」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忍不住吐露內心的小劇場。
遇上了,只好面對。
天降的意外像是按下了某個按鈕,那個因膽小而不願敞開的自己,被打開了。為了想快速賺回筆電的錢,她嘗試整裝上街,開始之前一直害怕的街頭表演。「真的上街以後,才會發現一切根本沒有想像中可怕。」勇敢踏出第一步,一切都比想像中更順利,大概兩三天,筆電的損失便已全數回血。
但是被開啟的街藝靈魂,卻從此開始萌芽,她持續留在街頭,透過氣球,與來來去去的人產生連結。

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會連成一條線

儘管如此,以氣球手藝維生,也並非一蹴可及。沒有電影般的戲劇化開展,一年的旅澳簽證到期,返臺,回到保險公司上班,日子似一切如昔,卻有些事情漸漸無聲息地發酵。
她開始認識臺灣的氣球表演者,利用下班時間互相交流,日子久了,自己也慢慢開始兼職接案。
在氣球活動前,米妮姐姐先安排了繪本故事環節,作為暖場。 / 攝影:林玥彤
直到正職工作遇上瓶頸,想喘口氣的聲音在心底呼喚,她才毅然決定辭職,第二次前往澳洲,三、四個月的時間,既是休息,也想試試自己程度到哪裡,能不能以表演維生。
依循著先前的經驗,第二次的澳洲街藝嘗試很順利,維持著半天上街表演,半天認真生活的模式,達到收入既有餘裕,也不失去生活品質的舒適平衡。這趟嘗試成為起點,帶著她一路前進,經營起自己的氣球品牌。
難道不會想留在澳洲嗎?一開始會,她說。不過家人的情感始終拉扯她回到家鄉,心念一轉,不如就給留在臺灣一個機會吧,她想,試試看可不可以在這塊土地上有更好的生活形式。
這一嘗試,就到了今天。過了七個年頭,回顧從保險業到氣球表演的歷程,若不是朋友拉她去打工換宿,若不是筆電被偷,若不是工作遇上瓶頸,自己也無法長成今天的樣子,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恰好連成線,一個個困難和轉折,接連推著她走到這裡。

哪裡需要她,她就在哪裡

一開始做氣球表演,要先被看見。走上街頭,增加曝光率,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漸漸能被案子找上。
現在,工作模式大抵以接案為主,商業表演、氣球教學、場地布置,多重面向的發展,構成平衡。「我很珍惜每個工作機會,也很謝謝每個業主的信任。面對每個案子,只要在行程裡面可以排得進去,我都不會推掉,會想辦法ㄍㄧㄥ一下就過去了。」
認真與孩子互動的氣球米妮。 / 攝影:林玥彤 
秉持著這樣的態度,她的生活被工作事項推著前行,自己的能量也像一顆反覆使用的氣球,工作狀態中充飽了氣,以兩倍專注的心力投入表演,一旦表演結束,又像洩光了氣一樣,能量歸零。行程滿的時候,一天有可能一連三場活動,反覆充氣、洩氣,她卻甘之如飴。
「辛苦嗎?我覺得每一份工作都很辛苦,只是我在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即便感受到身體上的疲累,心靈卻是富裕的。」
心靈富裕是什麼模樣?是孩子們看著她手上變出的氣球造型,單純地展開笑顏。氣球搭起橋樑,讓她有能力成為一個散播快樂的人。
是在澳洲的街頭表演,天冷,素未謀面的當地人送來一頂毛帽。是回到臺灣做街藝,氣球折到一半,目睹一位爸爸要孩子把打賞箱裡的一百塊撿起來,內心一陣轟天雷響的時候,那位爸爸卻隨即放了一千塊進去。也是體貼的顧客媽媽喜歡她的氣球造型,顧慮旁邊業主的觀感,默默等到活動結束,在合照時握著她的手,悄然把一百塊放入她的掌心。鈔票很輕,緊握的手卻沉甸甸,承載著對她的尊重和肯定。
「哪裡需要我,我就會在哪裡。」因著這份需要,她甘願奔走各地,帶上她的氣球手藝,抵達每一個遠方。

通勤成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表演接案的需求來自各地,往往需要配合業主,前往不同地方工作。從雙北、桃園到高雄,甚至離島、國外都有可能,沒有固定的上班地點,隨需求移動,讓她成為總是在路上的人。
氣球活動中,除了帶孩子和家長氣球DIY,也有抓泡泡的互動環節。 / 攝影:林玥彤
當移動成為工作的一部分,通勤過程的消耗,不得不佔據生活很大一塊。「而且我是一個交通白癡,」她坦然地笑著說,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不論到哪裡都靠大眾運輸和走路,確實會耗費比較多的時間成本,身邊的人看她,也總會覺得這樣很不方便。「不過既然現階段沒辦法克服這個狀態,就先這樣吧!」一個笑容消解一切,眼裡流露的,不是勉為其難的無奈,而是一種自然轉化的態度。
看似消極,卻長出另外一種能量。
每天通勤的時間長,搭車的過程,自然成為處理雜事的空間。回客人訊息、處理報價單、社群經營,要管理自己的工作品牌,除了折氣球,更包含瑣碎的行政雜務。透過通勤時間把零碎的公事處理妥貼,回到家就能完全放鬆,關掉所有開關,切換至休息狀態。
移動的過程像擺渡,載著吳宛芝前往他方,留下米妮姐姐的足跡;也載著氣球米妮抵達彼岸,做回吳宛芝。擺渡的路途開創空間,讓游移在兩種身分間的經紀業務,找到了適切的安放之處。
三種身分,三個自己,誤打誤撞地在通勤中達到剛剛好的平衡。

把快樂帶到不同地方,也從各地帶上滿載的回饋

因工作而大量移動,有時,也帶來額外的贈予。
「像金門、馬祖這種跟歷史遺跡有關的地方,我超級沒興趣的。」她毫不掩飾地直說,若不是工作,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去到這裡。卻因為外地表演的機會,開啟了一些新的可能。
比如,在金門、馬祖,讓她感受到未曾見過的純樸。相較過去接觸許多家庭較優渥的孩子,無法輕易滿足於基本的氣球造型,在離島碰到的小朋友顯得特別知足,單純地只因為有氣球而快樂,在微小的事情裡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才讓她意識到生活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像是心靈被洗滌一樣,」她笑著說,從孩子們單純的反饋裡,也讓她找到某些生活的本質。
滿好的,都是養分。她說。
氣球活動中,與孩子互動DIY的米妮姐姐。 / 攝影:林玥彤
過去在澳洲的街藝經驗,也帶著她認識當地的文化差異。最衝擊的一次,是在固定表演的市場裡,總有一位爸爸開著貨車,載著年紀約在高中的女兒來做小丑表演。每一次都幫她卸下道具,再靜靜地站到對面看,陪伴她完成每晚的表演。偶然一次談話,她告訴那位爸爸,在臺灣,比較少有父母會這樣支持孩子從事表演工作,卻沒想到他以不可思議的神情,指著女兒說:「WHY NOT?妳不覺得她在發亮嗎?」那樣理所當然地支持,讓她一直深深記著。
在澳洲,尊重表演專業一點也不奇怪。抱持著一種分享的態度,當地人的打賞未必是金錢,有時是一杯飲料,有時是一份真心推薦的甜甜圈。還有一次,她收到刮完中獎的彩券,僅僅只是純粹地想把這份幸運傳遞下去。溫度在街頭流動,替她灌注能量,成為珍貴的附加。
「這份工作看起來像是在給予,但其實很多時候,反而是從他人身上得到東西。」
因為表演的移動性質,帶著她抵達不會去到的地方,透過氣球傳遞快樂,也從各地收到滿滿的回饋。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額外附加,有時成為自己生命的啟發,也時而點滴落入氣球表演的創作中,成為滋養。
每場活動結束,孩子們都會開心地與米妮姐姐合照紀念。 / 攝影:林玥彤
《移動生活指南》讀後回饋表單|點此填寫
本文收錄於《移動生活指南》,作者林玥彤
林玥彤
林玥彤
在生活中擺盪的人,還想再多看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