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是一種鄉愁:讀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英國生活斷斷續續三年有餘,搬到倫敦也兩年餘,家住市郊,上班日需每日搭乘大眾運輸輾轉至市中心上班處,發展極早的英國大眾運輸如今已相對老舊,網路收訊極差,在尖峰時刻的地鐵上,除了沒有網路,如能找到一立足之處成為一隻沙丁魚已是萬幸,說要滑手機或是閱讀也不是不行,只是生性隨意的自己卻在這方面偏龜毛,沒辦法在移動的交通運輸上享受閱讀,因此近年十分時興的podcast就成了上下班通勤以及在健身房運動時的良伴。

說來奇怪,我一向喜歡英文和熱愛英式文化,在台灣時也是個假掰女,看書要看英文書、聽歌要聽英文歌,看電影要開英文字幕,在英國生活幾年後,英文沒有變好,但對於使用非母語已感到十分疲憊,剛開始時還會聽些英文podcast,近來卻只想腦袋空空、輕輕鬆鬆地聽中文、還要是自己熟悉的台灣風格的節目。

說了這麼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資訊,其實是要帶到,因為podcast認識了呱吉,他和「可愛小助理」采翎一起錄製的《新資料夾》是我每週必聽的節目。在2023年的最後一集,他們不免俗地一起做了一個年度回顧小問答,呱吉說到他2023年最喜歡的書便是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說寫食物寫得極好。耶誕節剛從英國伴侶那獲得一台電子閱讀器的我躍躍欲試,急忙買了這本書開始閱讀。

一開始閱讀洪愛珠的文字,便想起自己在研究所時為逃避學業,每日上菜市場和在人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四處尋找好吃食物的日子,那陣子也很常在臉書上寫一些紀錄食物的短文。在作者的書寫下,更加強了我一直以來的理論。食物啊,味覺啊,嗅覺啊,是跟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分不開的。像是蔣勳老師說的,嗅覺是個很奇妙的感官,當人聞到一個熟悉的味道,馬上就可以勾起一個相對的回憶。千真萬確,以畫了許多「一個人」系列漫畫聞名的日本圖文作家高木直子也分享過類似的經驗,她說從小一起長大的姊姊有次跟她說某間百貨公司聞起來有種很熟悉的味道,而這種記憶只有她們姐妹倆可相互理解,和她其他朋友說起時,朋友完全沒有共鳴。這就是嗅覺與記憶之間的奇妙連結吧。

洪愛珠筆下的食物書寫不似我讀過為數不多的資深飲食文化作家寫的那般讓我感覺遙不可及,可能都是出自閩南家庭的原因,反而能夠共享許多兒時記憶、會心一笑。而在每個篇章不斷出現的已過世母親的身影,無疑是作者味覺啟蒙和食物喜好的關鍵,這,不正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

讀著讀著,除了母親,作者的祖父母,乃至於整個家族,陸續加入這一整套味覺的系統建構中了。身為家族企業大家長的外公的挑食和飲食堅持,大家族逢年過節的菜色,因經商而和有來自他地的茶葉和點心,拜訪在泰國長居親戚而有的不同飲食體驗... ...我和作者能夠共鳴的經驗由此漸行漸遠。再次感嘆,為的是在我有限閱讀、被我歸類為「品味」的書寫中(這其中包括飲食文化、文學素養、美感分享等等),這些「素養」很多仍舊是來自一個人的出身啊,或者以英文中upbring這個字來形容更為貼切。

雖然我也認識那種憑藉自己後天喜好和訓練培養出美學的朋友,但那在氣質和品味中透露出的自然感是完全不相同的,正是因為在還是一張白紙的嬰兒和幼兒階段便浸濡在那樣的文化中,展現出的「效果」自然是不可和自學相提並論的,就如釀了幾十年的老酒和新酒是截然不同的滋味一樣。

洪愛珠的書寫自然是極好的,讀來讓人手不釋卷,因為其極其引人入勝和易讀的特性,我無謂在此做書摘,這麼美好的文字做成書摘對於作者也是一種不敬,自己去讀便知箇中奧妙。而我只想分享洪愛珠寫在英求學時的食物經驗令我心有戚戚焉的部分。

「曾經在英國待過幾年,起初的文化震撼中,食物最甚。那是每個人民一生平均耗掉一萬八千個三明治的國家,而我來自餐餐爆炒、桌上必有滷肉的台灣家庭。冷食一段時間後,整個人像體內缺了什麼器官,空洞處被英國深冬的凜風,愈吹愈擴大。」
「英國超市的豬肉腥氣大,非要滷肉這種濃重的菜,才能稍微抵制其腥。當時容易買的醬油,是廣東出口的『珠江橋牌老抽』。米大多是印度長米或是泰國香米,若要台灣梗米的黏糯口感,要在亞洲小店買一種日本米種,英人管叫壽司米(Sushi Rice)。此日本米,其實是在美國種植,口感近似,而香氣全無。」
「總之燒出來的滷肉和白飯,差家裡真遠。」

這兩段讀得我心不只有戚戚焉,簡直是戚戚四十九焉(誒,這文字梗玩得有點爛,但不管,我就是要用。)只恨讀的當下只能畫線記下佳句,在香港好友Erica回鄉之後,再無人能夠即時與我共享這樣的鄉愁。即便時時和英國伴侶抱怨這類瑣事,在被我戲稱為「從來沒吃過好吃食物的可憐民族」的國度上土生土長的伴侶即便同情,也只能認為這是離鄉千里的亞洲妻子摻雜思鄉情緒的無理取鬧。即便去年曾和我一同返台,嚐過家母人人稱讚的滷肉飯後--當然家母的手藝好過我千百倍,而伴侶也實話實說比我在英國煮的好吃-- -而當我爭辯起母親的手藝佔大部分原因,但豬肉和米飯的品質也是因素之一時,英國人挑起眉毛說:「我覺得吃起來沒差,而是妳的心理影響作祟。」至今仍是讓我火冒三丈、而我們無法達成共識的話題。

總是這樣,typical me,文章寫著寫著就離題,老是覺得自己在標題騙人,說是好像要寫一本書的讀後感,又變成了自身的生活抒發。

但對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一直以來在想要如何記錄在英的生活,卻總是找不到切入點,或許飲食文化會是一個入口。

喔不能太過離題,推薦洪愛珠此書,就算不是特別喜歡飲食書寫的讀者,這也是一本能帶給人好的閱讀體驗的散文集。

6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蛙蛙投資客教室》第15講房屋供需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愛是一種感覺,但房價不是,因為數字下行非常冰冷本篇你應該學會…… ■「清華安富房地產指數」採取「累重複交易法」信義最容易看出房價長期趨勢 □房地產屬於「政策型產業」,理論上政府可以主導產業榮衰。實際上卻是「尾巴搖狗」 ●任何商品交易首要都是供需關係,「建商潛在餘屋」一直都是最大統計黑數 ○房地產訂價根本不是「成本加成法」,是長期洗腦灌輸的錯誤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3-11-04
《快乐密码》02 为什么说“觉得只有感情稳定,才有精力放在「精进事业」上”是一种认知事故?世界本来就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斗转星移的,稳定只是阶段性幸运、也有可能是悲剧,刚需是转机。 「稳定」是偶然,绝对不会是常态,更不是应该、正常。 所以,从来不存在不修炼自己,然后依赖稳定的世界,就真的得到稳定了,实实在在得到的只有自以为是,其中,有的人算是有点小幸运,但更多人没那个运气。
Thumbnail
avatar
子億
2023-10-12
念書是一種工具。 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產生的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3-08-11
我成功升cup的秘訣是什麼?馬上為你揭曉答案!!我成功升cup的秘訣是什麼?You Beauty 彈挺豐滿療程 vs New Beauty B6 升級豐胸療程 馬上為你揭曉答案!!
Thumbnail
avatar
Si Qi
2023-07-11
【悅展|書法】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隨著現代書寫工具的變遷,甚至近年來親筆書寫的機會降低,都成為「書法」這項技藝在當代受到的挑戰。 所以策展方下了「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作為副標題,去探討、回顧台灣當代書法的發展脈絡,並邀請不同國家、不同世代藝術家對「書」這項技藝的詮釋、思考。 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應該遵循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夏帆✿NATSUHO
2023-03-04
【非關爵士】一張戲劇張力極強的前衛現代古典作品,帶領聽眾神遊於太空銀河─Sault / AirSault / Air(2022) Sault / 空氣 「一張戲劇張力極強的前衛現代古典作品,帶領聽眾神遊於太空銀河。」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還記得這個一貫以全黑形象、英國最神秘的音樂團體「Sault」,在網路上幾乎無法找到有關樂團成員的資料,也從不參加任何的節目受訪。他們自2019年
Thumbnail
avatar
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2022-11-30
【荒島爵士101】●No.11●一張被譽為「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的唱片The Quintet / Jazz At Massey Hall(1953) 咆勃五重奏 / 馬賽廳名演 「一張被譽為『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的唱片,正好恰如其名!」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爵士樂的團隊組成自1930年代搖擺大樂隊時代結束後,因戰爭
Thumbnail
avatar
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2022-11-28
為甚麼思覺失調症者領身心殘障手冊反而是一種保障而非汙名以歷史借鑑的方式,談談存在於台灣社會下思覺失調症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
談昕Fieyi
2022-09-08
文摘與感想!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絶不會因為一個逆境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感想 人生的路很長。 社會變化很大,尤其是在AI時代來臨,很多職業(賺錢的職業)慢慢會被AI機器人取代,也許以後的醫生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還有很多行業,恐怕在可見的未來中,從神壇跌落。 . 圖文出處與版權宣告 .
Thumbnail
avatar
藍天白雲--一車二人三餐四季模式已啟動
2022-03-02
為什麼要睡覺?| 解決失眠12種方法 | 一探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 | 讀書心得 | 紅說從介紹何謂睡眠開始,到剖析睡眠的組成,作者利用多項實驗數據理性客觀的說明睡覺的好處以及壞處,也讓讀者理解睡眠是如何強烈的影響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是如何荒謬的忽略其重要性。同時讓讀者理解睡得少與睡不好並不是你的錯,原因有很多,因為科技、也因為社會風氣,本書曉之以理,帶讀者用全新的觀點來看待睡眠這檔事..
Thumbnail
avatar
紅說RedmanTalk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