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找尋理想職涯(生活)的行動指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這種生涯規劃相關的書籍心得其實不是我的強項,但這本是啟發我想要額外經營自媒體的一本書,所以值得紀念的第一篇文章就獻給它了。即便沒有要經營自媒體,我覺得書中的一些觀念是值得拿出來分享的。


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本名:莊勝翔)所著書籍。他曾任台積電副理,後辭職開創自己的說書事業,成立閱讀前哨站這個說書網站,旨在傳遞閱讀、分享閱讀的美好。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在「閱讀前哨站」閱讀文章而認識瓦基,後來得知這本書並被書名吸引。「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究竟是什麼?工作和上班不都是一樣的意思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以下是閱讀完後,我自己感觸較深的三個觀點。


一、「以終為始」制定目標

讀到這我就有個疑問:「為什麼要以終為始?」,不是都應該先想好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才逐漸實踐目標嗎?怎麼反過來了?


作者引用了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的經典著作《與成功有約》中鼓勵讀者的話:「在你人生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並說到「與其問我之後想做什麼?」不如問「在人生走向終點時,我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以終為始」的精髓在於「先相信,就會實現」,不要被自身目前的狀態給侷限住,先想像自己未來理想的生活型態,再描繪符合自身工作型態的商業藍圖,透過「原子習慣」設定「微型目標」,將關鍵活動拆解,小步邁進終究收穫巨大成果。


我對作者在書中說「我們不要只以目前的狀態、能力、職位來限制自己的格局」這句話頗有感觸。有時候我們會被眼前的狀態蒙蔽。


這就要談談我自己減重的過往了,我曾經體重重達93公斤,當時就認為,大概應該就以一位胖子過一生了吧,但一個相信「我要變健康」的想法,並想像自己變瘦後的樣子。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一年後竟瘦下30公斤,這是當時想都沒想過的。


經過這次減重成功後不只變得健康,自信心也大增,一個念頭改變了我的人生。


回到生涯規劃面上,就是要有一個對於未來生活的理想藍圖,「對於一個人來說,長期目標不該是『我以後要做什麼工作』,而是『我的理想生活型態是什麼』,並依據這種生活方式來選擇或創造要做的工作。」,這是作者在書中想要闡述的重點。


「先相信,就會實現。」

二、保持內在動能

有時候,我們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激情想要做一件事,但熱情卻又很快地消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要持續保持內在動能,讓自己能夠持續前進。保持內在動能的三個關鍵就是:自主性、勝任感、連結感。


一、自主性,就是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作者提出必須建立良好的晨間習慣及執掌生活的筆記系統。如此就可以透過每一天的規劃,將有限的專注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步步向理想目標邁進。


二、勝任感。勝任感要透過持續學習,在學習新東西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浮現。而學習則分為五步驟:找到自己認可的價值、有適合自己的明確學習目標、從模仿及回饋中成長、教導別人產生記憶、讓學習與自己產生連結。持續學習讓今天的自己超越明天的自己,讓自己變得專精、變得勝任。


三、連結感。缺少連結感,就缺乏動力。書中提到,連結感從自己出發,先想像自己的「Big Picture」,並建立工作與自己的連結,專心做自己在乎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有動力。當我們做出了成果,又可以吸引擁有相同處境與煩惱的人,進一步建立了自己與世界的連結。當我們為了別人而做,動力就加倍增長。


在書中有一句我很認同的話:「當我們建立了每天都會執行的良好習慣(例如晨間習慣),並且採用可以幫助我們執掌生活的筆記系統(例如子彈筆記),我們對自己想要追求的夢想、想要完成的目標,就不會感到那麼恐懼」。


我對於上述這句話的解讀是,養成一些自律的好習慣、有一些可以幫助自己規劃每一天的筆記系統,透過這種模式策畫每天自己的行動,並一步步朝自己的理想邁進,這樣會有一種「安心感」。


這種「安心感」是自主規劃、持續精進、建立連結感的加總。透過筆記系統自主規劃行動、設定小目標持續讓自己精進,重點是只規劃對自己未來重要且在乎的事,而不是像以前開啟自動導航的人生,必須要掌握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盤。



「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三、不完美的啟程與不斷A/B的測試

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一些完美主義以及拖延症的「症頭」,或是碰上職涯轉換失敗而感到沮喪,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從,我本身就有完美主義的傾向而且極度拖延,並經過多次的職涯轉換感到有些疲憊。


但以下兩點,從另一個角度談完美主義與失敗的看法,讓我開始不再那麼負面。


第一、拖延的症狀不是懶惰,有時候是自己心中的完美主義在作祟。

書中提到必須拋開完美主義,以不完美的開始,透過「短程衝刺」讓自己先動起來。這讓我想到喬恩.阿考夫在《完成》一書中告訴我們:「多數人花了大半輩子想像與作夢,開始做很有趣,但未來是屬於完成者的。」最重要的不是完美的起步,而是要開始行動。行動後,我們就能踩著穩定的步伐繼續前進。


第二、人生沒有失敗,只有不斷A/B測試。

A/B測試,是軟體業界在執行實驗計畫的過程中,設計出「兩個版本」,接著檢查結果,最後選定表現較好的版本的一種手段。

在我們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一定會碰上很多次碰壁,或是怎麼做也做不好的時刻。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優化流程及改善作法,找出哪條路能夠做得順利又好。記住,將失敗視為在不斷測試的過程中被我們淘汰的路線,不用過於自責。透過檢討後,確認那些事情是我們該放棄的,就必須果斷的捨棄。


我對書中的一句話很有感覺:「我會把字典裡面的『失敗』兩個字劃掉,改成『實驗效果較差』;然後把『成功』改成『實驗結果較好』」。


我想到了自己的職涯選擇,其實我一直很羨慕在20幾歲的時候就找出最佳職涯道路的人。因為我在30歲前嘗試過相當多的工作,讓我一直很懊惱,一直煩惱自己還沒有明確的方向。


但這句話給我一個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這些曾經選擇過的職業只是我試過不那麼適合我的工作,逐步淘汰後,那條最適合自己職業的『康莊大道』是否就會為我敞開了呢?這樣想就讓我感到不那麼的沮喪。


「人生沒有失敗,只有不斷A/B測試」


一開始感到有興趣的那個疑問:「什麼是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在閱讀的最後,我找到了自己的解答。


我認為一般我們為生計、為了餬口去賺取薪水就只是單純的「上班」,是一件苦差事;但「工作」是結合生活的,是為了做喜歡做的事和實現人生理想,一言以蔽之,工作就是生活本身。


「圍繞著自己理想的生活來打造夢幻工作,讓工作的本身就是生活的方式。」


以上這句話,就是我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標。

0會員
1內容數
你好,我是Kashiwa 歡迎來到我的獨語小屋,很開心可以見到你。 這裡是個充滿我自己的讀書心得以及生活日常的小天地 目前還是個初心寫作者 希望各位大大路過走走並留下您的回饋喲,歡迎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