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生活指南|移動的多重意義──專訪遠距工作者Amo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收錄於實體刊物《移動生活指南》,作為全書首篇專訪。
在啟程之前,透過Amo的經驗分享,一起回顧那些在你我生活中細微的移動片刻。

Amo,高雄人,曾在臺北生活,以「校園逛逛」粉絲專頁分享地方觀察。從移動回望生活,不僅照見自己的性格和狀態,也釐清自己與外界建立連結的需求。
Amo / 攝影:林玥彤

走出去,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翻開圖畫本,鮮豔的色彩,細膩的手繪筆觸勾勒出一間間小學輪廓,這是Amo的獨家旅行筆記。

這些紀錄,都從一趟探訪朋友的小旅行開始。

曾為TFT(Teach for Taiwan)計畫成員,在屏東縣獅子鄉楓林國小任教一學期的Amo,在計畫中結識各校教書的夥伴。教書工作結束以後,順著緣分,踏上了一趟拜訪各地夥伴的旅程,去到從未去過的鄉鎮,走入當地的校園。

不想讓記憶隨旅程結束而消散,她透過繪圖,記錄一間間小學的建築樣貌,並把夥伴分享的校園故事,結合小學特色、地理背景,寫成文章,社群上「校園逛逛」的帳號就此誕生。

Amo透過手繪,紀錄走訪過的校園 / 攝影:林玥彤

「小學是認識地方很好的媒介。」在地方,每個最小的聚集單位,都至少都會有一間國小。比起中學,小學更普遍存在於各地,特別在非市區,國小校園的名稱、建築外觀,都承載著當地的文化背景。

探訪的校園遍布南投、雲林、臺南、屏東、花蓮、臺東、馬祖,雖然還未行遍天涯,但她持續透過移動認識地方。曾為自由工作者的她,過去也很常因為接案需求奔走各地,順帶逛逛當地校園,像是一場擴增版圖的蒐藏行動,只因一份純粹的好奇心。

有時候,即便去同一個地方,工作也會帶來和旅行全然不同的看見。像是同樣到馬祖,「如果是旅行,我一定會去一些遊客景點。但因為工作的拍攝需求,有機會去到一間賣特產的小店待好幾天,進入製餅工廠參觀製作流程,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現在,她在高雄以遠距方式與臺北的公司連線工作,不像接案時常有移動需求,只要一臺電腦,隨處都可以上班。如果她想,可以足不出戶,也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過著數位游牧的生活。

帶著一台電腦,隨處都可以遠距工作 / 攝影:林玥彤

但她選擇了折衷的方式,平日隨心情更動工作地點,週末在鄰近的地方看看展覽、逛逛市集。理想的話,每月安排一趟較遠的小旅行,在穩定的生活內尋求變化,是足夠認識自己,漸漸理出的生活平衡。

遠距工作提供彈性,讓移動不再是不得不的必須,甚至幾乎可以從生活裡拿掉。卻也是因為這樣,才更讓她有機會思考,自己何以需要移動。

「我一直在想,自己在意的是『出去』這件事,還是什麼?」後來才慢慢釐清,一切或許是來自於,心底那一份與外界產生連結的期待。「可能不一定要有很緊湊的互動,但在一個不同的環境,我可以看到、聽到、感覺到他人的存在,對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連結。」

移動中照見自己

穿越移動本質,不僅帶她挖掘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她的生活狀態。

有時候,更像縮影

承認自己對時間有明顯的焦慮感,行程若稍微延誤,就會特別緊張,「但也不是說我一遲到就會崩潰啦,」不想把事態形容得太過嚴重,只是一種對自己隱微情緒的覺察,「即便我知道晚到也不會怎樣,還是會有一點點……明顯的焦慮。」頻頻看時間,提早準備好各項事務,不自覺緊繃,是她記憶裡出門前常有的狀態。

「有時還會有一種感覺──去程比較久,回程好像一下就回到家了。」說完,忍不住懷疑了一下自己,「不知道,還是只有我有這種感覺?」路程明明相同,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或許也和她的時間焦慮有關。

去程往往帶有目的,不論工作還是休閒,總有約定的時間,要做的事情。於是總會專注在路途上,時時留意時間,若是陌生的地方,還要一邊注意導航,心理連帶生理的緊繃,都讓體感時間變得漫長。回程則相反,結束了一天的活動,放鬆下來,好像沒過多久就自然回到家了。

通勤狀態凝縮了某部分的自己。很有趣的發現,她說。沒有好或不好,只是更瞭解自己一點,她總會找到方法和這些性格共處。

台東太麻里鄉多良國小 / 攝影:Amo

有時候,照見的不僅是性格,也是生活狀態的多樣切換。和多數人無異,伴隨目變換,她也會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旅行的時候搭火車,顛簸搖晃的路上,好像更能沉浸在慢活悠哉的感受。若是有工作,她還是會搭高鐵,疾速的速度感,像是提醒著她:此刻有事在身。如果目的地比較偏遠,不在大眾運輸能抵達的範圍,就會選擇開車,自由度高,有種可以掌握方向的感覺。距離不遠的話,也會選擇騎車,風吹日曬的強烈體感,雖然疲累,卻很獨特。

火車,高鐵,汽車,機車,乘載的不僅是肉身,也是各個面向的自己。或許放鬆,或許緊繃,或許自由,或許疲累,截然不同的感受,她都很喜歡。是捕捉,也是投影,在移動的路途上,一一凝縮生活中的各個狀態。

通勤路程,拉長感受時間

熟捻於遠距和實體兩種形式,移動與否,她都交錯體驗著。

也因為這樣,更能看清楚移動如何作為過渡的中介。她說,出發的路程,反而給予比較多時間去調整、感受自己的狀態,「比如,同樣要面試,視訊面試就很近,鏡頭打開就開始了;但如果要前往公司,可能需要騎車,經歷場域轉換的過程,也可以讓心情稍微有一點調整。」

儘管調整未必都是好的,可能讓心情有緩解的空間,也可能越來越緊張。

回程的路亦然,視訊關掉,馬上就能進入下一個工作,好像也意味著必須擁有立即切換的能力。遠距省去了移動成本,一部分純粹原始的空白,也跟著被拿掉了。

像是緩衝。看完一場表演,一場電影,坐車或騎車的路程,都能拉長感受的餘韻,不管是好的壞的,在那個過程裡,都能盡情地感受一下。

富東公路(台23線) / 攝影:Amo

漂泊或安定,最終還是要回到內心

移動,經常帶有一種擺盪不定的性質。有人為求學離鄉,有人為工作奔走,也有人為了追求理想不捨遠近。街道,車站,日夜,來來去去的人,因生活而擺盪,也常因此浮現漂泊無定所的徬徨。

問起Amo如何在漂泊的生活裡,尋找內心的安定?她還沒回答,反而先提出了問題:什麼才是安定?漂泊與安定,兩者真的對立衝突嗎?

我沒有回答。她接著說,如果安定指的是內心的踏實與穩定,即便經常處於漂泊狀態,她也覺得自己的生活還算安定。但,若是指與他人產生穩定連結,那麼無定所的生活型態,確實不算安定。

對她來說,這件事要回到內心來談。

她也曾經歷過徬徨的日子。大學在臺北讀書,面對「我屬於哪裡」的疑問,總是自然地反應「我是高雄人,我家就在高雄啊」。幾年後真正回到高雄,徬徨的感覺卻逐漸升起,「所謂『我屬於哪裡』的問題,好像不單指住在哪裡而已。」真正回到生長的地方,才讓她意識到,歸屬感並非來自於地方或移動,而更應該回到內心。

「可能也跟我那時候回高雄,一直在釐清自己想做什麼有關。」兩年前,她從臺北回到高雄,不斷探問自己是誰、想要什麼,走上一條找尋自己定位的路。

「漂泊的感覺,某種程度上現在還是會有,但不全然來自於物理上的移動,也滿多源於我有沒有在心中找到定錨。我可能現在都還在探索,即便還是有一點茫茫然,不過慢慢更知道自己的狀態以後,也可以去接納它。」接納漂泊感,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安定自然就會出現。

物理的移動,內心的漂泊和安定,始終無法被純粹二分。卸下對立的標籤,才能真實地討論問題核心。

漂泊感未必都來自於物理移動,移動也並非就無法獲得安定,「講得芭樂一點,這些都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不想讓自己像在講大道理,她時時停頓,斟酌說法,又不時抽離解嘲,聽來老套,卻是她的真實體會。

這條探索的路還沒走完,但至少她已走得踏實。

Amo校園繪圖手稿 / 攝影:林玥彤

《移動生活指南》讀後回饋表單|點此填寫

本文收錄於《移動生活指南》,作者林玥彤

23會員
21內容數
努力不要忘記想要書寫的理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字的路上 的其他內容
偷偷告訴你,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移動。 但也不討厭啦。好吧,暈車還有人擠人的時候有點煩,我承認。可是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無法否認:它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日常裡。 你一定多少都有一些,穿梭在車陣中,或行走在流動人群裡的記憶。每天上學的路,下班的路,接送孩子的路,又或者因為任何原因,從一地遠赴另一
偷偷告訴你,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移動。 但也不討厭啦。好吧,暈車還有人擠人的時候有點煩,我承認。可是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無法否認:它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日常裡。 你一定多少都有一些,穿梭在車陣中,或行走在流動人群裡的記憶。每天上學的路,下班的路,接送孩子的路,又或者因為任何原因,從一地遠赴另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出生於東京,成長於東京。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東京人,Osuga卻因緣際會來到台灣,並選擇在這片土地上扎根下來。
Thumbnail
四月的美好悄然到來,它帶來萬物復甦的春季,也帶來了一份驚喜禮物 -《2024 鄭宜農 春季海外巡迴演唱會》。是的,鄭宜農終於要來了!這一次鄭宜農攜帶著她的全新「春季海外巡迴演唱會」與製作人伙伴Chunho一起,不僅去到香港P NCH 演出開唱,更將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帶來她的專場演出!
Thumbnail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選擇來到台灣呢?」 「因為愛吃台灣菜!」 Junji本名大瀧淳司,來自日本廣島縣。2015年的一次員工旅遊,他第一次來到台灣。那時的他對台灣認識不多,但旅程中所品嚐到的台灣美食,卻深深擄獲了他的心,讓他回國後難以忘懷。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全球串連早安新聞」的兩位主持人路怡珍以及浩爾,分享國際新聞二三事,從為什麼要關注國際新聞,到如何學好新聞英語,帶領大家一窺國際新聞於我們而言的重要性! 國際新聞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需要關注國際新聞? 從拜登的撤軍政策,理解何謂渣男般的承諾! 想學好英文,不出國留學也能做到嗎?
Thumbnail
冷清的小巷內,有一家充滿驚喜又神秘的糖果店。在這間店的展示窗裡,出現了火鍋、龍蝦等鮮豔的食材,而製作出這些,正是這家店的老闆,也是台灣唯一握有PAPABUBBLE這個品牌的台灣代理商—林怡慧小姐。
Thumbnail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週六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出生於東京,成長於東京。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東京人,Osuga卻因緣際會來到台灣,並選擇在這片土地上扎根下來。
Thumbnail
四月的美好悄然到來,它帶來萬物復甦的春季,也帶來了一份驚喜禮物 -《2024 鄭宜農 春季海外巡迴演唱會》。是的,鄭宜農終於要來了!這一次鄭宜農攜帶著她的全新「春季海外巡迴演唱會」與製作人伙伴Chunho一起,不僅去到香港P NCH 演出開唱,更將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帶來她的專場演出!
Thumbnail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選擇來到台灣呢?」 「因為愛吃台灣菜!」 Junji本名大瀧淳司,來自日本廣島縣。2015年的一次員工旅遊,他第一次來到台灣。那時的他對台灣認識不多,但旅程中所品嚐到的台灣美食,卻深深擄獲了他的心,讓他回國後難以忘懷。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全球串連早安新聞」的兩位主持人路怡珍以及浩爾,分享國際新聞二三事,從為什麼要關注國際新聞,到如何學好新聞英語,帶領大家一窺國際新聞於我們而言的重要性! 國際新聞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需要關注國際新聞? 從拜登的撤軍政策,理解何謂渣男般的承諾! 想學好英文,不出國留學也能做到嗎?
Thumbnail
冷清的小巷內,有一家充滿驚喜又神秘的糖果店。在這間店的展示窗裡,出現了火鍋、龍蝦等鮮豔的食材,而製作出這些,正是這家店的老闆,也是台灣唯一握有PAPABUBBLE這個品牌的台灣代理商—林怡慧小姐。
Thumbnail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週六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