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核保醫學 Vs 臨床醫學-1 :醫生說沒事,買保險卻被拒保? WHY?

    定期體檢是個好習慣,但檢查結果多少會出現幾個紅字?
    像是膽固醇、血壓、血糖超標一點,醫生都說沒事,不用吃藥或特別治療,
    只要飲食控制、養成運動、改變生活習慣等就好。
    但是,買保險時,您覺得 到底 需不需都誠實告知呢?
    思考1:到底保險公司會不會又要小題大作? 不給保? 到底哪些該說? 哪些不該說?

    因為 看的 重點不同:
    臨床醫學
    著重於當前疾病發生後的治療,透過研究疾病的產生原因、診斷、治療方式、預後,可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的健康。
    核保醫學
    著重於預估未來發病率及對人體健康、壽命影響程度。
    所以核保醫學是以臨床醫學作為基礎,
    研究患者們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相關資料,再運用醫學理論和大數據分析,
    好在【核保上】和【理賠上】做為有利且重要的參考來源。
    簡單而言:
    核保醫學重視:「未來的死亡率」。
    臨床醫學注重:「現在的生存率」。
    既然是保險是一種互助,核保醫學會更謹慎的原因,我認為有2個:
    第1:因為保險契約開始於承保,如何將許多不同的被保險人個體,
    加以辨識區分並給予相互對應的承保條件,
    以確保保險契約是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簽訂?
    所以透過核保醫學歸納出一套核保準則,讓核保人員有章可循,
    保險公司才能有效控管風險並長久經營。
    第2:保險契約大多是終身險或保證續保的定期險,
    換言之,保險就是『現在做的決定,可能就是長遠』,
    不能因為幾年後被保險人的體況改變,就調整被保險人個別的保費費率或解約,
    所以核保醫學必須更加謹慎評估。
    • 醫師:注重的是現在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需要治療。==臨床醫學
    • 核保人員:注重的是未來會不會有更多風險。==核保醫學

    小結

    所以買保險時,不要因為一點小病、小異常被保險公司放大檢視,就誤以為核保醫學就是要故意刁難客戶,其實核保醫學和臨床醫學一樣,任何決定都是基於有理有據的分析。
    但若不想遇上這些麻煩的核保程序,建議還是趁健康時先規劃好保險,或是在健康告知事項,能誠實全部勾上『否』,誠實告知仍是保護自已的一種方式,才能讓買保險這件事,進行的更安心,而不是把隱憂放在未來的某一天才發現。
    這區塊,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寫的~
    為了怕大家看了會累,每次就以淺顯易董的長度來閱讀就好,
    每天進步一點點~共勉之~
    那我們就待續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人的價值 不在於能賺多少錢 而是多少人 因我而受惠 一句話,打動了我,想改變自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於是,我踏上一條不同國度的世界裡…體驗生命的寬度~!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