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曹丕遇到AI:典論論文的現代新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認為創作者的獨特性,會被AI取代嗎?


#當曹丕遇上AI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文氣說」,認為每位作家都有其獨特的個人氣質與特色,反應在創作中形成獨特文風。

以三曹父子的詩歌來說,雖為父子,曹丕、曹植的詩歌雖好,但還是和曹操沉鬱雄厚,英雄氣魄有所差別。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

如同音樂,就算是同一首歌,不同人演唱,還是會唱出不同韻味。


曹丕的文氣說至今仍是文學批評時的重要理論,但今年上課,我卻遇到了個難題:

如果是AI呢?

AI是不是就能完全複製創作者的「文氣」,形成新的創作?


2017年,AI詩人「小冰」發表詩集,其研發團隊表示,靠519首詩作訓練語意模型,搭配電腦視覺技術解讀圖片,讓小冰機器人具備了看圖寫詩的能力。

AI詩人小冰還出了詩集

AI詩人小冰還出了詩集


2022年,一名男子使用AI繪圖創作參加美術展獲獎,引發藝術家的不滿。

前陣子,AI孫燕姿、AI周杰倫橫空出世,音色已修飾到與原聲真假難辨。我讓學生進行盲測,有一半的孩子錯把AI當成原聲。

過去我們以為,創作者、藝術工作者,是較不易被AI取代的工作,但AI模擬歌手的出現,似乎已打臉了這種說法。



對此,歌手孫燕姿也發表了意見。這篇文字中,燕姿提出了幾項重點:

1. 歌手要如何跟幾分鐘內就能推出一張專輯的「人」相比?
2.關於歌唱情緒、換氣、音調等技術,對AI來說只是遲早克服的問題。
3.在AI之下,每個人已經是可預測的,同時,也是「可塑」的。


歌迷們也許還在為自家歌手護航,反倒是燕姿理性而超然。她冷靜的表示,歌手真的很難跟AI競爭,這是一個連犯錯都能由計算推導的技術,人要如何競爭?

但,燕姿也淡然表示:

「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沒有任何技術能預測我本人是什麼感受,直到這篇文章出現在網路上。」


「感受」,

我們要由什麼技術,準確預測本人的「感受」?


#能複製藝術的進行式嗎?


一場動人的藝術,需要多少環節「組裝」而成?


2015年,日本歌姬中島美嘉重新站上了舞台,在復出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獻唱了〈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

憑藉著清亮嗓音、冷豔外表,中島美嘉出道沒多久就坐穩了一線歌姬的寶座。她又出演了電影《NANA》,活靈活現的演出漫畫原作裡那個冷豔酷帥的大崎娜娜。

影歌雙棲,正值事業巔峰的美嘉,卻罹患了「耳咽管開放症」,這種病症就像是人們乘坐飛機的時候,耳膜鼓脹疼痛、聽不清楚聲音,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折磨著她。她聽不到音樂,只能憑著聲帶振動聲嘶力竭的吼唱,可想而知的是,沒多久嗓音也啞了。

離開舞台的美嘉遠赴美國就醫,卻被診斷無法根治。她每天強行要求自己練習發聲,練完走到練音室外的公園大哭,哭完再繼續練。

一年後,中島美嘉復出,帶病演唱了這首〈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


「剛開始看到這首歌我很驚訝,聽完後卻淚流不止。」

身著酒紅色洋裝的美嘉,跟觀眾說道:

「為什麼世事總是不如意?誰能來幫幫我?我將唱出大家的心聲,請大家一定要聽到最後。」


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在人生的最低潮處,薄荷糖 ,漁港的燈塔,生鏽的腳踏車,海鷗的鳴叫、春天時杏花滿開......

美嘉一句句唱出那個寂寞孤獨的世界,眾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瑣事,卻都是失意人不可承受之重。

美嘉在舞台上踉踉蹌蹌地踱步,舞台上的她,依舊聽不到音樂。她必須靠踏步、甩頭,甚至跪下觸摸音箱的震動,來判斷節拍和音樂。這讓她的肢體動作有些奇特,她的聲音也不如先前清亮。

這不是美嘉最完美的表演,卻是她最感人的一場表演。她的歌聲中有憤怒、有無助,有怒吼,有喃喃低語般的消沉。她在失聰的狀況下用身體記住每一個拍點,用傷痕累累的歌手生命唱出活著的堅持。

而在最後一段,也有著突破陰霾的清亮與喜悅:

「因為這世界誕生了像你這樣的人,讓我有了活下去的期待。」


唱到最後一句,美嘉笑的明媚開朗。那是勇者歸來的笑容,重回舞台,這段路她磕磕絆絆,走的好辛苦,卻又如此榮耀。


這首歌的創作者秋田 ひろむ,又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意,寫下這首歌呢?

秋田 ひろむ說,「為了描寫濃烈的希望,就必須先描寫深層的黑暗,人生亦是如此。希望聽到最後的你,能積極地活著。」


每一次消沉時聽美嘉這場表演,我總是淚流不止。課堂上講述美嘉這首歌後的故事,播放影片給學生聽,班上也好幾個孩子已經紅了眼眶,連連拭淚。

從美嘉的生命歷程,創作者秋田的心意,到表演時她每一個踱步、甩頭的肢體動作,些許的搶拍和不完美,以及最後的燦爛笑容。

還有,影片下方的無數留言,好多病友、聽眾,寫下他們最痛苦的故事,以及從這首歌中獲得的力量。他們相互打氣、相互鼓勵,在低潮時無數次播放這首歌,放聲大哭後再次開門,繼續和世界共存。

以及,此刻,在這教室裡,因為感動而沉默,甚至在擦淚的你們。


這樣層層相連的感動,是AI可以複製的嗎?

是能用一連串指令,用0和1建構出來的嗎?


#不朽之盛事


也許你會說,歌手故事也可以是一種包裝或人設,依然可以是「設定」。

但,觀眾、讀者的感受呢?

著名文學批評家 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論點,他認為,作品的意義是什麼,完全是由讀者的印象決定的,這與作家的生平、背景無關。

也就是說,每一部作品都在被觀賞的「此刻」被重寫,讀者會融入自己的生命經驗、當下情感,為作品做屬於自己的詮釋。


換句話說,讀者觀賞時的思緒情感,就是一種「再創作」。


所以,就算歌手故事是場騙局,讀者的感動卻是貨真價實的。


而更真摯的作品,或是融進了創作者生命意志的創作,對讀者的感染力會更強大。甚至跨越時空,凝聚眾人意識,成為國家文化的一種軟實力代表。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論文〉中提到,「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壽命富貴都是有期限的。但這個世代更加快速,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機會,換言之,15分鐘後也可能就被新人淘汰。

但在網路時代,只要肯花時間創立帳號,經營社群,無論是採繪畫、寫文、影片何種形式,成一家之言變得容易許多。

「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而AI出現後,連創作都變的更加簡單即時,但當大浪前後接連襲來,千萬作品轉瞬即逝的狀況下,成就「經典」到底需要哪些元素?

關於這個答案,我還在觀望。

但也可能,答案早就歷時千年的,始終存在。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裡,有這個一段話:


「我們記憶最精華的部分保存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濕的空氣裡、在幽閉空間的氣味裡、在剛生起火的壁爐的芬芳裡,
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地方,只要我們的理智視為無用而加以摒棄的事物,又重新被發現的話。
那是過去歲月最後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們的眼淚流乾以後,又讓我們重新潸然淚下。」


記憶來自何處?

可能是一腳踩進水坑,濕漉漉的冰黏觸感。

可能是雨過天晴後,土地濕潤的腥味。

來自我們視為無關緊要,被利益和計算加以摒棄的感性瑣事中,但這些種種構築了「我」,形成「我」獨特的性情稟賦。


那些非理性的存在,構築了我們的笑與淚。

而這,能被取代嗎?


對此,我也還在思考。


最終一波波襲來的時代浪潮,也許就像燕姿說的:

「在這無邊無際的汪洋大海中存在,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無所謂,
我認為,思想純淨,做自己,已然足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的沙龍
827會員
70內容數
古文讀起來霧煞煞,但說到底依舊是人類的那些事,用看戲的方式打開古文,發現他們的悲歡離合其實就是一場場精采大戲。
2025/03/25
這本《第二堂人生國文課》,我不再只用影劇漫畫結合。我們用課文看社會議題,看人性,更要看每一次人生關卡,自我的抉擇。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Thumbnail
2025/03/25
這本《第二堂人生國文課》,我不再只用影劇漫畫結合。我們用課文看社會議題,看人性,更要看每一次人生關卡,自我的抉擇。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Thumbnail
2025/03/05
我很喜歡朱自清的〈背影〉,因為他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有好幾處模糊淡筆,交代的不清不楚:「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 為什麼兩年未見?朱自清並未寫出。因為那可能是他說不出的痛。
Thumbnail
2025/03/05
我很喜歡朱自清的〈背影〉,因為他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有好幾處模糊淡筆,交代的不清不楚:「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 為什麼兩年未見?朱自清並未寫出。因為那可能是他說不出的痛。
Thumbnail
2025/01/06
如果場景移到現代,你是梨商,碰到老道跟你乞討,盧個沒完,旁邊圍觀群眾越來越多,甚至拿起手機開始直播,你該怎麼辦?
Thumbnail
2025/01/06
如果場景移到現代,你是梨商,碰到老道跟你乞討,盧個沒完,旁邊圍觀群眾越來越多,甚至拿起手機開始直播,你該怎麼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格友丘筆兔那看到關於AI作曲討論。 也發現一個還不錯的AI生曲的網站: 玩票性質地弄了幾首,AI作曲會稍微更改歌詞的內容,甚至連歌名都改掉,這還挺有趣的😂😂😂
Thumbnail
在格友丘筆兔那看到關於AI作曲討論。 也發現一個還不錯的AI生曲的網站: 玩票性質地弄了幾首,AI作曲會稍微更改歌詞的內容,甚至連歌名都改掉,這還挺有趣的😂😂😂
Thumbnail
唱歌上癮這件事,已是上世紀的事,這回唱女聲,是歌后蔡依林的歌曲,上回是歌神張學友的歌曲,平衡一下,所以這回唱不一樣,輕快的曲風,因為怕唱到斷氣,就唱一段呀~😂 一段歌詞 天空的霧 來的漫不經心 河水像油畫 一樣安靜 和平鴿慵懶步伐押著韻 心偷偷的放晴祈禱你像 英勇的禁衛軍 動也不動
Thumbnail
唱歌上癮這件事,已是上世紀的事,這回唱女聲,是歌后蔡依林的歌曲,上回是歌神張學友的歌曲,平衡一下,所以這回唱不一樣,輕快的曲風,因為怕唱到斷氣,就唱一段呀~😂 一段歌詞 天空的霧 來的漫不經心 河水像油畫 一樣安靜 和平鴿慵懶步伐押著韻 心偷偷的放晴祈禱你像 英勇的禁衛軍 動也不動
Thumbnail
創作過程 昨天,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使用不同的詩詞生成工具,想要創作一首歌。但大多數生成的歌曲都不符合我的預期,因為調性不合,根本無法使用。白白浪費了許多AI點數。 最後,我從一個詩詞生成工具中得到了一首還算合適的歌曲。但它的缺點是拍子很特別,都是搶拍的唱法,在下點的時候很難抓准。不過,這也
Thumbnail
創作過程 昨天,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使用不同的詩詞生成工具,想要創作一首歌。但大多數生成的歌曲都不符合我的預期,因為調性不合,根本無法使用。白白浪費了許多AI點數。 最後,我從一個詩詞生成工具中得到了一首還算合適的歌曲。但它的缺點是拍子很特別,都是搶拍的唱法,在下點的時候很難抓准。不過,這也
Thumbnail
JavaScript 演義 #28: 蔡文姬之歌,固定旋律
Thumbnail
JavaScript 演義 #28: 蔡文姬之歌,固定旋律
Thumbnail
2015年,日本歌姬中島美嘉重新站上了舞台,在復出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獻唱了〈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 而這一場動人表演,AI能否複製呢?
Thumbnail
2015年,日本歌姬中島美嘉重新站上了舞台,在復出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獻唱了〈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 而這一場動人表演,AI能否複製呢?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一種影片頻道,《THE FIRST TAKE》、《dingo music》...一鏡到底的現場演唱,真的是在家宅(沒錯就是我)的福音呀。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一種影片頻道,《THE FIRST TAKE》、《dingo music》...一鏡到底的現場演唱,真的是在家宅(沒錯就是我)的福音呀。
Thumbnail
歌曲的旋律如同人的外表,歌詞則像是人的靈魂。 Lyricist.ai 輔助創作者創造表裡一致,好看又好聽的歌曲。
Thumbnail
歌曲的旋律如同人的外表,歌詞則像是人的靈魂。 Lyricist.ai 輔助創作者創造表裡一致,好看又好聽的歌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