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書店的時候,常會看到獲得國內文學獎肯定的作品。但由國內人士獲得海外文學獎的肯定,可謂稀客。
會知道
《彼岸花盛開之島》這本書,是因為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宣傳它——旅日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作品。除了因為是臺灣首位獲此殊榮而聲名大噪外,原著使用了3種語言撰寫,其中2種是從日文延伸變化而成,讓外界好奇(至少我是😅)倒底是什麼樣的劇情,會用到這麼特別的設計,又怎樣跟書中的劇情結合。
不過,除了上述特色之外,還有一個讓我產生興趣的地方,是書名中的「彼岸花」。我經常在日本的動漫作品中看到彼岸花,像是
《地獄少女》系列、
《Lycoris Recoli 莉可麗絲》,不僅都跟女性有關,而且彼岸花在作品中都象徵比較負面的含義。因此,在還沒注意到它是國內人士的獲獎作品前,我就受到書名的吸引,再加上剛才提到的特點,更加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品。
可惜我對日文並不精通,所以沒有第一時間買原著欣賞。好在由作者本人親自翻譯——利用中文、漢字、拼音的組合對應3種語言,順利出版了中文版,讓我有機會好好拜讀它。
讀完之後,我覺得「彼岸花」在作品中擁有不同層次的含義,但我不知道作者本意是否如此,僅以個人心得做些分享。以下也許有些微劇透,讀者們可再自行斟酌。
簡介彼岸花
在本書與其他影視作品中,都是用紅色花瓣的彼岸花,但其實彼岸花還有其他顏色,像是黃色、白色等等。
在彼岸花生長過程中,開花時綠葉凋零,花謝時綠葉才冒出,形成「花、葉永不相見」的現象。碰巧的是,彼岸花開在日本秋分時節,是當地掃墓祭祖的時間,且容易在陰濕的環境生長,墓地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日本認為彼岸花代表「離別」,也常跟「地獄」聯想在一起,認為此花會在黃泉路上引領死者前往另一個世界。
如果你覺得這些聯想太跨張,也請別輕忽彼岸花本身的毒性。彼岸花的毒集中在莖與葉,雖然觸碰沒事,但吃下肚就會出大事——接近到彼岸去的那種😨
書中情節也有融入彼岸花的真實面,像是彼岸花的毒性與外貌,唯「島」上彼岸花一年四季都盛開著。而在「島」上各聚落的海岸岩洞,放置了已故居民的遺骨,類似巫女職務的「乃呂」,藉由「洗骨」儀式,讓故者能順利前往大海的彼岸;這些岩洞附近,也是彼岸花盛開之處。
以彼岸花隔開的兩個世界
雖然彼岸花常用於區別「人界」跟「地獄」,但在書中則以不同層次,區分了「島」與「島以外的世界」。
在劇情後半,提到了「島」的歷史。原本「島以外的世界」就跟我們所處的世界類似,是男性主導的世界,因為疾病、戰爭等因素,有些人被趕出原本居住的國家,或是逃了出來,來到了「島」。雖然一開始仍有男性主導「島」的一切,又經歷過了一些戰爭,但最後男性決定讓出主導地位,使得「島」變成女性主導的世界,「島」最重要的職務「乃呂」,只能由女性擔任,並負責傳承「島」的歷史,避免重蹈覆轍。
根據女主角宇實的記憶,他原本住在「島以外的世界」,重視血緣關係與異性婚約——從書中的情節猜測,宇實可能是因為與同性相戀,才被趕出來的。而在女性主導的「島」,將這些容易引起鬥爭的想法廢除。「島」上出生的小孩滿2歲時,就會徵求「島」上有意願的成人收養;「島」上的成人可以獨自,也能跟其他成人一起住在同個屋簷下。也就是說,成人與小孩之間不必有血緣關係,成人與成人之間也不必透過婚約關係才能住一起,兩人相戀也無須顧慮性別。
雖然書中沒有提到太多「島以外的世界」的現況,不過在彼岸花另一頭的「島」,則發展出安詳、和樂的世界。即使成為「乃呂」的宇實,打算跟同為「乃呂」的摯友一起破除「島」上的成規,但他們相信「島」依然會像現今一樣平穩,並以此目標在「島」上繼續生活下去。
或許,彼岸花在這裡的含義不再是離開世間的結束,而是重獲新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