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8-19 囤物者的出清會]芳儀篇
對我來說,打造一個居家環境實際上就是在擺設我經年累月收集來的這些物件;每個物件都有它的故事,足以喚醒你對某些地方、某些人、以及探索興味的記憶。這也是向世界展現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的方式:這是展示自我的博物館;是一窺你個人特質的線索。我想,所有的物件──即便它再怎麼不起眼──只要慎重其事加以安排布置,都能綻放它的美麗。而「美」(不論「美」對你而言的定義如何),正是靈魂的慰藉。
居住的藝術
店小二聽到囤物的第一反應,內心絕對是驚嚇大過於好奇,老實說自己也有親戚,他家中擁有滿坑滿物的物品每天生活的路徑是由物品堆積而成的林間小路,窒息的堆積感讓人幾乎喘不過氣。
話雖如此,我也曾經整理過一個囤物者的物品,各式物品種類書籍像是一個扎實的分類系統,她運用它的美感,像是個勤奮的收集者,打造了專屬於她美感的國度。一邊整理一邊驚嘆,跟著她看著那個精彩的世界,然後自問自己能為「美」做到這個地步嗎?
這次出清會店小二邀請到兩位攤主,一位過去式,一位是進行式XD,其中一位爸爸又讓我見識到對美的事物的渴望,而另一位女孩的物品則是情感與物品強大生活依存關係。
雖說是出清會,但根據我們內部的對話結果,得出了以下幾個副標題:
到底有沒有要出清拉拉拉拉拉拉拉拉(內心山谷的吶喊)
誠摯邀請各位來一場對話或交流,如果你不夠誠心,他們不會把東西交給你喔(誤)
(物品主人自述)
嘿,主角不是我,是把採購當作狩獵的,我的爸爸。
爸爸年輕時其實是令人頭疼的小混混,奶奶怕他走入歧途,國中就送他到士校讀書。職業軍人到25歲,他回台想念書但沒考上,那時外銷成衣正興起,他決定轉戰商人。只是,沒有足夠的成本與同業的好運氣,創業初期他幾乎都在債務浮沉。側看起來,爸爸似乎是世人眼中的失敗者,但區區失敗,絲毫阻止不了他對這份行業的喜愛。
工作關係,早年他有許多機會出國--泰國、緬甸、菲律賓、南非、白俄羅斯......。跑那麼多地方不會累嗎?其他人也許會,但我爸絕對是享受的。而且每從一個國家回來,一批特色家飾也噹啷噹啷排隊歸國。
採購對他來講,像在狩獵,他是眼睛閃閃發亮的捕捉喜愛之物。比起守著固定配合的廠商,他更熱衷跑各地的批發市場,花好幾小時甚至幾天,慢慢搜尋獵物。他尤其愛民俗風手織品、木製品(無論大小)、還有各式美式雜貨。
店裡雖然是服飾店,但很大一部分都在成列他的小物,傷腦筋的是,這些物件雖然初衷是作為商品,但基本上有增無減,陳設自然慢慢拓展到家裡了。
這次的出清會,主要就是想清出分享家裡的小物(還包括不少奶奶的痕跡,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事實上,爸爸在7年前就作天使了。他的一生太過鮮明,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消化他留下的各種痕跡。媽媽在今年掃墓時,終於也放下悲傷,平靜說出感覺是在懷念探望老朋友。出清會像是透過整理家裡來整理自己的心。其實美好的回憶都在,家飾只是表象,但各式物件會勾起太多往事,想幫家人的心清出一些空間,讓氧氣慢慢透進來。
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古物,但他們都曾經是爸爸奶奶的心肝寶貝(絕對沒有[斷捨離]這樣大逆不道的選擇),盼望透過出清會,能一起把他們珍惜且美好的心情轉交給你們。當然還是有捨不得,如照片裡的動物廚具小罐。
不過,掙扎也是很棒的經驗,順著本心走,也許過兩年,我會再跟商行詢問有沒有第二次合作機會呢。
--------
我們如何遇見芳儀的 that's how we met
「芳儀,我是唐青,看了你的報導與照片我非常感動,終於有一篇報導這些可愛傢伙的文了。雖然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刊出來,店內一片哀鴻遍野他們慘叫連連。但是我覺得是非常動人的一篇記事,照片也拍得很好呀,也忠實反映他們平日的工作與生活。
每次報導他們都很害羞地躲起來,今年大概是因為我開始藏區台灣兩地跑的人生,他們也決定勇敢站出來了,(雖然還是一副害羞樣),謝謝你呀。我會想要把這篇印出來放在我的皮夾裡,有事沒事都拿出來看」
2016年的時候,那是我們第一次和芳儀見面並接受訪問,她擔任BetweenGos的編輯,透過上一個受訪者得知了我們,而訪問的當下只覺像是與朋友愉快的聊天。不論是當時店面各種荒謬的擺設或店小二們的各種堅持,芳儀總讓人感覺自己被好好接受,這真是一種神奇的感覺。
而訪問的結果誠如老闆娘唐青回給芳儀的訊息一般,可以很忠實感受到那時刻的想法,也記錄了那個令人懷念的舊店。謝謝因為這個訪問而牽起的緣分,芳儀偶爾帶來捐贈物或擔任我們的義工,這次也透過出清會的家訪更認識了彼此。
/經典報導這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