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講一個關於麥當勞大薯的故事。
昨天和家姊運動後去愛買內設置麥當勞,透過座位前透明落地窗看到一台巨型的機器,上頭有一個觸控式視窗和一個圓型的投入口,它旁邊倚著台塑洗衣精智慧補充的機台。
我記得這個巨型機器在至少十年前有的歐洲國家就有了(吧?),我曾在那時很風行的旅遊電視節目中看到過。它是為了鼓勵民眾回收保特瓶,會給予對應的折價卷。看來臺灣現在也有了。
我就是在等待麥當勞早餐換班退場的那個時間!待食到用餐的半小時間,我一共看了二組人來,先是一位男性成人帶小男孩,再來是一位女性成人帶小女孩。豔陽下頂著安全帽、戴著口罩、滴著汗水,他們只是特地來的,換了就走。
小女孩很熟練的把戶外區內一旁的椅子搬到機臺前,小心的脫下她的涼鞋並踩到椅子上;女性成人將裝滿整袋的保特瓶一個個遞給她,讓她可以投入機器的圓孔中,讓機器壓扁。結束後,小女孩坐在椅子上穿好鞋,再俐落地把椅子搬回去歸位。
***
這個設計很有趣,讓小朋友也願意參與回收這件事,畢竟若是我在小男孩小女孩的年紀,一定會吵著要玩。在小朋友年紀不見得能深刻的理解「環保」這個大議題,若讓這個行動和意識自然而然融入生活中,反而是最扎實的習慣養成。
這位小女孩一定受到良好的教育。當我說「受到良好的教育」時,普遍我們第一個直覺想到的常常是「念多高級或有名的學校」、「上了多貴的補習班」;但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畢竟在小朋友還小時,家庭教育對小朋友的影響肯定勝過學校教育(拜託,我們都知道,小學是去玩去交朋友的、是去在那環境中熟悉未來要在其中掙扎數年才能離開的「教育體制」的、是去展現天生才智的地方)。小女孩能好好的將椅子”搬”回定位,而不是用”拖”的,在我的經驗中,不是被大人刻意教導過,就是大人不刻意教,但大人本身的身教,小孩看了自然會學習起來變成自己的。(所以大人自己的習性,往往”莫名其妙地”複製到小孩身上,連大人自己都沒意識到,就是從這裡來的)。
***
我們都不排斥小時候的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人格的養成。「一絲不苟」這種軟實力,學校有它既定要傳遞的知識內容、補習班更是不可能教,那就是從小不知不覺中培養出來的。(當然也不排除「天性」這個選項,生小來就具有完美的人格一類的)
我們也都聽過「階級複製」。我們知道財力雄厚的家庭因為金錢上不用顧慮,它們的小孩多數上的是菁英學校,時間到就直接送出國,剩的就都不用多說了,大抵那種模式、那類結果。在社會學的觀察下,最常舉的例子是不同社經地位家庭中的教養者(父母),他們自己面對外界的方式,也會如此教導小孩,例如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親會告訴自己的小孩,面對權威時如何提出困惑,而不是拒怕,就像生病看醫生時,鼓勵小孩自己告訴醫生自己哪裡不舒服;而社經地位相對較低的勞工階層的父母,面對醫生時,則是帶卑微的姿態告訴醫生小孩的病症,有時可能還順便責備一下小孩,可能是小孩怎麼頑皮才造成生病的原因。父母面對權威的行動方式,會如實的營造出相對的環境,讓小孩在當時的處境下,有限地、符合大人期待地行動;父母親的態度,也會成為小孩學習「面對權威的方式」的素材。
如果在現在的社會,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好好活著,除了依賴那些謀生工具、技能外,個人的軟體力也是公司篩選人或決定升遷的方式的話,那教養者本身在自己最自在的場域------家裡,所展示的個人特性的優劣,在也是影響小孩人格特質的養成材料的情況下,似乎也是一種階級複製的傳承。
***
那麥當勞大薯怎麼了?哦,家姊有拿到買一送一的優惠卷。另外,若養育小孩還要讓養育者時時刻刻有意識的去認知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如何對小孩造成良或不良的示範或影響,也不大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