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興趣這件小事

記得「女人迷」中有篇文章寫到這麼一句話-幸福的人們似乎總是比其他人有著更多的興趣。
我的體會亦是如此。
能擁有一、二個興趣,或者「嘗試」去培養某個領域讓你感興趣的事情,真的能讓你重拾對生活的熱情,且有機會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我喜樂閱讀、繪畫、偶爾再來個突發奇想的永生乾燥花創作,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會讓我彷彿是進入到一個靜止的時空。
可能是因為投入,專注在這一件事情上,就會產生像是人家常說的那種「心流時刻」(FLOWTIME),像是置身於無人之地般。
也因為有了這一、二個興趣,讓我的空白時間得以有了歸宿-可以放空、可以畫畫、可以運動、可以閱讀,可以有足過的能量撐過人生的無數個低潮
有時候,感到孤寂時,看本書、畫個畫,頓時心情就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被沉澱療癒了,再次回神時,感覺自己似乎又是一個充飽電的狀態。
在任何的關係中,我們都要成為一個擁有自己生活重心的人,別依賴著他人或將自己的生活重心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這樣也等同你把快樂悲傷的開關都交予別人掌握,可…這不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嗎?
在有了小孩後,生活除了工作及柴米油鹽外,就屬被「育兒」這件事佔掉最大的部分。
陪伴小孩需要花費相對多的「時間」及「精力」,所以我在「時間管理」這件事上也有相對強烈的被剝奪感,以及總有種自己無法在時間與想做的事情兩者中取得平衡的挫敗感。
But,我還是想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擁有自己在興趣中的一方天地,畢竟那些興趣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而去做的。同時,我也抱持著開放鼓勵的態度,期許孩子能從小開始尋找自己想學的東西,不論是她說過的-長大後想當個畫家、還是表演跳舞唱歌的、抑或當個幼兒園老師…,我都樂見其成。
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她可能會有三分鐘熱度、也可能會不斷變換興趣方向,這都沒有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她會更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認為這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很多的父母,一聽到孩子未來想當畫家,就急著挫敗孩子那顆才剛點燃的心,義正嚴詞地說著:「畫畫是可以賣錢逆,你看那些說要畫畫的要嘛餓死、要嘛流落街頭…,當什麼畫家,沒出息!」,又或者孩子有個文青作家夢,父母又開始想打壓或拿出親情勒索大絕招。
Come on,父母都沒意識到,這究竟是誰的人生啊! 總是用「我是為你好」這招就想打遍天下無敵手,還給孩子人生的自主權,畢竟,我們也不見得有能耐擔得起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
就算是不能當飯吃的興趣,至少能讓生活不就此變得空虛無意義。
試著在生活中去找到自己「相對喜歡」的事情來做,且持續一段時間。

那麼興趣該如何培養呢?

親子天下的專欄有篇文章談到,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 第一, 探索──從廣到深
  • 第二, 規劃──從被動到主動
  • 第三, 培養──從啟動到持續
就像是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你也不會突然看完這本書就愛上了跑步,就把跑步當成你的興趣,而是你得先開始設定一個禮拜某幾天試著去跑步,慢慢地,堅持一段時間,才可能成為你的興趣,或是,你就此確立你不愛跑步…,也是有可能的。
我喜歡跑步、運動,但我很確定這需要培養的前期「刻意地」堅持一段時間,才有機會把這個興趣自然地融入生活,進而找到樂趣。每個人都是如此走過來的。
星雲大師曾言:「人要有興趣,沒有興趣的人生,生活何其乏味!」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也說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興趣這一回事亦如是!」

興趣,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Photo source by Joan
Photo source by Joa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