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愛好沒用?不,這些都豐富了我們生命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一個學期的時候,其實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就是以前我小時候學過音樂、美術、下棋等等這些事情,例如曾經畫過精靈卡片和漫畫、國小參加過一些音樂社團,但我到現在也很少再去發展這些興趣愛好了,那這些經歷真的是沒有用嗎?

這個問題我其實思考了滿久了,確實似乎到現在,有些以前的興趣具有延續性,例如寫文章,我以前是很喜歡自己在寫些東西給自己看或朋友看,到現在則變成寫部落格;然後還有我喜歡做小日記,這些多少成為我回憶或文章題材靈感的來源

不過以前畫得漫畫和精靈卡片、以前演奏的樂器,或是有些以前從事的一些愛好,例如看過的動畫和電影、玩過的遊戲等等,似乎只有一部份有用,感覺似乎有一部分都沒用

現在很多以前的興趣就沒有再發展了,例如我現在沒有繼續畫漫畫,然後五線譜也覺得看得很累,只習慣看簡譜,某個原因是時間問題,畢竟到大學後很多事情,包含課內和課外學習和寫寫部落格等等,那麼這些經歷都沒有用嗎?

我在一些思考和一些經歷後,覺得並不會沒用,有些事情確實延續性比較長,有些則比短,但這些都是人生經歷的一部份,不論如何,都在一段時期內豐富自己的人生

下面寫寫幾個我覺得興趣愛好的價值吧,當然這個內容也可能再繼續新增,就寫下一些近期的幾個月的想法

⬛豐富和動力

其實我感覺每一時期,都可能會遇到一些生活厭倦感,而這些興趣愛好,時常能夠帶我生命動力和期待

例如我以前國中小讀書的時候,有些科目也還算有興趣,以及能拿分,讀書還算是有動力,不過如果都只有讀書的話,還是會覺得有種無趣感,這些時期的時候,其實興趣愛好多少都能為生活增添動力,例如以前國中小想到回家可以看一些動畫或玩些遊戲,就覺得很期待

長大後回想起來,對這些事情還是多少都有些情感,例如想起以前玩過的摩爾莊園和賽爾號,在這些遊戲上投入很長一段時間,會有一種家的感覺;以前看過動畫多啦A夢和宮崎駿動畫,這些也值得長大後回味,不同時間也可能也不同感受;看看以前寫過的日記,想起以往自己的每一個時刻

大學後也有些動漫讓我期待,例如聽說5月會有鬼滅之刃,或者有些線上的興趣社群會有些活動可以參加,真的讓我很期待;而寫文章時,想到自己能讓讀者有所收穫,也會覺得很期待和有動力,這些就告訴我生命還會有些可以值得追尋的事物,給予生活期待和動力

例如我自己有時候在大學讀書,有時候會失去一些動力,特別是在期中和期末,我就會想說我只要撐過這一段時期,之後就能繼續投入興趣愛好,例如想到之後能寫文章、參加興趣社群的活動、可以看見新的作品等等,我會把這些期待寫下,也多少能讓讀書多一些動力

對於某些特定的興趣,甚至會有種使命感,想要長期投入,覺得我一定要做…的感覺,甚至能解答我活著要幹嘛的問題,我認為從事興趣愛好,會是會是其中一個很棒的答案,絕對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時候也會想說:生命意義就是從事興趣愛好,它是生命中的源泉

還有一種動力是對於過往的回憶,有時候在壓力很大的時候,常常會想起一些以前過往的回憶,這些很常能給予感動、療育、懷念等等感受,在品味這些過往美好的時候,也都在賦予這些經驗新意義,以過往帶給當下力量,有時候我也會把一些有觸動的想法記錄下來,我也很愛寫一些回憶系列的文章,他都是過往經歷的一部分

有種說法會說是平衡,但我認為這些事情不只是平衡,例如有人會覺得興趣是讓讀書或工作有個平衡,但我覺得興趣愛好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它不會只是為了所謂讀書或工作而存在的,不論如何,都是人生經歷中的一部分,只要時間分配得宜,都能豐富我們的生命

raw-image


⬛探索和發展

其實這些興趣愛好的延續性可能不是它本身,而是在一些比較上層的延續性,例如小時候畫圖過程中,訓練一種專注能力;玩管理類遊戲,學會資源分配;有些動漫和電影情節很有深度,也都能讓我們去反思人生;看的書即使現在不一定會有用,過程中也訓練閱讀理解能力,日後再次學習時也會更快能上手

當然到了長大後,對於這些事情的做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我有時候看一些動漫時,如果突然覺得很感動有很多想法,也可能會把這些想法都快速的記錄下來;精進管理類技能,就可以去學更多管理學的知識,例如找些書或文章來看;長大後看書會做筆記,以及習慣看電子書等等

長大後時間分配也可需要有所調整,或許可以設些不同的標準,例如我現在其實也是可以用APP彈些樂器和下棋,就可以當作輕鬆就好,也不用設置太多標準,時間上也就比較少,而在寫文章的興趣就會投入較多

而在小時候其實未來方向也不是很清楚,這時候這些興趣愛好,多少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例如我自己以前參加過合唱團,但我後來大概一年後我退出了,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是我不太喜歡針對同一首重複練習,以及我不太喜歡標準化的訓練,感受不太到自己獨特性

而相對來說,我覺得寫文章比較有靈活,可以每次寫寫不同文章,以及這個作品因為是自己思考後得出的,對於一個主題大家可能有不同觀點,這些觀點我可能同意也不同意,以及文章中也會有自己的經歷,這些就展現了獨特性

raw-image


⬛聯繫

興趣愛好也常常是與人聯繫的一種方式,有些提供共同話題,有些則是以作品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

例如我以前漫畫,也會很喜歡拿給一些認識的朋友看;以前玩遊戲的時候,也會跟一些朋友有所謂的共同話題,以及在遊戲內也能結交到新的朋友;看動漫的時候,也會去些論壇和網站看看他人對於劇情的討論等等;寫文章也是表達自我和提供讀者閱讀,或者有人以影片和圖畫等方式,這些都和人的聯繫有關。

而對於小時候的朋友嗎? 或許沒有聯絡了,或者關係改變,但生命不同總是會有不同的人,陪伴走過每個時期吧,而作品也是,作品是人創作出的,也就如同一種與人交流,過往時期的作品可能現在不會再次閱讀或看了,但也都是陪伴我們走過一段時期,而其實如果要回味很多都還是可以,過程中也可以寫些自己的想法

其實興趣愛好社群或許也如此,可能會有人來和去,但是我們都在一段時間給予自己和他人一段體驗了,創造一段值得在生命後續品味的回憶,例如舉辦的活動、跟大家討論的過程、大家的創作等等,有時也在期中能感受到一種歸屬感

其實我大學後要找到身旁有興趣愛好者,感覺會有點困難,而藉由網路真的很方便,只要搜尋關鍵字,就很有機會找到有共同興趣愛好者,裡面常常會有些討論和活動等等,以及可以進行創作,就能讓受眾找上自己

raw-image

⬛自處

其實很多興趣愛好都有個特性,它能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提供一段自處的時光,例如寫文章、繪畫、練樂器、遊戲、閱讀、縫紉等等,可以提供一個人一段時間的投入,這段時間內比較少去打擾他人

有些老人退休後感覺無聊,會要小孩去陪,可能是狂打電話或一直要小孩回家或出遊等等,但是小孩哪有這麼多時間? 小孩有工作、興趣、家務等等,這時候就會成為一種負擔

這時候興趣愛好就是一個陪伴自我的好方式,好比如說抓抓寶可夢也好、做作手工藝也好、學習一些新知識、進行創作等等,都能讓人沉浸在其中,能自處和不打擾他人,就是一種意義

自處絕對是個重要的課題,興趣愛好正能夠填補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問題

那與他人的活動呢?有個判斷標準是是否自願參與,例如一直要小孩回去,但小孩有很多事情沒有時間,因此這就不是自願的;而在線上與他人下棋,雙方是自願參加的、網路上創作,讀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閱讀和觀看等,因此就會是自願參與的,線上興趣社群的活動(包含線上+線下),也都能自行決定是否參加,因此這是自願參與

⬛貢獻 產出 超出自我

興趣愛好也能一種感受到自己貢獻感和產出的機會,以及感受超出自我的感覺

例如以前我在遊戲中有送些物資給需要的玩家、為一個公會團體貢獻物資、提供遊戲攻略給玩加參考,這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自己對於他人有益

而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了解到許多自己之外的知識,感受到自己用不同領域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和社會,能感到一種超出自我之外的感覺,而閱讀也是和作者對話的過程

創作也算一種很具有產出和貢獻的事情,包含文章、圖片、影音等等,我現在是以文章為主,然後也會用AI輔助配圖,一想到自己的文章有機會讓讀者閱讀,從中獲得啟發和收穫,以及日後自己可以再次閱讀

而在線上興趣社群也提供很多這樣的機會,例如可以為遇到疑惑的人解答、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可以一起討論、可以舉辦和參與活動、進行創作等等,在這過程中也經常能感受到自己一種獨特性,例如活動因為有自己參與,就變得不同,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感受,每個人感受都是獨特的,而創作也時常能表達自己的看法、經驗、風格等等

例如我現在大學讀書,或許是以後能有更多能力做出貢獻,但同時現在也可以開始做出一些產出和貢獻,而我覺得大學最適合的方式,是創作和線上興趣社群,這是目前我和身邊一些認識的人比較多常採取的方式

很多事情只要有產出、貢獻、超越自我性,就會感受到一種意義感

raw-image


其實我覺得有用沒用,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事情對於他人的意義,畢竟我們不可能完全去當他人一次,所以也不知對方的處境和感受,這種情況在興趣愛好常常如此,例如有人覺得看動漫有意義,有人覺得沒有,有人覺得手工藝有意義,有人覺得沒有,有人覺得抓寶可夢有意義,有人覺得沒有

本來就很難找到一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會覺得很有意義的,畢竟人人想法和情況有所不同,或者設想今天有個外星人,地球人做了什麼事情,絕大部分都沒有意義,但唯一最真實的,是自己的感受,好比如投入感、貢獻感、成就感等等這些感受,都是最真實的

所以我認為有些興趣愛好只要自己或是一群人認為有意義就好了吧,不一定要每件事情都所有人都認為有意義

至於活動選擇和時間分配,就人人都有不同了吧,不同人生階段也可能不同只要有經過思考和評估、合理安排,這些興趣愛好都能讓生活更有意義

上面這些關於興趣愛好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93會員
136內容數
小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