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愛無能的世代,人們渴望被愛,卻又無力去愛;不停的追逐理想,卻無力維持一段關係。
我們渴望愛,卻不知如何愛著一個人 既矛盾,也迷惘 希望沉浸在愛情裡的甜蜜,又渴望單身的自由 要我說,在去愛之前,你得先了解愛情與承擔的勇氣。
愛情童話
從小我們被電視、童話豢養,使我們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著適合我、和我互補的人存在。只要找到這個人,我們就會結婚共度幸福的一生。
婚姻就是這場長跑的終點,兩人就是彼此人生中的禮物,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無需磨合、完美貼合。
若關係的存續與互動不符合期待,「你怎麼需要我開口才明白我在想什麼?」需要將期待訴之於口語,那麼我們可能會認為彼此不合適,在世界某個角落一定還有更好、能和我互補的人存在。
這種意識在關係發生問題時會更強烈,我們不想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被局限,因為我們幻想出來的夢中情人是完美無瑕沒有分毫缺點,而相形對照下,眼前的人就顯得不完美,於是我們在心中就開始醞釀自己的委屈了。
委屈的小孩
在這樣把自己置入受害者的角色情緒後,就會不斷搜羅生活中的不完美,在與童話般五花斑斕的Instagram 和臉書映襯後就變成了「委屈的小孩」。 我愛的那麼認真,怎麼沒有給我相對應的回報?
我們的每句我愛你都像在施加法術的咒語。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愛我,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懂我,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以滿足我的需求為優先,
我愛你變成像是祈使句的動詞,敦促對方完成什麼。
可是「愛一個人」是你本身的情感需求,既然是需求那就是你要去愛才會獲得滿足,所以你不能拿「我不要愛你了」去要脅一個人。我們把愛與期望混為一談。
這是一個愛無能的世代,但又不能單去究責這個世代的人。
因為這個世代的人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要不是為了你,我會忍到現在嗎?」、「爸爸討厭不聽話的孩子」、「爸媽都是為了你才做這樣的決定」。
這個世代的愛好承重,每個愛都被附加了但書跟前情提要。
這個世界不喜歡平庸,總是鼓勵人們要有更大的夢想,卻又同時要我們認清現實。
伴侶映射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映射怎樣的生活於我們。
當我們用功利的心在挑選另外一半時,自然相遇的也用功利的心在揀選的對象。 當我們期待依靠另一半拯救眼前悲慘人生的同時,心中的理想對象同樣也在渴望被更優秀的人從泥潭中拯救。
社會學家提出,亞洲地區因為地少人稠,抬頭不見低頭見,故有獨特的「讀空氣文化」,為了迴避衝突、避免關係鬧僵我們會刻意留白、掩蓋真心話。 「我們還是繼續當朋友吧?」、「你很好,是我的問題」。
總有些事情是不可被量化的,只能靠感覺去感受,但是連溝通都無法開啟、無法建立起信賴關係,因為是不同的個體,存在不同的觀點是必然發生。
即使是相同的個體,在所屬扮演角色不同時,也都必然存在衝突,如同當我們做孩子與做父母時同樣有不同的期待與訴求。
但衝突並非意味著無法共贏,在坦承之後,其實有可能雙方妥協取得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如果為了避免傷害、放棄磨合,接受彼此是這場恆久性「賽局遊戲」中的兩個囚徒,必須攜手共度,那麼除了對抗,還有合作存在。
「物競天擇」並非達爾文的主張,而是在翻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中,譯者過分濃縮而強行概括的口號。赫胥黎本人並不同意將人之外的生物界與人類社會進行簡單類比,在他看來,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礎,人類社會並不該提倡「弱肉強食」。
將彼此視為一體的共識
實際上,近代科學也觀察到,除了鬥爭,共存與合作,同樣是動物世界的重要生存手段,甚至更優於鬥爭。而演化也可能並非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而是各族群間為維持和平的妥協盟約、共同演化。
當我們堅持要主導關係、處於關係上風時,我們已經把兩性關係變成男女對立的零和遊戲,但如果我們把兩人視作一個整體,就當明白分工協作以增進整體效益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放棄那個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僅考慮「自利」的可能,選擇共贏。
科技讓遇見新對象變得太過容易,有些人的煩惱甚至不是怎麼好好經營一段感情,而是該怎麼挑選出最好的,於是頻繁地更換對象或害怕安定下來,每回分手都認為自己是在止損,實際上害怕自己受傷的心態才是讓每段感情都撐不下去的最大殺手。 而一些戀愛技巧則總是在像我們兜售一個完美的夢境,將優秀的對象掌握在鼓掌之間。趨於功利的世界觀和狩獵的本能,於是有些人沈迷於斬獲一個個狩獵品並把他們收藏、妝點於收藏箱中。
總有人緬懷以前馬車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的時代。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瞭解自己的需求,我們是坐擁更充沛資源、更能認識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世代,而不用陷入勉強磨合的關係。
但如果無法自省挖掘內心真實的渴望,一昧尋找完美的伴侶,那我們也不過是哭鬧著渴望奶水的巨嬰。
參考文獻 :
1.《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Michael Nast,2017
2.《讀空氣》 www.gotrip.hk/日本/日本街訪-讀空氣-尷尬社交-568524/13/
3.《賽局理論》
4.《佛畏系統:洞察事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萬維鋼,2022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萬維鋼,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