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能的世代

愛無能的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一個愛無能的世代,人們渴望被愛,卻又無力去愛;不停的追逐理想,卻無力維持一段關係。

我們渴望愛,卻不知如何愛著一個人 既矛盾,也迷惘 希望沉浸在愛情裡的甜蜜,又渴望單身的自由 要我說,在去愛之前,你得先了解愛情與承擔的勇氣。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愛情童話


從小我們被電視、童話豢養,使我們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著適合我、和我互補的人存在。只要找到這個人,我們就會結婚共度幸福的一生。

婚姻就是這場長跑的終點,兩人就是彼此人生中的禮物,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無需磨合、完美貼合。

若關係的存續與互動不符合期待,「你怎麼需要我開口才明白我在想什麼?」需要將期待訴之於口語,那麼我們可能會認為彼此不合適,在世界某個角落一定還有更好、能和我互補的人存在。

這種意識在關係發生問題時會更強烈,我們不想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被局限,因為我們幻想出來的夢中情人是完美無瑕沒有分毫缺點,而相形對照下,眼前的人就顯得不完美,於是我們在心中就開始醞釀自己的委屈了。


Photo by Ricardo Moura on unsplash

Photo by Ricardo Moura on unsplash

委屈的小孩


在這樣把自己置入受害者的角色情緒後,就會不斷搜羅生活中的不完美,在與童話般五花斑斕的Instagram 和臉書映襯後就變成了「委屈的小孩」。 我愛的那麼認真,怎麼沒有給我相對應的回報?

我們的每句我愛你都像在施加法術的咒語。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愛我,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懂我,

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要以滿足我的需求為優先,

我愛你變成像是祈使句的動詞,敦促對方完成什麼。

可是「愛一個人」是你本身的情感需求,既然是需求那就是你要去愛才會獲得滿足,所以你不能拿「我不要愛你了」去要脅一個人。我們把愛與期望混為一談。


這是一個愛無能的世代,但又不能單去究責這個世代的人。

因為這個世代的人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要不是為了你,我會忍到現在嗎?」、「爸爸討厭不聽話的孩子」、「爸媽都是為了你才做這樣的決定」。

這個世代的愛好承重,每個愛都被附加了但書跟前情提要。

這個世界不喜歡平庸,總是鼓勵人們要有更大的夢想,卻又同時要我們認清現實。


Photo by Eric Ward on unsplash

Photo by Eric Ward on unsplash

伴侶映射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映射怎樣的生活於我們。

當我們用功利的心在挑選另外一半時,自然相遇的也用功利的心在揀選的對象。 當我們期待依靠另一半拯救眼前悲慘人生的同時,心中的理想對象同樣也在渴望被更優秀的人從泥潭中拯救。

社會學家提出,亞洲地區因為地少人稠,抬頭不見低頭見,故有獨特的「讀空氣文化」,為了迴避衝突、避免關係鬧僵我們會刻意留白、掩蓋真心話。 「我們還是繼續當朋友吧?」、「你很好,是我的問題」。


總有些事情是不可被量化的,只能靠感覺去感受,但是連溝通都無法開啟、無法建立起信賴關係,因為是不同的個體,存在不同的觀點是必然發生。

即使是相同的個體,在所屬扮演角色不同時,也都必然存在衝突,如同當我們做孩子與做父母時同樣有不同的期待與訴求。

但衝突並非意味著無法共贏,在坦承之後,其實有可能雙方妥協取得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如果為了避免傷害、放棄磨合,接受彼此是這場恆久性「賽局遊戲」中的兩個囚徒,必須攜手共度,那麼除了對抗,還有合作存在。

「物競天擇」並非達爾文的主張,而是在翻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中,譯者過分濃縮而強行概括的口號。赫胥黎本人並不同意將人之外的生物界與人類社會進行簡單類比,在他看來,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礎,人類社會並不該提倡「弱肉強食」。


將彼此視為一體的共識


實際上,近代科學也觀察到,除了鬥爭,共存與合作,同樣是動物世界的重要生存手段,甚至更優於鬥爭。而演化也可能並非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而是各族群間為維持和平的妥協盟約、共同演化。

當我們堅持要主導關係、處於關係上風時,我們已經把兩性關係變成男女對立的零和遊戲,但如果我們把兩人視作一個整體,就當明白分工協作以增進整體效益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放棄那個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僅考慮「自利」的可能,選擇共贏。

科技讓遇見新對象變得太過容易,有些人的煩惱甚至不是怎麼好好經營一段感情,而是該怎麼挑選出最好的,於是頻繁地更換對象或害怕安定下來,每回分手都認為自己是在止損,實際上害怕自己受傷的心態才是讓每段感情都撐不下去的最大殺手。 而一些戀愛技巧則總是在像我們兜售一個完美的夢境,將優秀的對象掌握在鼓掌之間。趨於功利的世界觀和狩獵的本能,於是有些人沈迷於斬獲一個個狩獵品並把他們收藏、妝點於收藏箱中。

總有人緬懷以前馬車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的時代。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瞭解自己的需求,我們是坐擁更充沛資源、更能認識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世代,而不用陷入勉強磨合的關係。

但如果無法自省挖掘內心真實的渴望,一昧尋找完美的伴侶,那我們也不過是哭鬧著渴望奶水的巨嬰。


Photo by Daniel Josef on unsplash

Photo by Daniel Josef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

1.《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Michael Nast,2017

2.《讀空氣》 www.gotrip.hk/日本/日本街訪-讀空氣-尷尬社交-568524/13/

3.《賽局理論》

4.《佛畏系統:洞察事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萬維鋼,2022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萬維鋼,2022

avatar-img
哈斯的煉金工房
412會員
268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這兩年半導體產業景氣衰退,科學園區一片唉聲嘆氣,最先是業務朋友的績效指標無法達標,後續是晶圓廠的訂單,從供不應求、砍單到逐漸堆料。 原本投入小型新創的朋友們最先感到壓力,時不時有公司經營危機的風聲,究竟公司要倒之前有什麼指標?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酷兒的愛》隸屬於《最後通牒》系列,五對女女或非二元性別情侶都進入穩定交往關係一陣子。 但談及婚姻,一方準備好踏入婚姻,一方卻還心存猶疑,於於是他們將在實驗期間,與原伴侶分手、接觸其他朋友、交換伴侶,確認自己是否願意跟原伴侶踏入婚姻,當然也有可能選擇單身,或者和新伴侶在一起。
這兩年半導體產業景氣衰退,科學園區一片唉聲嘆氣,最先是業務朋友的績效指標無法達標,後續是晶圓廠的訂單,從供不應求、砍單到逐漸堆料。 原本投入小型新創的朋友們最先感到壓力,時不時有公司經營危機的風聲,究竟公司要倒之前有什麼指標?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酷兒的愛》隸屬於《最後通牒》系列,五對女女或非二元性別情侶都進入穩定交往關係一陣子。 但談及婚姻,一方準備好踏入婚姻,一方卻還心存猶疑,於於是他們將在實驗期間,與原伴侶分手、接觸其他朋友、交換伴侶,確認自己是否願意跟原伴侶踏入婚姻,當然也有可能選擇單身,或者和新伴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