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一個迷思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樣比顯然就不是很客觀,應該要註明,風險也小於大盤,才不會落入跟大盤比績效落後,就買大盤的論點。績效落後,所以代表要ALL IN大盤嗎?我想這也是不合人性(風險趨避)的事情,除非部位小到不影響心情或爸爸給的投資金就OK。
指數投資大盤者,股債平衡,有做資產配置的投資朋友,本來就希望股債常出現的負相關特性能降低投組波動。除非是100%都投入大盤,不然績效低於大盤很合理。
長期投資OR存股領股息,以大盤績效來比對合理嗎?我想,初衷設計投資組合的目的就不同,這樣比也有失公允,然後一手領著股息,一邊想著,『我績效比大盤差,是不是該買大盤?』,如果有這種迷思的朋友,應該想想當時投資的目的,到底是要領股息,還是要追求跟大盤一樣的績效?難道不是追求張數,期待股息嗎?
投資個股作波段(以1~3年為單位),以大盤績效來對比合理嗎?當然也不合理,如果以價值投資者來看,買入的點位可能都在公司或題材發展初期,後續的成長性可期,只以短短半年績效就蓋棺論定,未免也對自己太沒信心。你的公司營運還沒爆發,是在沒有信心什麼?
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投資報酬率怎麼算?本金、投資金、股息,全混再一起,傻傻分不清楚。還有人阿Q作法,反正看年底比年初,錢多出多少,就代表賺多少。當然也是可以,但建議就不用算了,反正"感覺"有賺就好。
計算投資組合年報酬率好難? 5個簡單範例來一起算看看】去年寫過這篇文章。威利的簡單做法是在投資金帳戶跟一般生活費帳戶區分開來。投資金有包含已投入股市部位與現金部位。每年底規劃好下一年度要投入的新資金,例如定期定額的金額就一次準備好。年中間盡量不做新資金投入,比較容易管控。等年中或年底,只要用期末現金+股票=總投資金,總投資金扣掉期間新投入的資金就可以算得出整體投資金增減幅金額。另外股息認定為收入(參考中華民國政府國稅局),因此會當作新資金。

範例:

2019期初的資金是十萬元,這個年度因為有領股息五千元,因此本金累積是十萬五千元整,但是放到2019年最後一天2019/12/31,整體股票組合市值變成十一萬五千元整。報酬率就是10500/115500=10%。
第一年度的報酬率應該很容易理解,第二年(2020年)開始,期初的資金就用十一萬五千元開始計算,這個年度新增的資金有可能是薪水或是領股息等等,這樣新增資金是九萬九千七百五十元,參考第一年度的計算方式,報酬率就是30450/245700=14.15%。
#爸爸給錢投資 #投資報酬率 #指數投資大盤 #股債平衡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