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外都是另一種面貌」
就女兒多年來對父親的觀察,她認為父親的內心其實相當「膽小」,在外人眼中包含製作的電影裡,他總帶給人一種全然相反的「無畏」感,這內外形象的反差當中,我們窺見了秉洙身為中年男子的恐懼和焦慮,「你害怕嗎?」他提出的疑問同時在反問著自己,如同小小的腳拼命地踩踏掙扎,觀眾則隨著迴旋的樓梯向上走進四層樓,每一層都代表著一段他的生活切片,映照出秉洙當時的狀態,有趣的是,他身旁配角的話語、價值觀或是信仰,都會對他下一個人生階段產生影響而有所改變(無神論到成為基督徒,或是只吃素到開始吃肉),因此,當他說出了自己在頂樓趴睡得到上帝啟示的秘密,他才真正達到了「無所畏懼」的境界,虛心接受自我生命的狀態,抽著菸的他也跟著笑了。


四段故事當中也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角色們都曾「半途而廢」。金老師擺在地下室的吉他,是她學到一半就放棄的證明,對應了靜秀向她拜師學室內設計,還言重地說著就算進了墳墓仍就會感謝她,沒想到過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有趣的是,靜秀與二樓餐館老闆娘同樣是學藝術出身,老闆娘也曾是位畫家,最終放棄繪畫改研究食譜,確實做出了幾道值得稱讚的好菜,主角自己同樣陷入拍攝低潮,不同的是他最後願意再次回歸電影的懷抱。

飾演秉洙的演員權海虓,在每一部洪常秀作品裡多半都是導演本人的化身,此次依然透過他傳達了身為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四層公寓》更是高概念的執行與呈現,為整棟公寓空間注入能夠洞察人性慾望的靈魂,透過時間差異顯現主角轉變成完人的歷程,觀眾也能夠站在上帝視角審視這些角色的心理,加上巧妙到沒有痕跡的剪輯,也讓足夠驚艷的劇本達到首位呼應的奇幻效果。總體來說,《四層公寓》完美融合了洪導作品中的元素,有著《引言》的章節式音樂轉場,有著《在你面前》酒後吐真言以及彈奏美妙的吉他旋律,也有《小說家電影》黑白色彩的光影美學,還有著《在水中》那對創作者的自嘲與回應,身為小粉絲的我終於找到導演作品的規律,觀賞這些作品也像在堆一座高樓,看得越多也就越有感觸,只願自己終有一天能夠抵達樓頂,見到他所見的風景,我想,這一切就足夠值得了。

🎶延伸聽歌: #草東沒有派對 《#頂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