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的人生企業社

    商業概論是這麼說的:狹義的商業即單純的「買進賣出」過程,專指買賣業之固有商業。廣義的商業指凡是以營利為目的,直接或間接地供給商品、服務或勞務,以滿足他人需求並賺取報酬的活動都可以稱作商業。

    當年我在定義我自己的商業企劃書時,將自家的獲利方案劃分出了“商品”、“服務或勞務”..等可以用於營利的幾種項目。

    我規畫的第一類是大家口中的「投資」,但是並非主動投資人最常用的賺價差,而是以價值投資的方式,像波克夏一樣長期持有公司股份,獲得公司的長期營利報酬,此部門最後採用了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我規畫的第二類是「勞務或服務」,我將當時的工作視爲一種勞務派遣合同,薪水是工作合約中明定好的販售金額。

    低廉的勞務提供是沒辦法換來高毛利的營收,所以此部門的經營目標,是要創造出高獲利的勞務項目,白話講叫「錢多、事少、離家近」,當然能夠創造高收益的前提是提供高效率與高品質的勞務服務。

    我規畫的第三類是最常見的商業買賣行為,主要由太座負責,以買進賣出商品進行獲利,此部門是多角化經營的第一步,嘗試跨出「勞務」與「投資」兩類營利的方式,類似創業營利。

    綜合以上三種營業收益,即勞務、商品買賣、投資股息收入,形成自身企業的收益來源,這也是我早期會把每年的投資年報,冠上「包子企業」的原因。

    相關連結:包子企業

    因為從一開始我的目標就不是只經營一種狹義的商業買賣,例如股票買賣,而是以個人企業為出發點,設法經營各種可能收益來源。

    這也是我不在意投資報酬率的主因,因為這只是我一個部門的營業收入而已。當你用一家公司的角度來思考時,單一項產品的毛利率要高沒錯,但是最終還是要看EPS吧?以每股盈餘來思考自身企業的獲利能力。

    這就是我為何只在乎總資產成長率的原因。勞務、商品買賣、投資股息收入都是我企業的收益,在每年初時的資本額為公司的期初資本,年終時的資本是期末資產,兩者相減就是本企業的資本成長既全部收益。

    你可以用企業財報之類的數字去套用我的此部分的想法,我不是財報高手或企業家,所以沒辦法用更精確的名詞定義介紹給大家,之前有本書就是用類似的觀念來描述這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這本『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人生就像一間公司, 運用經營原則, 讓個人財富極大化』。

    為什麼今天想特別談這個問題呢?

    有些投資網紅非常喜歡貶低勞務的薪資收入,透過勞務賺取的收益是不能算進企業盈餘,他們會扭曲說我們把薪資算入投資報酬率,這樣算永遠可以打敗大盤。

    但是我們常說的總資產成長率,它是計入勞務、商品買賣、投資股息收入,用一家企業的營業收益來看,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一種算法,因為我們是將自己視為一間公司,我們運用經營原則,想辦法讓個人財富極大化。

    這兩者的觀念差異在哪邊就交給大家思考了,在我過去的一個部落格就曾經用這樣的介紹作為自我期許。

    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最後一章寫道:「投資最高境界的智慧,就是將它視為事業經營。」

    秉持此想法,我將自己與家庭視為企業來經營,舉凡上班工作、投資理財、家庭活動都是我企業營運的一部分,本企業除了投資理財之外,更在意良好的生活品質及員工退休規劃,以追求我包子企業能永續經營 !

    這段話描述的正是我的想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