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好債與壞債 (下)

上次有提到「自住的房貸」到底是算好債還是壞債呢?

華人相對重視「有土斯有財」的想法,可能跟我們的歷史上處於「農耕社會」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久有關,再加上地狹人稠,沒有土地或房子感覺就像沒有根基。

古代對「流民」的定義也是沒有自己土地或房子而四處流動的群體。

所以在今天台灣人的觀念中,有自住的房子當然很重要,有根基「心才會安定」,以上的說法我都認同,但是請別購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

揹負超額的房貸,只會把自己的潛力消耗怠盡,變成「一生只為一房」,那這時的房貸我認為就是壞債。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住首都很貴,全世界都逃不了這個魔咒,首都圈的教育、醫療、生活品質及工作機會等都領先其他城市,當然居住成本就不會太低,「供需決定價格」。

尤其是台灣這種海島國家,目前看來可以借鑒日本的發展方向,雖然規模有落差,但人口往大都市集中的現象似乎完全一致。

日本的「大東京都」常住人口約 1,400 萬人,而實際容納人口可能遠超過 2,000 萬人; 而台灣的「大台北地區(北北基)」常住人口約 700 萬人,如果算上同屬一個生活圈範圍的桃園,則已經逼近 1,000 萬人。

這代表全台灣接近一半的人口是集中在大台北地區,而事實上台北的土地儲備是比中南部少的。

種種因素,造成在台北購屋變成年輕一代的夢魘,但現代城市的交通建設已經讓「時間換取空間」得已實現。

也就是說,當把距離拉開時,或許房價也變成可負擔的價格,自住貸款也變成好債。

其實台灣因為城市間的距離都很近,所以大家都希望通勤距離可以在 30 ~ 40 分鐘內,但國外的大城市其實一小時以上也是滿正常的;先前在英國工作時,同事也都有開車一小時來上班的。

至於「自住房貸」佔收入比重多少是合理負擔? 我個人認為是 2 成~ 3 成,才會有餘力發展其他重要事物,而不被房貸綁死,例如進修、理財能力、生活娛樂、旅遊及教育兒女等。

當然,在薪水不漲的情況下,2 成 ~ 3 成能買到哪裡,在台北來說,似乎只有基隆還能看到 2 字頭,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又或是桃園八德之類的,不是往東走就是往西看,至於通勤時間就看個人想法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