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大陸的「國學」潮

    近這二十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股「國學」潮,先是曾仕強教授從臺灣到大陸講中國人的人性管理學,繼而講易經的奧秘、易經的智慧…,於是就帶動一股講學潮,配合電視媒體的推介,由講三國演義,一路講到古典文學。

    其時,心想:為什麼沒有學者講《孟子》呢?為什麼也沒有學者講王陽明呢?難道要講「良知」、講「良心」,會很尷尬嗎?後來發現,浙江大學董平先生在2012年開講傳奇王陽明,把陽明一生的傳奇,以青蜓點水式介紹,於是王陽明才被關注。過了幾年董先生才講王陽明的心學。與此同時,也有學者開講孔孟,他是臺灣大學哲學系傅佩榮教授。

    傅教授開始講孔子,相當淺白,那是深入淺出。他講孟子,是按原典白話哲理分析,這都是值得學習的。傅教授講孟子的時候,他很自豪地說:孟子是主張「性向善」,而不是「性本善」的。同時,講孟子,肯定會提起「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後,電視媒體也製作一些訪談的節目,於是有大陸的學者講孟子的「四心說」,因而香港也有人接著講四心說。

    唉!孟子何曾講四心呀?你說是四端,可以。你說是四端之心,當然可以。但,就不是四心呀!人有那麼多心嗎?怎麼會有「四心說」呢?心,只有一個,之所以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那是人心呈現的發用呀!簡單來講,那是一心多用呀!多用,要是五端之心、六端之心…都可以。故此,不能說孟子是「四心說」呀!不管怎麼說,至目前還沒有學者公開討論人性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是無善無惡的,抑或是有善有惡的?是人性本善呢?抑或像傅教授說的人性向善的呢?

    此外,至目前為止,還沒發現有學者在媒體開講《中庸》專題(不是資料堆砌),而只是在訪談節目,提及「中庸」而已。《中庸》,是儒學經典的經典,期待賦有哲理思維而又具備生命體證的學者,能有機會開講啊!

    (上述僅屬個人觀感,如有異議補充者,歡迎留言指正!)

    2023-7-1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