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盜名講學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陶先生:

以下有好幾處,是需要斟酌的。

 0:54例如堯是很好的國君,但他哥哥是象,是很殘暴的。

象不是堯的哥哥,而是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孟子》書裡有幾處提到舜的父親和他的弟弟的。請參考《史記》。

 1:02另一方面虞舜的爸爸是很殘暴的,差不多想追殺他。

史書並沒有說虞舜的爸爸想追殺舜。其實,舜是長子,對父親至孝,孟子曾說,如果舜的父親犯了法,舜會先放棄天子之位,然後背著父親(他父親後天雙目失明)逃亡的。

 5:47人需要學習的方面是良能

《孟子》原文是「不學而能,謂之良能」,意解人是毋須學習模仿,在危急關頭,就有本能的反應的。

 5:51【良】是做善的能力,行善的能力

此處的「良」不解為善,即不解為良好,而應解作「本」。良能,即本能。良知,即本知。這個解釋,牟宗三先生曾多次講過的。

 6:09牛山好像在楚國郊邊附近

牛山不是在楚國郊邊附近,根據朱熹注:「齊之東南山也」。蓋其時,孟子正在齊國,故引此地作比喻。牛山之所以光禿禿,並非山的本性,而是後天環境造成的。

 11:36蹴爾而與之

「蹴」讀促。上文有些讀音都需要更正的,不贅。

 如果像陶先生這樣解讀孟子的性善說,難怪會把孟子的原意解釋到不合乎常識。

(合乎,不是合符)

2023-7-15
該留言已自行刪帖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午收聽香港某哲學教授(其職稱實為高級講師)講孟子與告子之人性論,聽完了之後,隨即喊出「都唔知講乜!東拉西扯。」孟子的原文雖然顯示出來了,但又沒有解釋,然後就下斷語,說孟子沒有嚴謹的邏輯,又說孟子在打稻草人。真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他的中文底子(包括文言文和白話文)薄弱,一般情況,是很難把中國哲學思
哈!老哥,你今年貴庚呀?到現在才講人生規劃! 不好意思!一字之差,正確是「我的餘生規劃」。 已經步入倒數的時段,還能做些什麼呢?過去的教學,是我最喜歡的工作,也算是我的使命,能多講講中華文哲,淺白地介紹前哲的人生智慧,自覺是一份責任。可現在時日不多,時代不同,總該抽身自我打算吧! 有了,閑時寫寫隨筆
剛才清潔爐頭,把那些污漬清抹。就想: 人生的污漬怎樣抹掉呢?相忘於江湖?一笑泯恩仇?像鄧麗君唱的「忘記他,等於忘掉了一切;忘記他,等於忘盡了歡喜」?越要刻意忘記,就越回憶從前。抑或像葉凡唱的「說一千,道一萬… 一部青史等閒看」? 有些事,想忘的卻又忘不了,晚晚睡夢回片;有些事,不想忘的卻又失憶,還要
我這裡能常吃到臺灣的包子甜點,也能喝到浙江的紹興酒,當然也有本地鮮製的豆漿,已經很滿足了! 回想當年學生時期,有一天到牟老師的學人宿舍,老師要我把那些金門大麴(是他的前期老學生送的)通通都拿走,嘩!發了!不過,當時不知道哪些酒很貴的,我還免為其難搬走了。 2023-6-21
今日特意去越南埠買餸。 薑蔥白切雞,用雞腿浸熟起肉,雞骨留作煲湯,這樣肉質比較嫩滑。 薑蔥茸加一塊腐乳,少許生抽,搞勻加上熱油,其味比傳統的薑蔥茸更美味。 一大煲牛筋,明天加上蘿蔔再燜。當中預留一份送給朋友。 秋收冬藏,要進補啦! 2023-6-20
關於魯迅,在華人社會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而過去許多人寫過、談過、研究過魯迅的,不計其數。當然,當中有偏頗的、中傷的、高舉的,甚至奉若神靈的、高喊民族英雄的,亦大有人在。故此,要再寫魯迅,恐怕只是在飯桌上多擺一對筷子而已,沒啥新意。 問題在:是否像毛澤東所說「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敵人擁護的,我
今午收聽香港某哲學教授(其職稱實為高級講師)講孟子與告子之人性論,聽完了之後,隨即喊出「都唔知講乜!東拉西扯。」孟子的原文雖然顯示出來了,但又沒有解釋,然後就下斷語,說孟子沒有嚴謹的邏輯,又說孟子在打稻草人。真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他的中文底子(包括文言文和白話文)薄弱,一般情況,是很難把中國哲學思
哈!老哥,你今年貴庚呀?到現在才講人生規劃! 不好意思!一字之差,正確是「我的餘生規劃」。 已經步入倒數的時段,還能做些什麼呢?過去的教學,是我最喜歡的工作,也算是我的使命,能多講講中華文哲,淺白地介紹前哲的人生智慧,自覺是一份責任。可現在時日不多,時代不同,總該抽身自我打算吧! 有了,閑時寫寫隨筆
剛才清潔爐頭,把那些污漬清抹。就想: 人生的污漬怎樣抹掉呢?相忘於江湖?一笑泯恩仇?像鄧麗君唱的「忘記他,等於忘掉了一切;忘記他,等於忘盡了歡喜」?越要刻意忘記,就越回憶從前。抑或像葉凡唱的「說一千,道一萬… 一部青史等閒看」? 有些事,想忘的卻又忘不了,晚晚睡夢回片;有些事,不想忘的卻又失憶,還要
我這裡能常吃到臺灣的包子甜點,也能喝到浙江的紹興酒,當然也有本地鮮製的豆漿,已經很滿足了! 回想當年學生時期,有一天到牟老師的學人宿舍,老師要我把那些金門大麴(是他的前期老學生送的)通通都拿走,嘩!發了!不過,當時不知道哪些酒很貴的,我還免為其難搬走了。 2023-6-21
今日特意去越南埠買餸。 薑蔥白切雞,用雞腿浸熟起肉,雞骨留作煲湯,這樣肉質比較嫩滑。 薑蔥茸加一塊腐乳,少許生抽,搞勻加上熱油,其味比傳統的薑蔥茸更美味。 一大煲牛筋,明天加上蘿蔔再燜。當中預留一份送給朋友。 秋收冬藏,要進補啦! 2023-6-20
關於魯迅,在華人社會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而過去許多人寫過、談過、研究過魯迅的,不計其數。當然,當中有偏頗的、中傷的、高舉的,甚至奉若神靈的、高喊民族英雄的,亦大有人在。故此,要再寫魯迅,恐怕只是在飯桌上多擺一對筷子而已,沒啥新意。 問題在:是否像毛澤東所說「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敵人擁護的,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貞觀十一年,被任命為安州督都的吳王李恪為唐太宗第五子,因為喜好打獵,常常使人民的田產作物受損,被言官彈劾,因而削官罰俸,太宗對於兒子受到這樣的懲處,心中頗為不快,有一次對大臣說: 「長史權萬紀侍奉吳王,他不能指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第五)。 希,同稀。伯夷、叔齊很有名了,商末孤竹國公子。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三,還有個老二叫亞憑。但他們的父親孤竹君卻指定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以尊長想把君位讓給伯夷,結果伯夷不想違父命,又不想讓叔齊難處,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忠走到鳥園時,剛好碰到帝子在這兒賞鳥,忠走上前去問安。帝子不願參加宴會並提到自己的殘疾,對於自己的壞話很在意。在對話中,他逐漸接受了忠的勸說。這時,有位女士對著舞臺的方向大喊「你是我的老公!」,引起了周圍人的討論和驚訝。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宮之奇諫假道】     晉國要假道虞國討伐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諫言:「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虞、虢兩國就如同唇齒。虢國滅亡,虞國就不保。」     虞公說:「晉是我的宗親,怎麼會害我?」     宮之奇舉了晉伯殺害親族之例來勸說虞公。     虞公又說:「我祭祀都是用豐盛潔淨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貞觀十一年,被任命為安州督都的吳王李恪為唐太宗第五子,因為喜好打獵,常常使人民的田產作物受損,被言官彈劾,因而削官罰俸,太宗對於兒子受到這樣的懲處,心中頗為不快,有一次對大臣說: 「長史權萬紀侍奉吳王,他不能指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第五)。 希,同稀。伯夷、叔齊很有名了,商末孤竹國公子。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三,還有個老二叫亞憑。但他們的父親孤竹君卻指定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以尊長想把君位讓給伯夷,結果伯夷不想違父命,又不想讓叔齊難處,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忠走到鳥園時,剛好碰到帝子在這兒賞鳥,忠走上前去問安。帝子不願參加宴會並提到自己的殘疾,對於自己的壞話很在意。在對話中,他逐漸接受了忠的勸說。這時,有位女士對著舞臺的方向大喊「你是我的老公!」,引起了周圍人的討論和驚訝。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宮之奇諫假道】     晉國要假道虞國討伐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諫言:「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虞、虢兩國就如同唇齒。虢國滅亡,虞國就不保。」     虞公說:「晉是我的宗親,怎麼會害我?」     宮之奇舉了晉伯殺害親族之例來勸說虞公。     虞公又說:「我祭祀都是用豐盛潔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