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Mary Quant 發明的迷你裙,是一場對高級時尚的反叛

齊眉的瀏海遮住上揚的眉毛,以一道完美的弧線延伸至鬢角,恰恰露出半隻耳朵。眼前女孩的照片看起來既俐落又有自信,這是在Google 上搜尋 Mary Quant 時,會找到的經典照片。


IG:inspiroeveryday

身處二戰後的 1960 年代,倫敦街頭上一個個時髦的女孩頂著 Mary 同款包柏頭、穿著 Mary 設計的迷你裙。將裙擺一寸寸往上修改,Mary 剪去保守長裙的束縛,讓女孩能夠自在地奔跑、跳躍。服裝從階級、財富的象徵中解放,成為女孩們自在生活的樣貌。

(打扮自己)是對自己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Mary 解釋,在投入一整天的工作之前,選擇不同的顏色妝扮自己,更能讓自己能順利進入該角色中。

IG: Inspiroeveryday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引領著 60 年代時尚風潮的國際設計師,在一場面對著百萬人的採訪中承認,包柏頭、墨鏡、妝容,到穿著打扮,都是源自於她害羞的個性。

穿衣服的唯一理由,是展現出「我」的原貌

對於害羞的 Mary 而言,臉上的妝容與身上的服飾,並非遮住自己的安全保護罩,而是自己所能賦予己身的勇氣、展現自身特點的助力。Mary 深信:

「對一個女生而言,穿衣服的目的應該是讓人注意到你,

讓你看起來很性感,讓你感覺自己的狀態很好,而不只是為了保暖。」


V&A museum

對於衣服與展現自己個性、狀態之間的關係,Mary Quant 從小就十分敏銳。「我不喜歡親戚小孩穿過的二手衣服,這些衣服穿起來,不是『我』的樣子。」也因此,當時年僅七歲的她,便試圖做出自己喜歡的衣服。而那時的風格,一直以來都是她喜歡的樣子,從未改變。

畢業後進入高級帽子店工作的 Mary,熟知時尚市場運作的她,卻沒有遺失年幼時的理念,她曾說

我不想跟隨傳統的做法,等待著時裝設計師去模仿巴黎富人的穿搭,我追隨自己的直覺,設計出我與我的朋友們會想穿的衣服。

對於自己喜歡的模樣,對於自己的直覺,Mary Quant 非但沒有懷疑自己,更在意識到自己的理想後,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與丈夫在倫敦最時尚的「國王路」上開了一間自己的服飾店 Bazzar。

Mary Quant

就是這麼一個單純、直接的想法——時尚不應該是富人的階級象徵,時尚是我們生活的方式。

讓 Mary 的眼光不再聚焦於歐洲時尚中心的巴黎,而是回望自己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她發現在二戰後的英國社會,隱約地對於「改變」有著強大的渴望與需要。

迷你裙的誕生:抓住社會即將到來的渴望

Mary Quant 誕生在二戰的倫敦,戰後的英國社會,延續著傳統保守的氛圍,這時的女性仍舊沒有身體自主權,不僅無法取得避孕藥,更無法墮胎。

然而,一股青少年反叛舊式傳統的風潮,在1960年代悄悄興起。在這十年間,戲劇從劇院走向酒吧、時尚從高級訂製走向街頭店家、傳統爵士樂被迪士可舞廳取代,披頭四的搖滾樂更是一舉入侵倫敦,年輕的女生們穿著短裙跟著音樂搖擺。

Beatles photo by 迷誠品

這是 1960 年代的倫敦,又被稱為「搖擺倫敦」,而早在一切發生前,對大眾所渴望的改變有著敏銳嗅覺的藝術家、音樂家、乃至時裝設計師,早已準備好一切。

「所有的事物,都在表達著大眾即將到來的心情。」Mary Quant 說道。這就是時尚,所有的設計,都要早一步準備好,等到大眾的感受、社會的氛圍逐漸改變,一切水到渠成時,就會迎來整個社會對新事物的接受,甚至是造成一股時尚炫風!

Mary Quant 直言,自己觀察到社會風氣的改變,意識到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們不再被舊式傳統的服裝滿足。

當音樂、休閒生活乃至法規都對女性展開自由的雙臂,女生需要的不再是典雅的長裙,而是可以讓她們做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以大步地追公車、跟著音樂扭腰擺臀的衣服!

IG: inspiroeveryday

於是,Mary 將長裙往上一剪,迷你裙便自此誕生。同時,擺脫了英國古典的用色,選擇大膽的亮色,當所有女性渴望被看見、渴望自己是獨特的,這些裙子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於是,英國年輕女性的「流行」再也不需要借鏡法國時尚,而是能穿出自己的味道,甚至是透過衣服宣告天下:「我是一個獨立、外向、熱情奔放的女性。」

Mary Quant 曾說過:「時尚的女人駕馭衣服,而不是被衣服遮蓋。」這就是她為時尚下的新定義,選擇時裝的標準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價值、狀態,而挑選衣服的過程,更是一趟認識自我的旅程。

IG: inspiroeveryday


你怎麼看待自己?你找到自己喜歡的服裝樣式了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