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2007
追風箏的孩子是由知名暢銷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以阿富汗為背景,先循例簡介電影中我最有興趣的哈扎拉族,「哈扎拉族」,民族名稱為波斯語「一千」之意,源自蒙古帝國軍政合一的「千戶制」,顯見與蒙古密切的關聯。哈扎拉族操印歐語系中的哈扎拉吉語,該語言借用許多蒙古語與突厥語詞彙,再根據遺傳學檢定,哈扎拉族的確有蒙古人特有基因,擁有蒙古人血統,以歷史及地緣來看,應該是蒙古大軍留下的後裔,堪稱是「泛蒙古族」的一支,不過由於與當地民族混血多年,外表特徵早就僅剩淡淡痕跡,加上多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生活習慣也與蒙古人大不相同。哈扎拉族總人口約800萬,主要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中東及南亞交界地區,以阿富汗為最重要聚居地,是阿富汗人口數排名第三民族,另外有部分難民或移民移居澳洲、加拿大等地。由於哈扎拉族在中東南亞各國皆為少數民族,聚居國家又多半政局不穩,致使哈扎拉族常遭迫害,在人數最多的阿富汗最為嚴重,哈扎拉族多次起義反擊阿富汗當局,但即使阿富汗自王朝轉為共和國再成為塔利班政權卻都持續遭到歧視、鎮壓以及屠殺,命運多舛,甚至出逃淪為難民,直到911事件後,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擊敗塔利班政權,哈扎拉族才重見天日,逐漸在政經各領域發光。
順道一提,我超想去阿富汗,尤其是喀布爾,有想去的請找我,之前有遇到台灣人回鄉訪親徵伴,奈何工作繁忙,無法同行,殘念。
這是一部好電影,雖據說小說版本刻劃更為深刻,只是電影的表現手法本就與小說不同,一些人物內心對話無法明確顯露,但我對翻譯小說興趣不濃厚,總覺得有隔閡,所以本篇還僅是電影版心得。劇情主要由一對原先在阿富汗喀布爾生活的普什圖族少爺Amir與哈扎拉族僕人Hassan發生的點滴開始,他倆感情深厚,擅長喀布爾傳統遊藝「鬥風箏」,其中Hassan更是追逐賽後落敗斷線的風箏之能手,便是「追風箏的孩子」,但這段友情卻遭到普什圖族與哈扎拉族間的民族矛盾,及少爺本身的個性所影響,終於蕩然無存,其後Hassan因故離開少爺家,少爺一家也因蘇聯入侵阿富汗輾轉逃至美國開始新生活,故事就在少爺接到阿富汗故人來電再度峰迴路轉地展開。
本劇主要場景設定於阿富汗,但囿於情勢,多取景於新疆喀什(我一定要去啊!!!),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異域風情,也觸及塔利班神學士掌權後阿富汗的處境,喀布爾經多年戰亂,與主角年少時相較,真是殘破不堪。內容則是透過一段年少主僕的友情及遭遇,描繪人性的弱點及阿富汗的變遷,涉及層面相當廣,但最深刻的還是圍繞「救贖」概念所發展的劇情,頗為感人,且頭尾相互呼應,印象較深刻的則是少爺父親在逃命過程中竟有膽量力抗欲對阿富汗婦女施暴行的蘇聯士兵,這真真正正反映出高貴的人品真的不因情勢而有變化,也讓少爺相形失色,還有少爺返回喀布爾時與孤兒院院長的對話,徹底體現出現實與理想間的殘酷落差,而Hassan身為哈扎拉族人,對少爺的真摯情感與忠誠也令人動容。不過為求強化劇情張力,有些劇情太過刻意巧合,稍嫌斧鑿太深。而少爺的罪惡感最終在回歸阿富汗救出姪子,而姪子卸下心防的一刻得到救贖,故事就結尾在Hassan曾對少爺所說的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也讓觀眾的心再次隨著風箏迎風高飛,飄盪在阿富汗的萬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