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許都曾耳聞創業的艱辛,以及那微乎其微的成功機率。《不離職創業》作者Patrick J. McGinnis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前,也未曾想過要有多重「斜槓」兼差的念頭,在大公司已有一席之地的他,保守想著安穩度日。平日工作就已經夠忙碌了,下班跟周末還要兼差,開什麼玩笑!?
然而,現實的衝擊終究讓他悟出一個道理:世代的變遷已太快,只保有一份工作是不夠的,但全心投入創業風險又太高,所以不應貿然放棄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時最佳解便是「兼職創業」,亦即至少撥出10%的時間,或甚至10%的財產,投入兼職,在不安穩的現世,不僅給自己買張保單,也達成財務與專業的多元性。
作者指出,跟全職創業比起來,兼職創業有4大優勢:
那兼職創業又有哪些模式呢?作者點明有5種,但實務操作上,其實後兩種與前面三種模式有所重疊:
成功的兼職創業,作者認為是「資源(完善運用時間、金錢、智慧資本/知識技能)+投資程序(發掘、分析、投入計畫)+人脈(建立團隊)」的組合技。在啟動兼職創業前,可先問自己以下問題:
作者建議,在選擇兼職創業的領域時,第一步可先以「零機會成本」的原則,探索興趣所在,列出想從事的各種事業機會;第二步,則應聚焦在最擅長的領域,即智慧資本所在,找出可發揮能力的機會。想要挖掘自身的智慧資本,可透過撰寫「專業自傳」,基本上就是LinkedIn上需填寫的那些項目,將專業成就與經驗列好清單後,組織為「專業經驗」、「技能、證書與獎項」、「學術歷史」、「個人興趣與經驗」共4大類,以將強項凸顯出來。
在掌握自身條件與資源後,接下來重要的就是認真進行投資程序,作者區分為以下5步驟,並強調人脈做為兼職創業的成敗關鍵,能在投資程序中扮演填補智慧資本落差的角色:
作者指出,在選擇兼職創業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被兩種恐懼所操控:一個是「錯過的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意指擔心錯過任何有趣或獨特的經驗,所以面對任何機會都想抓住;另一個則是「最佳選擇的恐懼(Fear of a Better Option, FOBO)」,寧願維持開放狀態,等待一個「完美的選擇」,因而不敢投入一件事情。
兩種恐懼都會導致作者稱為「做任何事的恐懼(Fear of Doing Anything, FODA)」,綁手綁腳讓自己處於全面性地決策癱瘓。因此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信任你的投資程序,獨立評估每一個機會,用絕對條件做決定,不要看相對條件,這樣才能擺脫兩種恐懼的桎梏。
平心而論,由於作者在華爾街打滾10年餘,目前是創投資本家與私募股權投資人,因此他的「兼職創業」,我覺得可能擁有一定資產與專業知識的高階管理人才玩得起,而且與其說是兼職創業,還更像是在操作投資組合,跟我原先預期想看到的「上班族副業教戰手冊」有蠻大的落差。不過人都會成長,若有一天你成為了「高大上」人士,也想來個事業第二春,這本書會是不錯的入門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