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事迷因2:真M855A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189

M855A1的1000公尺穿透防彈衣的說法可能是從這個報告來的?但是他寫的是軟質護甲,也就是3A等級以下,而非3級硬質抗彈板。

然後貫穿後的殺傷力一定大減,動能應該達不到彈頭碎裂的標準,子彈可能直進直出,甚至無法繼續穿透人體。

M855A1的悖論是,7.62NATO的槍口動能是4163焦耳10克,M855的槍口動能是1797焦耳4克,中國5.8是2003焦耳。
NIJ的三級抗彈板15公尺能擋下7.62NATO,會被M855擊穿
NIJ的三+級抗彈板15公尺能擋下7.62NATO、M855,可能會被M855A1擊穿?
NIJ的四級抗彈板15公尺能擋下7.62穿甲彈、M855A1

美軍一直想換掉M855,連2017才新買的M855A1也想用6.8換掉,但是一樣會被擋下的7.62NATO可是不動如山,繼續擔當排用機槍、機載武器的角色,完全沒有被美軍換掉的跡象,你不覺得哪裡怪怪的?一樣會被抗彈板擋下,7.62NATO跟M855A1卻是兩樣情?

這就跟穿透力無關,而是殺傷力。M855A1提高穿透力,但是彈頭動能跟重量還是7.62NATO的一半,以物質破壞力來說,就算7.62NATO不能打穿3級以上抗彈板,但是靠他的打擊力量,放到步槍上也能擊倒穿著硬質防彈衣的目標,更別說對障礙物的破壞能力,是5.56NATO遠遠不及的。所以就算不能穿透抗彈板,7.62NATO的表現仍然讓美軍滿意,沒有想換掉。

最初的5.56M193撞擊軟質目標後,彈頭就會碎裂,對人體產生更大傷害。1983年改採用穿透力更強的比利時SS109,也就是5.56NATO,M855+M16A2後,制止力不足的狀況就直線上升。請注意,這裡用的是20吋槍管,是初速更高達3150 ft/s的M16A2。用短槍管的M4時,初速是2940 ft/s。而M855的鋼芯頭並非穿甲彈,設計目的是要對付軟質防彈衣,讓彈頭能夠穿透。這個年代的科技,士兵只能配備重量輕的軟質防彈衣,硬質的鋼板太重,複合陶瓷裝甲都還沒普遍以及輕量化。

但是要讓M855彈頭碎裂的動能,M4是125公尺以內,M16A2是190公尺內,如果遠於這個距離,子彈動能就無法在穿透人體時,讓彈頭碎裂。這還是理想狀況,因為槍管磨損、冷發射等因素,都會讓槍口初速降低,戰場上這個距離可能降低成M4的66公尺,M16A2的133公尺以內。

作為對比,7.62的M80A1只要彈頭低速的1930 ft/s就能讓彈頭碎裂,M855是2500 ft/s,M855A1可能是1900 ft/s?所以使用M4+M855A1是268公尺內,M16A2是335公尺內,對軟質無防護目標可以讓彈頭碎裂。

M855的穿透力是160公尺穿透9.5公尺中碳鋼,M855A1是350公尺,超越了7.62的M80,所以可以穿透3級硬質抗彈板。

依照參考資料,這應該是2014的報告。但盲點一樣,M855A1在槍口初速相同下,更加強化穿透力,那是犧牲了甚麼?彈頭的動能被大量消耗在硬質抗彈板上,那就不夠讓彈頭碎裂,M855的低制止力問題又回來找你了。要對付3級以上抗彈板,M855A1配M4的有效殺傷力距離會低於沒有防彈衣的268公尺,就算是穿透也一樣,變成一顆一顆看有沒有刺到要害。至於會低到多少,就看美軍2014之後有沒有繼續研究報告了。

PS:3級跟4級抗彈板測試標準是在15公尺發射,如果M855A1用M4或M16A2射擊,彈頭穿透後的動能低於1900 ft/s,就無法讓彈頭碎裂,產生足夠的制止力。
●●●●●●●●●
美軍2021年的NGSW計畫,要求是能在中距離擊穿可防禦7.62穿甲彈的4級防彈板,以及在600公尺處還能殺傷穿防彈背心的敵軍。5.56突擊步槍對600公尺外的敵人,就算用穿透力較佳的M855A1,還是無法穿透大部分的軍用重型防彈衣。

在這種要求下,6.8得要大幅度增高膛壓,讓槍口初速提高到M4的幾乎一倍,也就是1400~1700 m/s(視槍管長度,1公尺=3.28英尺),才能達到美軍的性能需求。而20吋的M16A2槍口初速只有975 m/s,M4更低896 m/s。而這個科技革命,就是6.8還無法定型量產的障礙。

PS:戰場上最直接的暴力做法,就是打他的臉、雙肩、下盤,那些沒有穿護甲的地方,那就都有效了。

還有,子彈的威力是重量+速度=動能,硬度跟形狀則是看你的彈頭飛行跟穿透力如何。一樣的速度下,重量決定威力。如果子彈重量變輕,你就要增加速度,來彌補威力的減弱。而加速的方法,是在槍管增加膛線,好讓火藥的壓力透過旋轉加到彈頭上,增加子彈的動能提高速度。因為膛壓增加,槍枝的製造技術就更難,槍管也必須加厚跟耐磨,不然很容易就會因為過熱或提早磨損而降低子彈性能。
●●●●●●●●●
自己可以質疑國防部,別人質疑你就說是槓精,有沒有這麼黃埔腦的在說黃埔爛?有喔,一大堆!黃國昌跟館長真的不寂寞,發文不去回一堆留言說是洗板要審查,留言質疑問題,又被封鎖留言,這個要那個也要的包牌法,是跟中國、柯文哲、國民黨學的,還是那些有基地台就說不要電磁波,拆掉基地台又說怎麼手機沒訊號的天兵一樣?

從開始測試到現在,改了多少說法?到處都怪怪的,到底是有幾片?硬板軟板又要加襯墊?硬板3級,軟板3A級,3A比3級弱,就算兩片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級的規格,因為7.62NATO就是要3級硬板才擋得得下。目前看到的說法是,因為M855穿透力強,所以想出3級硬板+3A級軟板,來提高對M855的防護力。

你測試拍影片,是拿到硬板還軟板?國軍也有天兵,交接裝備亂搞得不少,教的時候一套,做的時候隨便就好。拿刺刀刺防彈板算不算毀損公物?還是那個防彈板是到期貨,反正要報廢了,拿來刺一刺也沒關係?東西玩過了,後面交接不就少東西,那是要去哪邊買還是幹別人的來充數?買到的是真的還假的?要退伍的老兵要有多瘋都可能,反正退伍令一拿,啥倒楣的都是學弟要擔啦。

然後美國有民間市場,有單賣有組合賣,台灣軍方採購是單片買還是一組買,價格就完全不一樣。一個人要4片+2片襯墊,一起報價就是3萬7?還是一軟一硬3萬7?那襯墊又要另外算?要比價怎麼能不算清楚組件有哪些?還是連防彈背心都算進去一組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17會員
871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個孤獨的飛彈營,如何用50年代蘇聯技術水平的老舊防空系統,對抗90年代的世界第一航空強權,並狩獵天生用於獵殺防空系統的野鼬單位。
Thumbnail
一個孤獨的飛彈營,如何用50年代蘇聯技術水平的老舊防空系統,對抗90年代的世界第一航空強權,並狩獵天生用於獵殺防空系統的野鼬單位。
Thumbnail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Thumbnail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Thumbnail
是說俄系戰車此次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不佳,面對歐美各國所提供的多款反裝甲飛彈,幾乎無還手的餘地。特別是擁有攻頂模式的標槍飛彈,常常讓俄系戰車的砲塔噴飛,使整部戰車支離破碎,其中乘員的下場,可想而知。俄系戰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許多專家已有過分析討論,不外乎設計不良,彈藥儲放位置容易遭引爆.....
Thumbnail
是說俄系戰車此次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不佳,面對歐美各國所提供的多款反裝甲飛彈,幾乎無還手的餘地。特別是擁有攻頂模式的標槍飛彈,常常讓俄系戰車的砲塔噴飛,使整部戰車支離破碎,其中乘員的下場,可想而知。俄系戰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許多專家已有過分析討論,不外乎設計不良,彈藥儲放位置容易遭引爆.....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線列步兵的出現,主要是集中火力,然後在敵軍陣形上打出一個洞。到此為此的思維,跟傳統冷兵器的陣形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隨著技術進步,轉變越來越快。 人類躲不開子彈,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線列步兵,只是徒增傷亡而已。從拿破崙戰爭開始,到普魯士統一戰爭、美國南北戰爭後,線列步兵確定退出戰場,變成散兵陣形。
Thumbnail
線列步兵的出現,主要是集中火力,然後在敵軍陣形上打出一個洞。到此為此的思維,跟傳統冷兵器的陣形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隨著技術進步,轉變越來越快。 人類躲不開子彈,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線列步兵,只是徒增傷亡而已。從拿破崙戰爭開始,到普魯士統一戰爭、美國南北戰爭後,線列步兵確定退出戰場,變成散兵陣形。
Thumbnail
在熱兵器時代開始進入戰場後,密集方陣就開始退出有火器的會戰了,筆者還是再強調一次,這不是瞬間改變,而是根據火器的數量與技術提高,漸進的過程。 隨著時代演進,戰場上的野戰砲與火槍越來越多,密集陣形就越來越沒意義,此時的火槍兵陣形,縱陣常用於行軍前進,冷兵器陣形的章節解釋過轉換成橫陣的便利性。
Thumbnail
在熱兵器時代開始進入戰場後,密集方陣就開始退出有火器的會戰了,筆者還是再強調一次,這不是瞬間改變,而是根據火器的數量與技術提高,漸進的過程。 隨著時代演進,戰場上的野戰砲與火槍越來越多,密集陣形就越來越沒意義,此時的火槍兵陣形,縱陣常用於行軍前進,冷兵器陣形的章節解釋過轉換成橫陣的便利性。
Thumbnail
波斯灣戰爭中撕開伊拉克國土防空體系的第一槍,不是來自神秘的匿蹤戰機,不是由精密電子設備武裝起來的昂貴戰鬥機或電子戰機,更不是精準致命的巡弋飛彈,而是直升機。美軍將透過這個案例展現他們如何將智慧、技巧與創意融合在致命的暴力之下。
Thumbnail
波斯灣戰爭中撕開伊拉克國土防空體系的第一槍,不是來自神秘的匿蹤戰機,不是由精密電子設備武裝起來的昂貴戰鬥機或電子戰機,更不是精準致命的巡弋飛彈,而是直升機。美軍將透過這個案例展現他們如何將智慧、技巧與創意融合在致命的暴力之下。
Thumbnail
台灣陸軍使用M60A3 TTS主戰車超過二十年,已經十分老舊,性能絕對不能應付作戰需要。台灣從1995年開始陸續接收460架美軍二手的M60A3 TTS主戰車。M60A3 TTS在70年代末開始生產,因此台灣目前使用的M60A3 TTS車齡已達近40年。40年的車齡已十分高,近年開始妥善率下降,零
Thumbnail
台灣陸軍使用M60A3 TTS主戰車超過二十年,已經十分老舊,性能絕對不能應付作戰需要。台灣從1995年開始陸續接收460架美軍二手的M60A3 TTS主戰車。M60A3 TTS在70年代末開始生產,因此台灣目前使用的M60A3 TTS車齡已達近40年。40年的車齡已十分高,近年開始妥善率下降,零
Thumbnail
【美國計畫留下10%部隊在敘利亞,不會全部撤離】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將在敘利亞留下約200名的部隊,而不會如之前川普總統所宣誓的,將全部撤離該國的美軍部隊。原因在於國會議員憂慮倉促從敘利亞撤軍,將會引發更大的問題。而白宮發言人也已在聲明中確認,將會在敘利亞留下200名的小規模部隊....
Thumbnail
【美國計畫留下10%部隊在敘利亞,不會全部撤離】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將在敘利亞留下約200名的部隊,而不會如之前川普總統所宣誓的,將全部撤離該國的美軍部隊。原因在於國會議員憂慮倉促從敘利亞撤軍,將會引發更大的問題。而白宮發言人也已在聲明中確認,將會在敘利亞留下200名的小規模部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