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登大霸尖山——來趟沒有網路干擾的人際互動之旅

領隊拍的超美大霸尖山(小知識:500元上面的就是這座山哦!)

領隊拍的超美大霸尖山(小知識:500元上面的就是這座山哦!)

本來就對登山有點興趣的我,在大一下報名參加了學校登山隊的活動。一個月前就開始集中負重訓練。

最後還會有一個小測驗:要在45分鐘內跑完6.4公里。沒通過還不能參加,免得參加的人體力耗盡死在山上他們還要負責。

少了網路,我們還剩什麼?

整趟行程為期三天兩夜。從一開始的漫長林道,到後來沿著斜坡陡上,基本上都是沒有網路的,所以整個登山過程你要嘛跟別人聊天,要嘛當個啞巴走自己的路,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項。

當然,除非你是手機重度成癮,不然其實你也可以拿著沒有訊號的手機自己玩著單機遊戲。

但既然都來登山了,也很少人真的會巴著手機不放。更何況登山是要看路的,大多數人應該是不會想為了貪圖那幾分鐘而跌落山谷丟了小命。

但或許你會擔心:沒了手機我該怎麼辦?

好問題。

有趣的是,正好大約十年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生活還是人們普遍的日常

少了手機這個隨時在你身邊讓你分心的聒噪機器,人在一個當下的注意力選擇便少了許多可能性。而在那些僅存的可能性之中,與身邊的人聊天或是互動便是其中一個。

科技正緩慢又確實地抹除了人類日常生活中未經計畫的互動。甚少跟人往來的生活,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研究顯示,現代人比1980年代的人要孤獨兩倍。——冉甘.查特吉 《你要快樂,才能好好生活》

克服開口的恐懼

這次的登山隊有14個人,沒有拆隊,以登山隊來說算是龐大的隊伍。

即使在行前練習中有和一些人打過照面,也聊過天,但其中還是有不少陌生的面孔。甚至連那些見過面的人的名字,我也還是不知道。

第一天清晨,我們列隊成一長條隊伍進入登山口前的漫長林道。

那時候隊上有個來台灣讀語言學校的美國人Jack也來參加這次的登山隊,他和另一個人些微脫隊,在隊伍後面聊得很開心。

清晨的林道

說也奇怪,我平常在學校是個惜字如金的人,真的很少會有開口講話的慾望,甚至會極力避免所有可能與人的交流。

但那時候看著他們兩人聊得很開心的樣子,心中真的是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煎熬。

或許是出於對Jack的好奇而想去了解吧,因為畢竟我也有在學習語言,再加上最近在考慮關於出國交換的事情,想跟有相關經驗的人多多交流。一邊走,腦中已經想好了許多想問的事。

一面很想慢下腳步去跟他們聊天,一面卻又不想脫隊。一直擔心東擔心西的,真的是天人交戰。到最後也還是沒有鼓起勇氣加入話題。

「怎麼辦,我不記得這個人的名字,這樣會不會很失禮?」

「他們聊得好開心欸······我這樣插話進去會不會很奇怪?」

「就算搭話了,我也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耶······」

一開始,我的腦海中都是被這些想法給佔據。很害怕去跟別人搭話。就算別人跟我聊天,我也常常會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就草草結束對話,常常在一段時間之後才想到說:「啊!剛剛應該要講這個的,怎麼會沒想到?」

但其實忘記名字,直接問就好了。我整趟旅途也是一直被一個大一生物系的人問名字,我也覺得沒有什麼。

想加入別人的談話,不用想那麼多,加進去就對了。

擔心會沒話題也一樣,搭話之後順其自然聊下去就對了。就算對話馬上就結束,至少你有嘗試呀。

至少你跨過了開不了口的恐懼。

但漸漸地,其實不用多久,我就開始可以很自然地跟大家開口聊天了。

就算是如此擔心害怕的我也一樣。

畢竟這裡沒有訊號,也沒有其他娛樂。比起平常的社交環境已經是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干擾。沒有科技冷漠,只剩下人與自然。

這裡幾乎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完美社交場合。

而且其實來登山的大家人都很好(也或許是因為大學生比較缺少機心?),或多或少也都是喜歡山的。

再說,尷尬久了還是會熟起來的,只要不放過任何開口的機會,時間一久、次數一多,你就會習慣開口的感覺。

再加上大家都是一起登山的難兄難弟難姊難妹,有一起生活、一起奮鬥的經驗,熟的速度也會更加地快。

心得與結論

下山後,手機就開始瘋狂震動,通知一則一則地灌進來。不少人苦笑著說完全不想面對。

他們來爬山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看上了爬山其與世隔絕的特質,把爬山視為是一種能夠阻絕一切干擾的、專注在眼前的假期。

對我來說,這次的登山經驗讓我不只挑戰了自己的體能,還能夠跟素不相識的大家打成一片。

這真的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也讓我覺得自己更有能力去挑戰和完成一些不同的事情。

如果你厭煩了日常那些充斥著手機與社群媒體干擾的社交生活,想著要回歸最初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登山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在考量到自己體能的情況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