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之生:一段終生與山學習的生命旅程》談山不在高、不在名,而在體驗山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關係。然而,登山遠遠不只有登頂,如同念書若不為了考試,才真正能夠看見書的不同面向、書的生命、體驗透過書給我們的獨特視野。而本書便以登山為例,試圖打破一般遵從社會認可的生活模式,找到一種新生活模式的可能與方法。


  作者娜恩‧雪柏德(Nan Shepherd, 1893-1981)是位英國作家、詩人,生活於蘇格蘭亞伯丁,曾在亞伯丁教育學院擔任英文講師。本書寫於二戰末期,書中描寫雪柏德進出亞伯丁附近,位於蘇格蘭東北端、北極圈內、由1,000~1,200公尺高原組成的凱恩戈姆山(The Cairngorm Mountains)。對雪柏德而言,凱恩戈姆山是她的心靈腹地,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清晨、白晝、黃昏還是夜晚,無論是一人獨行還是結伴同行,雪柏德始終在進山或離山的路上,反而平地待久了,還會出現高山症。


  當登山不再是為了一次性的攻頂,不再是從上帝的視角 (山頂)看著山,而是長時間的隨意遊走、無目的的遊走。山的其他面向、山做為一個整體的生命才有可能被我們看見。一般我們登山,是為了尋求刺激,因此成群結隊的邊爬山邊說話。然而,山是不說話的,山是寧靜的、孤獨的、甚至危險的。想體驗山、單純的山,就要跟著山思考、用身體去思考,而非用意識去思考。


  「飄雪的天空通常是純綠色的,雪綠色的天空」、「穿行其間的溪流卻如同陽光」、「我真正捕捉到的氣味,來自生命」。


  在山裡生活與城市生活有何不同?在城市生活得越久,生活模式變越來越單一,對生活的想像也越來越貧乏。但山不同,山總能持續給我們驚奇、持續誘發我們的想像力。似乎能讓我們聽見人體極限所聽不見的聲音、看見地圖上找不到的風景。當我們探索山時,山也不斷探索著我們,山的性格會漸漸滲入我們的性格,讓我們在自然中學會自然的法則,學習正義、感恩、謙虛、公道、仁慈等美德。


  說到身體的感受,我們大部分是透過視覺認知環境。因為視覺所記憶的知識,相較於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是更有效率的,因此我們也更輕易地相信視覺。然而,身體感官各有不同目的、功能,藉由身體思考,便是思考視覺之外,其他感官知識的可能。例如:如何用聽覺思考沉默?世界萬物是彼此相聯的,不僅以視覺的方式相聯,也以聽覺的方式相聯。當我們盡全力的聆聽沉默,才會發現沉默多麼稀有,「聽」見山不同樣貌的美。聆聽沉默時,讓大腦趨於平靜,思緒、慾望、記憶一律停止,打破了我與環境的界線,讓靈魂遠離肉體的束縛、獲得解放、延展。


  世界只有去體驗才會顯現,世界是整體的而不是獨立的。學校教了我們一套社會認可的生活模式,但認識社會的方式決不僅有一種。山,不只有攻頂、不只是向上攀登、不只是征服。藉由感受山中的陽光、黑暗、鳥語、花香、寧靜、孤獨,體驗山的存在方式。瞇著眼躺著看、在雨中立體的看、或在雲霧中透出光般創造世界的看,看見那些山未曾被看見的面孔,矯正我們狂妄的自我判斷。心靈意識脫離不了以身體為基礎,而心靈意識透過身體不同方式的、不斷的體驗、認識外在環境,才有可能豐富我們的精神,找到一套自我認可的生活模式。

2019/6/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5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山友之所以為山友,是對山的追求,所得到的樂趣,大到可以接受各種「吃苦」。
Thumbnail
山友之所以為山友,是對山的追求,所得到的樂趣,大到可以接受各種「吃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