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重建「做大事」能力! 2023 年大復興的希望

raw-image

2022年對全球經濟而言是極為困難的一年。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對各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台灣亦不例外。然而,踏入2023年,全球經濟趨勢是否將會逆轉,迎來復甦與成長的新機遇?

近期一些跡象顯示,國際社會正充滿着樂觀與進取的精神,渴望重建過去「做大事」的能力,開啟經濟大復興。


消費者信心明顯回升

雖然通膨壓力與供應鏈問題仍未完全消退,但主要經濟體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重回疫情前水平。美國7月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反彈至58.2,創下1974年以來單月最大漲幅。歐洲、日本、中國等地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上升。這表明民眾對於未來經濟表現有了更多的期待與信心。

基建與製造業投資持續回流發達國家

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發達國家曾經面臨製造業外移與基建老化的問題。然而,在疫情後,各國政府紛紛推出了龐大的基建計畫,以刺激經濟復甦與轉型。美國通過了1.2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歐盟也啟動了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這些計畫將投資於交通、能源、通訊、數位等領域,提升各國基礎建設水平與競爭力。

此外,各國也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本土,以保障產業安全與供應鏈穩定。美國CHIPS法案等政策促使美國今年製造業建設支出創歷史新高。歐盟也提出2030年產業戰略,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龍頭,也有望受惠於這股趨勢。

綠色能源取代需求殷切

隨着能源結構轉型與脫碳壓力加大,核能與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國發展重點。核能被認為是一種低碳、高效、穩定的能源,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美國、英國、法國等國都宣布了擴大核能發電的計畫。台灣也有民間團體發起核能公投,爭取核能復興的機會。

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也在各國得到了快速發展。新能源車銷量亦快速成長。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超過煤炭發電量,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科技創新將加速解決氣候變遷與環境問題。

樂觀與進取的社會氛圍高漲

在經歷了疫情的打擊與挑戰後,人們對於未來的渴望與期待更加強烈。新科技如AI和元宇宙催生新的成長動能,並重建人類對科技進步的信心。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合作共贏和理性樂觀的重要。互聯網雖然放大了社會極端聲音,但也能促進全球合作,像是超導體實驗結果的自發複製。整體而言,世界正在理性樂觀主義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加速發展。

綜上所述,2023年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大復興的一年。台灣亦可借此東風,掌握先進科技與產業鏈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經濟新格局,共創亞洲Silicon Valley,開創台灣經濟新局面。重建「做大事」的能力,推動社會進步,是當前的重要課題。只要政府、企業與人民上下同心,樂觀進取、開拓創新,台灣經濟必將迎來春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段遙遠而美好的航程,或是一段長久而有意義的旅途,反映熱愛探索世界、體驗生命滋味,並透過寫作來紀錄它們的心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