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為產業討論,將定期整理:盤況分析、注意焦點、產業報告、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也歡迎用每月一個便當 $79 的價格支持我,並獲得相關內容,最後也祝您在投資的路上能夠持續成長! 👉https://reurl.cc/WvzZOe
2023 年即將走完,由於年初的暴力升息,其實大家在年初都認為這會是進入衰退的一年,但如果我們回顧今年,雖然一些產業庫存堆積,一些廠商開始減產,也有部分的產業人士出來喊要死了,但整體來看卻好像是個經濟還蠻有撐的一年。
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亂感呢?
對此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 - 林啟超在下述的2024全球投資趨勢論壇 ─ 後升息時代的穩健資產策略的影片便有提到,如果拿掉服務業的支撐,電子業在今年年減絕對超過兩成以上,另外臺灣幾家筆電大廠的出貨量,在景氣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達到 1500 萬台,但在今年初卻只剩下 800 萬台。
也就是說其實今年電子業老早就硬著陸了,而這個現象無論是臺美都是如此,但感覺還好是因為服務業與電子業週期出現措置。
對我而言,這也代表明年一個中長線的投資趨勢將會從這個主題去做延伸,也就是服務、電子業,或者說半導體乃至於製造業的景氣終將均值回歸。
如果好的狀況,應該是服務業不至於大幅衰退,而製造業開始復甦,若比較差一點則會是服務業衰退,但是製造業復甦,但無論如何在沒有系統性風險的狀況下,製造業的復甦都是確立的。
所以我們先透過透過佔美國 GDP 接近八成的非製造業(服務業)指數,扣掉製造業的新訂單狀況,來觀察美國製造業與服務業兩者的強弱表現。
通常當這個數據的增加,表示服務業強於製造業,反之則是製造業轉強,可以看到在 2020 年疫情爆發時,美國啟動無限 QE 後,由於旅遊與社交活動受到限制,而製造業快速復甦,所以這個數據一直為負數,直到 2022 年中才反轉成正,表示服務業開始力壓製造業,並維持這個狀態一直至今。
那就算是如此,如果服務業太強,但是製造業持平,其實也可能是會反轉成正數。而實際上製造業真的有這麼弱嗎?
如果我們去看作為美國製造業上游市場的臺灣電子零組件出口狀況,可以發現今年的出口年化數據慘不忍睹,更有兩個月的年減達到 -20%,絕對是近十年來最慘的一年,對於製造業而言這絕對是妥妥的衰退了。
不過如果看到自 2023Q3 後的數據,雖然還是年減少,但已經出現落底回升的訊號了。此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搭配電子業的庫存天數,透過上中下游的產業的狀態,去判斷電子業的復甦是走到了哪一個時間點。
通常對於電子業整體來說,景氣反應的敏銳程度會是較靠近下游的電子零組件&電腦及周邊設備 → 中游半導體 → 上游設備的電機機械。如果去看細項也可以發現,電子零組件與電腦及週邊設備已經出現明顯年減,表示庫存去化順利,而半導體代工、電腦機械仍為年增,但庫存較谷底有所下降。
這符合我們一致以來的觀察,就是 PC 的復甦超乎預期,而手機也走上復甦步調,至於伺服器等較屬於企業端的需求,雖然不如上述兩者已在復甦的路上,但谷底也已經過去了。
同時林啟超在該場論壇上還有提到一個觀點,便是 2020 年疫情時,因為大家都需要居家辦公,娛樂需求也增加,所以該年是一個筆電購買的大年,而通常就過往的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筆電的使用週期是 3~4 年,這表示 2020 年的那一波購買潮也很可能在2024年轉換為一波換機潮。
若是這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論:手機也可以用同樣的邏輯解讀,都是在 2020 年被大爆買,後續爛了三年,可望在 2024 出現新一波換機潮。
也就是說,在焦點1 我會傾向做一個結論,就是 2024 年應該避開以服務、觀光、娛樂為主要營收來源的產業,而是轉向去尋找製造業中仍在低谷的族群進行投資。
不過雖然上述說了許多電子業、半導體復甦的跡象,實際上所有電子業族群都值得投資嗎?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