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背起議題卻不沈重,因為我們還笑得出來|同黨劇團《父親母親》2023 心得

    真實人生,有笑,是太多時候辛苦又無解,必須幽默自己一把才行。

    首先寫給2021年和2023年,都還沒看到這部作品的人:

    《父親母親》是個背起多項議題,卻不沈重的尋親解謎故事,因為有一個很會講大叔冷笑話的主角,加上劇情巧思逆轉。讓觀眾還是笑得出來,例如,穿上藍色格子襯衫,感覺自己「格格Blue」

    有觀眾形容,這部作品就像是台灣版《霸王別姬》,故事從傳統戲曲背景入門,帶領觀眾一窺,頻繁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下,戲班人們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而《父親母親》的好就在於,就算是不熟悉歷史或議題,觀眾還是很容易能跟著主角,踏上有笑有淚的命運之旅,看著他懷抱期待,走訪全台布袋戲班,探詢一條條生父的線索;同時被迫回頭,面對自己跟兒子的親子衝突。

    真實人生,有笑,是太多時候辛苦又無解,必須幽默自己一把才行。例如吳世偉詮釋「阿文」的經典台詞:

    「從小我最害怕這種場合了,就是那種家族聚會啊要拍照什麼的,這讓我感覺到,自己好像穿了一個藍色的格子襯衫,這種感覺就叫做:『格格Blue』。」

    真實人生,也有哭。但更多時候,是哭不出來。




    在演出前,從文本與宣傳看起,集合了多種議題,關於國族、政治、布袋戲、性別、家庭的選擇與認同, 我並不確定,對「議題」有興趣的舞台劇新觀眾,是否願意為此入場?但身為有觀賞經驗的觀眾,我難免擔心,這樣多元素的集合,會淪為徒有口號,或者說教過頭。

    但,劇作家邱安忱早已將背景、思想,細膩編織,寫入劇中呂家三代人與相關人士的生活日常。

    他同時也給了故事一個很好進入,荒謬到笑出來的開場:


    家族祭祀,主角懷抱身世之謎的煩惱,拿著手中的珍藏舊照片到處問親戚:

    「相片裡的人是誰?站在戲台前的一男一女,手中抱著一個嬰兒,他們是誰?」

    阿叔卻直接把他的舊照片撕掉!?

    「阿叔!?!!!」

    ㄏㄏ ,好險主角有用相機拍照備份。

    就此,主角帶著備份照片,踏上尋找生父的公路旅行。他沿途拾起的一個一個線索,展開「生父是誰?」、「誰是貓仔?」的偵探解謎。

    觀眾跟隨阿文,就像是走進煙霧瀰漫、謎團重重的湖,抵達湖的正中心會有解答。




    一開始,水的高度還淺在腳踝,我們看見唱片行舉扇搧風,沾口水翻電話簿的阿娟姐,以「人愛互相~」名義向阿文強迫推銷,換得布袋戲師傅坤輝師的聯絡方式。

    這時候我們還能笑得出來,水好好玩,阿文好衰喔,被強迫花三千買兩罐壯陽藥。

    接下來,觀眾遇見垂垂老矣的坤輝師和收音機(寫錯的話請通知我),還有坤輝師記憶中的「少年貓仔」。

    當年,貓仔的老爸-布袋戲師傅春藤師,總警告孩子們遠離布袋戲。然而少年貓仔與坤輝本著愛好,選擇繼續經營布袋戲班,面臨到經濟難題,戲台門可羅雀,為了吸引觀眾,他們嘗試加大戲偶、改變傳統樂器,

    「這樣後排的觀眾也可以看得到,可以賣更多張票!」

    後來,坤輝更發豪語,要改做木偶綜藝團、砸重金買一大堆流行唱片,配脫衣舞。而重視劇本與操偶的貓仔,選擇離去。

    原來,每個時代的做戲人都一樣,票一樣難賣,在生存危機下作出的多種選擇也像極了。

    看到這裡的觀眾,就算不了解布袋戲歷史,抽離戲外,想想同黨劇團在演出這部作品時苦惱的五成票房吧,開始感覺水溫越來越冷了嗎?




    當晃師、闊嘴師、戲班阿秋、兩隻老虎戲偶、日本警察、國民政府軍、改行師公的阿雄師、婚姻平權小蜜蜂、芳明與老母親、在夢中繞紅線的米粉一一出現。

    加上阿文阿凱父子失和。此刻觀眾漸漸意識到,水太深了,雙腳快要踩不到底了。

    知道得越多,越靠近真相,卻越沈重⋯

    然而此刻,真相出現,卻來了個出乎阿文與觀眾意料的大轉折!

    阿凱道出劃破劇場寧靜的一句「O、M、G咧~爸~!」

    就像是編劇在岸邊丟出一個彩色游泳圈!靠近水中央的觀眾們接住了,我們從水深危險,瞬間變成水上樂園飄飄河。




    這時,是因為由吳世偉詮釋阿文,加上徐浩忠詮釋了兒子阿凱,他們把編劇寫好的父子角色的荒謬與歡笑,透過精準的喜劇表演方式帶出,提升。

    坐在觀眾席的我們笑了出來,緊皺的眉頭稍微舒展,肩上的重量也輕了一點點。

    觀後沈澱數天,再回想起本劇,對而言我最特別的,正是從頭到尾待在台上的主角,由吳世偉以喜劇表演詮釋的「阿文」。

    有了吳世偉當主角,更穩住這部戲的定調,不只是走向議題嚴肅與歷史悲情的戲劇作品。


    在2021的劇團粉專貼文,導演回答過以下訪問:

    「Q. 排練時最有趣的時刻?」

    「A. 有吳世偉老師在的任何時刻哈哈哈哈哈~~這個戲的主軸是沈重的,而老師是個Daddy Joke Machine,專門講一些你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的爸爸笑話。但他幫助了這齣戲有詼諧及幽默的可能性,原本關於人及歷史的命題,多了點輕鬆有趣的想像」


    擔任「米粉」的演員林子恆也對這個提問,給出答覆:

    「就是看世偉排練~~以及看他怎麼在這麼嚴肅的戲裡添加生活化且又無釐頭的反應!」

    林子恆又接續回答另一個提問:

    「Q. 覺得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A. 固執,惦惦。

    我在排練場是個非常糾結的人,因為我很喜歡世偉的那些笑料,但我又覺得這部戲不能這樣子加⋯⋯總之,覺得自己是個過分嚴肅的人,認為世間上的事情都有它的規矩及規範,每種事物都有屬於他們最好的位置。

    所以這次的排練十分衝突,世偉與我是兩個不同象限的人,幾乎是光譜的兩端。」

    這段對話讓我想像,林子恆演的米粉與韋以丞演的貓仔,對上吳世偉徐浩忠詮釋的阿文阿凱父子,兩組人馬,是否扛起了本劇中後段的氣氛營造責任,在嚴肅與幽默的兩極端,找到適合本作的平衡。




    這部演出的豐富多彩,深入觀眾內心。我想很大一部分歸功六位演員,各自認領了多項表演任務,賦予三十六個角色血肉,支撐起文本的長度與深度。有人專注在適時幽默,有人專注在資深布袋戲師父等級的操偶功夫,有人專注處理多種人物的語言、身形、聲線。但他們都同時展現了超高水準的表演強度。宣傳詞提及「六位演員詮釋三十六種角色」,但我和其他幾位朋友都在看戲過程中,一度以為台上出現了第七、第八位演員,直到謝幕才被台上站著的六位演員給驚喜。


    剛好是六個,根本是《六個實現劇作家夢想跟團長製作預算極限的超強演員》,等等,連劇作家&團長邱安忱,自己都是圓夢男團成員之一^^!

    另外我想,讓兩位演員有固定角色+四位演員不斷變換角色,上台下台,還得把文本、演員、燈光、音樂、舞台,融合成如今的樣貌,導演蘇大鴉,一定施展了很多我這麻瓜觀眾不知道的魔法。

    我想是這一整個劇組成就了,從劇本《父親母親》到演出《父親母親》的精彩。




    我最難忘的畫面是,演出走至尾聲,老人米粉對阿文父子講起往昔,一邊演起往昔-

    回憶中,壯年米粉與貓仔抱著嬰孩阿文逃亡,驚險渡溪時,兩大一幼一度被水沖散,米粉失足,懷中緊抱的嬰孩飛出去,貓仔與米粉驚慌大喊:

    「阿文!阿文!」

    同時間,在一旁聆聽往事的成人阿文,伸手接住了回憶中的嬰孩自己。

    而記憶中的壯年貓仔伸出雙手,環抱住米粉、嬰孩阿文,也抱住現實中的成人阿文。

    父親母親孩子團圓,是劇場才能做到的記憶與現實重疊蒙太奇。



    觀賞時間:2023年4.29週六14:30
    觀賞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阿N || 常泡在劇場的媒體業社群人。從小學開始想投稿國語日報,或者想開yahoo部落格成為下一個彎彎。拖延到快30歲決定試一試,來看這次的三分鐘熱度會堅持多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