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案件分析(3)被害女性為男性10倍,加害男性為女性30倍! | 資料台灣DATAiWAN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台灣在2023年5月,從民進黨黨工爆發性騷擾事件開始,掀起各界的一陣#MeToo風波,從政治界、教育界,一路燒到演藝圈,性騷擾案件可說是無孔不入。這些事件引起關注,是因為涉案人士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新聞價值」;雖說這些事件是近期的「新聞」,但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都過了一些時間,被害人在這次風波中,終於能夠「鼓起勇氣」,一起「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那麼,在台灣,性騷擾在一般大眾生活中的樣態如何?過去申訴案件數有多少?性騷擾發生在哪些地點?被害人、加害人的特徵又是怎麼樣?我們一起看看資料吧!

本系列內容篇幅較長,故分為 3 部:

  1. 知識背景:概述「性平三法」、「性騷擾定義」及「性騷擾的申訴流程」。
  2. 性騷擾申訴案件輪廓:說明「資料來源」、「申訴案件數趨勢」、「成立與否」、「行為類型」、「發生地點」及「兩造關係」。
  3. 性騷擾被害人與加害人特徵:比較被害人與加害人的特徵及申訴成立比例。

如果對於「性平三法」,特別是「性騷防治法」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可直接跳到「性騷擾申訴案件輪廓」或「性騷擾被害人與加害人特徵」 。

內容

  • 性騷擾申訴資料來源
  • 女性被害人比例是男性的 10 倍;男性加害人是女性的 30 倍
  • 被害人近 6 成未滿 30 歲;加害人多數是成年人但無非特定年齡層
  • 被害人教育程度超過 6 成是大專以上;加害人以高中(職)為主
  • 被害人職業以學生和服務業最多;加害人以服務業及無業為主
  • 20 萬人曾受性騷擾,男性被害人申訴比例遠低於女性
  • 結論
  • 最後

性騷擾申訴資料來源

3 部曲中的第 1 部知識背景 3 所述的申訴流程,即為「申訴案件」的業務邏輯;了解業務邏輯,才算真正跨入這份資料的知識領域內。關於申訴案件的調查,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在性騷擾案件調查實務操作手冊中看到。

本文取用的分析資料,來自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性騷擾防治。統計取用 2016 年至 2022 年共 7 年的資料。統計資料背景說明中可以明確看到,「凡依據性騷擾防治法所執行之業務項目,均為統計範圍及對象」。也就是說,本文中的統計數字,以性平三法中的性騷擾防治法的「性騷擾申訴案件數」。然而,這份資料可能無法代表實際性騷擾發生數,但反而更能代表,勇敢站出來申訴的被害人的申訴案件統計(倖存者偏誤),藉此讓我們得知發生在台灣的性騷擾案件輪廓。

開始之前需要特別強調,性騷擾申訴後,經過調查會有「成立」或「不成立」;而「不成立」的主因是「證據不足」;但如果我認知到被性騷擾了,同時要蒐證,有些強人所難。所以本文統計上都以整體的申訴案件數為統計基礎,但會另外關注和比較不同特徵下申訴案件的「成立」比例;反過來說,如果「成立」比例低,可能表示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在上方壓制著。


女性被害人比例是男性的 10 倍;男性加害人是女性的 30 倍

被害人性別特徵

圖左統計 2022 年的當事人比例,橘色橫條為被害人的特徵,加總為 100% ;藍色橫條為加害人特徵,加總為 100% 。圖右則是 2016 年至 2022 年申訴案件的平均成立比例。紅色橫條是被害人為該特徵時,平均申訴「成立」比例;深青色為加害人為該特徵時,申訴「成立」比例。以下各圖製圖方式相同。

2022 年申訴事件性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性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2022 年申訴事件性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性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首先以「性別」觀察, 2022 年性騷擾申訴案件中,被害人 91% 為女性,相對於男性僅佔 9% ,顯示申訴案件中,被害人性別比例差異懸殊,女性被害人是男性的 10 倍

加害人性別特徵

加害人 88% 為男性,相對於女性僅佔 3% ,顯示申訴案件中,加害人性別比例差異懸殊,男性加害人是女性的 30 倍。其餘 8% 不詳。

性別的申訴成立比例

進一步觀察,當被害人是女性時,申訴「成立」的比例為 76% ,略高於整體平均的 75% (如虛線,以下同);但如果被害人男性,則申訴「成立」的比例僅有 57%。相反地,如果加害人是女性,申訴「成立」比例僅有 58%,而如果加害人是男性,則「成立」比例達 74% 。而當加害人性別為「不詳」時,「成立」比例高達 89% 。

深入觀察,由被害人、加害人分別是男性或女性的「成立」比例交叉,女性被害人的 76% 與上男性加害人的 74% 相近;而男性被害人 58% 與上女性加害人的 57% 相近,隱約透露出性騷擾的主要性別關係是「女性受男性」,「男性受女性」性騷擾


被害人近 6 成未滿 30 歲;加害人多數是成年人但無非特定年齡層

被害人的年齡層特徵

同上圖的呈現方式,在下圖中可以觀察,到被害人以 18 到 30 歲的成年人為主,是念大學或職場新鮮人的年紀,佔整體被害人的近 5 成。其次是未滿 18 歲和 30 至 40 歲,各佔 12 %。整體而言,近 6 成的被害人未滿 30 歲, 8 成未滿 40 歲。

2022 年申訴事件年齡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年齡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2022 年申訴事件年齡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年齡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加害人的年齡層特徵

加害人的分布相對分散,資料中的 7 個年齡層,除了未成年的 18 歲以下或高齡的 65 歲以上的比例較低外,其餘比例最高者為 30 至 40 歲的 21 %,但其他年齡層的比例,在加害人中相去不遠

年齡層的申訴成立比例

被害人的年齡越小,申訴成立比例的比例越高。從未成年的 83% ,幾乎一路下降到老年的 56% ;加害人的年齡分層,則除了未成年的 67% 成立比例略低外,同樣沒有特別趨勢。


被害人教育程度超過 6 成是大專以上;加害人以高中(職)為主

被害人的教育程度特徵

被害人教育程度以大學為主佔 48% ,高中(職)的 24%次之;其餘教育程度則不到 10% 。整體而言,大專以上學歷(專科、大學、研究所以上)合計超過 6 成。乍看之下似乎學歷高者較容易受到性騷擾,但實際上可能是高學歷有相對強烈的性別意識,也相對敢於為自己發聲,故大專以上學歷佔比較高。

2022 年申訴事件教育程度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教育程度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2022 年申訴事件教育程度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教育程度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加害人的教育程度特徵

加害人達 27% 為不詳最高,其次是高中(職)的 25% 及大學的 22% 。相對於被害人的學歷特徵,加害人大專以上學歷合計約 3 成;看似加害人為大專以上的比例不高,但實際上有 27% 的學歷為不詳,故難以下此結論。

教育程度別的申訴成立比例

由學歷觀察申訴成立比例,發現不同學歷之下,無論被害人或加害人,並無明顯的模式或差異。乍看之下可能認為被害人為自修、或是加害人為不識字的成立比例較高,但實務上對照申訴案件所佔比例可以知道,被害人為自修或加害人為不識字的案件數相對低,各年度都不超過 10 件,不具統計上的代表意義。


被害人職業以學生和服務業最多;加害人以服務業及無業為主

被害人的職業特徵

被害人以學生、服務業為大宗,分別佔 28% 及 25% ,其餘職業皆未達 10 % ,相對分散。

2022 年申訴事件職業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職業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2022 年申訴事件職業別佔比及 2016 年至 2022 年職業別申訴事件平均成立比例

加害人的職業特徵

加害人的職業有 25% 不詳,其餘以服務業(18%)、無工作(17%)、工礦業(10%)為多

職業別的申訴成立比例

被害人為學生的成立比例較高,為 84% ,無工作的成立比例相對較低,僅有 63% ;而當加害人無工作時,則成立比例達 86% 最高

被害人與加害人職業為服務業者的比例不少,部分反映服務業相對其他業別,因業別特性常須接觸到人,可能因此受性騷擾的案件較多


20 萬人曾受性騷擾,男性被害人申訴比例遠低於女性

台灣整體性騷擾發生數難以估計。但根據勞動部在2022年執行的「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中結果統計,女性有 3.3% 、男性有 1.3% 曾於工作中受到性騷擾。而以全國女性受僱者約 431 萬人、男性約 486 萬人推估,女性有 14 萬人、男性有 6 萬人,合計約 20 萬人曾遭受性騷擾,而其中 7 至 8 成被害人並未申訴。

若從職場性騷擾的黑數中來看,女性的 14 萬人及男性的 6 萬人,分別佔 70% 及 30% ,對照本文申訴的被害人性別比例,女性占 90% 、男性佔 10% 來看,男性提出申訴的比例遠低於女性。甚至聽過一個玩笑,如果男性被女性「性騷擾」是男性的「福利」,可能本身根本不覺得「被性騷擾」,當然不會提出申訴;再者,從申訴成立的比例來看,男性提出被性騷擾的申訴,似乎本身就是玩笑,不到 6 成的申訴成立比例,遠低於女性被害人的 76%,更讓男性不會提出相關的申訴。

不過應注意的是,本文分析的資料屬於一般大眾適用的性騷擾防治法範疇,但勞動部調查的內容是針對勞工的統計,母體並不相同;在未有更好的資料下,僅作大略推估。


結論

本文為「台灣的性騷擾申訴案件」 3 部曲中的最終章,重述性騷擾防治法申訴案件分析資料的背景,並檢視、比較申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加害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特徵。

我始終選擇相信性騷擾申訴調查的人員,盡力呈現真相、忠實反映事件當下的狀態,為的是給予被害人和加害人公平的調查結果。透過現有但粗淺的統計數據觀察,卻不禁想到美國法庭審判時的陪審團。調查的結果是否會受到加害人的特定身分權威(如醫病關係、職場關係)、被害人的背景與及陳述可信度(如教育程度、職業)、以及調查人員的既有意識形態影響?抑或是重點在於給出調查結果,真相在法院中並不重要?我無法得知。

本文整理以下 3 個重點:

  1. 申訴案件中女性被害人遠多於男性,且申訴成立比例也較男性受害者高。
  2. 被害人年齡相對年輕,且越年輕的申訴成立比例較高;加害人則各年齡層都有。
  3. 女性、在服務業的社會新鮮人是申訴案件中被害人較為明顯的特徵,但並非表示他們是柔弱的被害人,而更可以是勇於提出申訴、推動性別平等齒輪的勇者。


最後

對於本文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如果覺得本篇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和追蹤,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盡可能理解並解讀法律相關規定,並依所理解,解讀相關數據。若須進一步協助,請洽法律專業人員。
avatar-img
28會員
19內容數
和大家一起看見台灣的資料,包含人口、經濟、社會等相關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政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你知道台灣人口什麼時候開始減少嗎?什麼時候會剩不到2,000萬人呢?虎年、龍年的影響是什麼?台灣老化的速度又多快?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嬰兒死亡率是否始終居高不下?又,造成高嬰兒死亡率的原因又是如何?讓我們一起看看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吧!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你知道台灣人口什麼時候開始減少嗎?什麼時候會剩不到2,000萬人呢?虎年、龍年的影響是什麼?台灣老化的速度又多快?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嬰兒死亡率是否始終居高不下?又,造成高嬰兒死亡率的原因又是如何?讓我們一起看看台灣嬰兒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延續前篇討論的內容這篇我們將從台灣性騷擾防治的歷史接者討論性騷擾法規現行可能存在的挑戰 (三)台灣性騷擾防治歷史 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過去在父權體制下的台灣男性被期望扮演主導和控制的角色,而女性則被期望成為順從和低調的個性。藉此,受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影響的台灣人,無論受害者是男是女都會因為受到社會眼
Thumbnail
只有女生才會被性侵害?性侵害只發生在異性間,同性之間不會發生性侵害?沒有抵抗不算性侵害?
Thumbnail
本文將解釋性騷擾救濟程序中常見問題,包括申訴程序、性騷擾類型和相關法律規定。透過本文,您可以瞭解如何提起復審、辨別不同類型的性騷擾案件以及應對可能遇到的救濟程序和懲處。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好地瞭解和應對性騷擾問題。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3月8日新修正的性平三法上路,對於勞工申訴性騷擾事件,雇主是否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至關重要,本案雇主雖啟動性騷擾調查,但調查期間忽略相關證據,草率結案。且過程中,容任相關人員說出「摸一下就叫性騷擾喔!」之輕率言詞。嗣後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新臺幣10萬元整,公布訴願人名稱及負責人姓名。
Thumbnail
去年因為一連串的METOO事件,促成性平三法的大修法,跟勞動法令最相關的性工法,也把性騷擾的部份做了大幅度的翻修。這次的大修法在113年3月8日婦女節的日子施行,這篇短文就針對相關的幾個行政命令簡述內容。
Thumbnail
明天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3年性別指數報告顯示,臺灣的性別平等表現排名亞洲第一。不過,同樣是2023年,臺灣發生#MeToo運動,從政界到媒體界,從校園到藝文界,許多案例被披露。本集許律師將討論臺灣性平三法修法後對企業雇主的影響,並比較中國對性騷擾處裡的異同。
Thumbnail
去年在MeToo浪潮與社會輿論的關注下,立法院火速於112年7月底三讀通過性平三法修正,並將在今年3月8日正式全面施行。對此,現代婦女基金會於38婦女節前夕,提出對政府、雇主落實職場性騷擾防治法令措施的提醒...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延續前篇討論的內容這篇我們將從台灣性騷擾防治的歷史接者討論性騷擾法規現行可能存在的挑戰 (三)台灣性騷擾防治歷史 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過去在父權體制下的台灣男性被期望扮演主導和控制的角色,而女性則被期望成為順從和低調的個性。藉此,受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影響的台灣人,無論受害者是男是女都會因為受到社會眼
Thumbnail
只有女生才會被性侵害?性侵害只發生在異性間,同性之間不會發生性侵害?沒有抵抗不算性侵害?
Thumbnail
本文將解釋性騷擾救濟程序中常見問題,包括申訴程序、性騷擾類型和相關法律規定。透過本文,您可以瞭解如何提起復審、辨別不同類型的性騷擾案件以及應對可能遇到的救濟程序和懲處。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好地瞭解和應對性騷擾問題。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3月8日新修正的性平三法上路,對於勞工申訴性騷擾事件,雇主是否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至關重要,本案雇主雖啟動性騷擾調查,但調查期間忽略相關證據,草率結案。且過程中,容任相關人員說出「摸一下就叫性騷擾喔!」之輕率言詞。嗣後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新臺幣10萬元整,公布訴願人名稱及負責人姓名。
Thumbnail
去年因為一連串的METOO事件,促成性平三法的大修法,跟勞動法令最相關的性工法,也把性騷擾的部份做了大幅度的翻修。這次的大修法在113年3月8日婦女節的日子施行,這篇短文就針對相關的幾個行政命令簡述內容。
Thumbnail
明天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3年性別指數報告顯示,臺灣的性別平等表現排名亞洲第一。不過,同樣是2023年,臺灣發生#MeToo運動,從政界到媒體界,從校園到藝文界,許多案例被披露。本集許律師將討論臺灣性平三法修法後對企業雇主的影響,並比較中國對性騷擾處裡的異同。
Thumbnail
去年在MeToo浪潮與社會輿論的關注下,立法院火速於112年7月底三讀通過性平三法修正,並將在今年3月8日正式全面施行。對此,現代婦女基金會於38婦女節前夕,提出對政府、雇主落實職場性騷擾防治法令措施的提醒...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