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內觀之:宇宙運作的法則】

【十日內觀之:宇宙運作的法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常聽到要「順流」,意指順著宇宙法則生活,生活就比較不會顛簸與感到痛苦。

 

在接觸靈性書藉、量子力學、甚至人類圖相關領域時,都曾碰到過「宇宙法則」與「流」的概念。無奈我一直都沒有很明白,這個「宇宙之流」究竟是什麼?直到上個月我去了 #十日內觀,感覺自己似乎領悟了些什麼。

 

在某天的開示中,葛印卡老師說到:「事情有因就有果;種瓜得瓜。」

 

在宇宙法則裡,也許有些維度我還體會不到,但是在我能體驗到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中,#因果法則,就是一個相對好理解的概念,它也是自然界運作的法則。

 

 

你是否也覺得:因果法則?這很簡單啊!誰不懂?

 

是啊,我們都懂。

 

但多數人卻會無意識地「種下苦楝的種子,卻期待收獲甜桃。」而且,很可能你我就都是那多數人之一。

 

這麼說吧!

你有沒有見過,開口閉口總是在抱怨、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卻又無奈自己總是遇人不淑、哀怨自己是一個好人才卻總被糟踏?

 

你有沒有見過,會打小孩罵小孩、養育小孩時沒耐性,卻期待孩子長大後跟父母親近、期待孩子”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養育者?

 

你有沒有見過,以薪水小偷心態在工作的人,卻在老闆宣佈加薪於同事時,埋怨幸運女神不公的同事?

 

這些常見的日常情景,都是 #逆著宇宙法則在生活 的一種樣態。

 

不論是種下種子後疏於悉心照顧、或是為求一時方便只撒下順取取得的種子,都是「種下苦瓜卻期待神蹟顯靈長出甜瓜」的常見案例。

 

極其簡單的因果法則,放到現實生活中,卻讓許多人在沉重後果來臨時才悔不當初,甚至直到最後也搞不清楚,這些後果是由於自己當初有心或無意種下的因。

 

若是問:「那你為當時要何種下”苦”的種子呢?」

答案可能是:

因它好照顧不勞費心力

因它方便取得

因大家都這麼做、

又或者,沒有為什麼地…只因它是當時我伸出手摸著了的種子。

這些理由就是 #無明。

 

 

或許「宇宙法則」沒有那麼玄,很單純地就是:你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跟隨著一些後果。

 

有些後果也許無傷大雅,有些卻令你悔不當初。

有些後果有好處也有壞處,有些後果則是在行動之時難以預料的。

無論如何,在行動之前,先踩一下煞車,停一會兒問問自己:『這個行動隨之而來可能會有的後果是什麼?』也許在那一個當下,就會對行動的適宜性及彈性有更清晰的方向了。

 

沒有順手打掃習慣的後果

就是汙垢會積很厚變得很難清理;

打罵控制威脅小孩的後果

就是小孩會退縮頂嘴沒自信或與你很疏離;

大吃大喝又懶得運動的後果

就是體力會差身材會胖健康會出問題。

 

「無意識反應」的後果

就是人生會一直在雷同的議題和困境上打轉。

如果你覺得生活被困住了

也許「被困住」是“果”,想想可能的“因”是什麼?

找出並改變會造成這種結果的因,果就不再相同了。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因果法則

#種苦瓜不會長出甜豆

#高小露Lulu佳均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39會員
26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