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看完電影|PAST LIVES

    raw-image

    2023 8月


    《Past Lives》這個片名要如何中譯是我很好奇的,覺得它非常難翻到位,後來看到了台灣上映消息,叫做《之前的我們》。還可以。說不上喜歡,也無可厚非。在台灣上映之後,或許是剛好卡在芭比、奧本海默、怪物之間,它的關注度與票房可想有些難,但過去幾周還是有不小心滑到三四篇網路上追蹤對象寫他們去看這部電影;因此看到台灣翻譯的片名,但不知道為什麼以為看到的是《從前的我們》。還是真的有不少人打成《從前的我們》?看到劇照或第一行寫片名而認出是這部片的文章,就趕快閃開或直接重新整理網頁。難得指望很高的電影,想要專心一致的到時再看。加上題材很簡單禁不起事先爆雷。上映後很怕它一下就下映,在第一周抓了時間去看。

    幾個月前看到電影釋出預告與簡介資料時關注到它。看了預告後更加喜歡,從那時開始指日可待。

    它的故事很簡單,在講兩個曾經親密的小朋友長大後重逢的故事,融合了一點移民文化的背景,但重點是人。與選擇。看資料寫是導演人生的經歷就更喜歡,與更加感到值得一看。加上是一個韓國文化的電影故事在美國電影工業裡的生成,這個條件令人有興趣。由A24出品,倒是對這條件還好。


    實際看了之後;

    跟預期的觀感有落差,不知道該說是預告片做得太厲害,還是.......不知道。但老實說就算沒有那個化學感爆棚的預告片,本來就對這部片子很有興趣,尤其是導演生命經驗這個來源,整個就很有人味。

    那個人味令人想知道實際上怎麼了、會發生什麼事。儘管在預告片的時候看到三人的牽扯,就覺得,蛤..那就一定是那樣吧,主角女人應該最後就是誰都離開吧,感覺就會是被重新相逢的誤點,而影響自己長期虔誠的心志,然後發現一切都很脆弱;跟結婚的老公也沒什麼理由要繼續下去,就誰都不在一起。那種吧。就覺得這種劇情一定是悲劇啊。如果沒有死(這部電影是看不出來讓角色死的跡象,死了應該會很瞎),活著就是惆悵淒美孤單那種結局吧。幾乎就是一看就知道這兩人不可能在一起啊。

    就是因為一看就知道這兩人不會在一起,才會想看電影。好奇過程。──但如果這二十年後重逢的兩個大朋友真的戀愛結婚,也會很酷。──這也會是想要觀賞的技術操作。

    說回來這個跟預期的落差。

    (首先,有落差約莫理所當然,因為先前對它的好奇真的高過頭,這種狀況往往帶來失望,有落差是合理。)

    看的時候,出現幾次覺得,這部電影好沒深度 ....的念頭
    若干次閃過一排問號,閃過括號。就是,嗯,看的出來,果然是獨立製作?吼好不想這樣講。

    開場很爛,好罷,不想說很爛,很.....初級。好初級、好初級的手段做開場喔,剪輯沒有救到這部片嗎,並在看完之後可以話說回來:整部電影從開場第一句台詞到最後,整部電影的台詞都好尷好尬,好簡陋,好濾鏡,導演/編劇/演員講台詞像是在貼貼紙嗎……。

    開場的方式就已經嚇到,再來是台詞內容,開場第一幕有無關的路人在一旁講話,彷彿旁白的台詞,乾癟的真的要瘋掉,怎麼會這麼乾癟,這麼簡陋外殼,這麼沒有內容!怎麼會啦。究竟是因為英語不是導演的第一語言導致劇情與對白長這樣嗎。

    後來的乾癟、簡陋,我一直試圖想分辨到底是技術不純熟,還是這個劇情導演就是要觀眾感到角色的生疏尷尬。

    但還好沒有氾濫成災的回憶手法?耳目一新,沒有任何回憶手法敘事。在拙劣的開場過後,馬上就24年前的日子,再來是12年前,再來是24年後。相當相當直白的敘事方式,直白到覺得,好像可以來想一下,怎麼拼接可以讓敘事更穩更迷。當前的節奏,直白到有一點.....無厘頭。

    或許「無厘頭」就是看這部電影的觀感。好像說得通,形容得好。無厘頭。



    24年前主角的父親在房間抽菸,放黑膠,母親跟著抽,然後告訴了觀眾父母是藝術家跟電影導演;………就是有一點點反感,看到人物設定是文藝角色。就像所有以雜誌社為基底的日劇通常可以報廢一樣。(至今看過最棒的雜誌社日劇是《不知道也無妨》)

    12年後,主角女人已是成人(二十四歲),身為一個作家,還要去藝術家駐村;令人二度產生抵抗的生理反應。就是覺得太............單調了。後來在駐村的地方遇到她老公。老公是寫書的作家。主角女人是寫劇本的作家。

    看預告片時沒有想到女主人的角色設定是寫舞台劇本的現況,看到就覺得,好無聊喔。且整部電影對於三個主角的職業也沒有刻劃;可是在這裡面,算是重要的一塊吧。這又不算是「特殊個性、特殊癖好、特殊紀念日」型的電影,既然還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度日型電影,角色的職業現況就還是角色之所以成立的一個重要自我。

    整部電影根本沒有著墨角色的職業。只閃過一幕很模糊,彷彿舞台劇的排練現場、閃過一幕老公的新書發表會,作者在簽書,女人拿著咖啡推門進去。

    僅僅過場。

    後來老公問她,你不會跟他走吧,女人回他,我不會讓任何人打擾我的排練。

    就很沒說服力。因為事先沒有感受到這塊堅決心意的一席之地,儘管人物這樣回應是滿不錯的玩味對白,可是他這一個自然順口的心意卻沒有先前存在,所以又變成話術濾鏡式台詞了。

    類比的話,可能像是《誰先愛上他的》裡面的舞台劇很微弱一樣吧。這樣講是太粗鄙,但感受大概是那樣,只是要類比其空洞性。

    整部電影薄弱到,我覺得我在看,普通朋友。在看導演的生命裡面,跟一個可有可無的普通朋友,睽違已久的碰面。嗨嗨嗨,打招呼結束電影結束。沒有那一個特殊的人際之間的特別性,好,in-yun,電影想要用這個語彙,卻沒看到特殊的in-yun之間的氣質。只有最後的酒吧,他們終於正常對話的後面,有覺得好像深一點了。好像有進去一點點了。

    在那之前的人際之間很混水摸魚的對白互動,不知道到底是意圖讓觀眾感到兩人的生疏尷尬,還是僅為編的很水。

    主角女人對男人的心境,感覺很遙遠。有點困惑,如果是一個很重要的對象,雋永的記得,依戀的記憶,怎麼會是這樣破題:女人在移民12年後,成為了寫劇本的藝術家還要駐村,他在家裡一邊跟母親講電話,一邊在電腦上查以前認識的同學,驚呼誰誰誰現在是律師耶,也在紐約,賺一堆錢,喔,然後想到還可以查一個人,那個誰啊,「我以前不是很迷戀一個男生嗎」「他叫什麼名字啊」女人問?

    .......以尋常的人情而言,這種隨口一提的忽然想起誰的名字,應該是什麼記憶力比賽,要想出小學四年級的導師叫什麼名字吧。這部電影不是設定是十幾歲時相互依賴的、在生命裡有一席之地的深情對象嗎。也才過十年會忘記對方叫什麼名字。有這麼不重要嗎?真的要用這麼廉價的方式出場嗎。跟電影開場的手段一樣,些微驚嚇。

    台詞會確立他們的關係。被這樣忘名、順便才想到,讓人疑惑這部電影是在講,深情愛人對嗎。

    除了名字被隨便的想到,24年後男人終於來到紐約和她見面,那天她回家後跟老公說,「你說的對」『我說的對?』「他的確是來見我的」。聽起來超像是跟蹤狂....... 這真的是導演想要讓觀眾感受到的嗎... 不是吧.... 真的好困惑。關係到底是怎樣。一直好像在推翻說他們兩人其實沒有那麼親愛珍惜。



    預告片很精美,整部電影像過場。全片沒有更進一步。而預告片裡達到的滿溢的化學感在電影裡,完全消失。不管是所謂青梅竹馬的男人女人、或是女人跟老公之間。所有親密關係的設定,雙人之間都好真空。看電影也不確定他跟老公的關係是......愛?為了綠卡?(女人有一個台詞說自己為了綠卡而想盡快結婚)

    這部電影很簡單,人物就三個,命運就那樣,大方向知道,所以想看的是大方向的預設裡面,人做的選擇。看電影不就是在看角色做選擇?感受不到角色做選擇。好像全部都推給命運,推給語彙in-yun,而結了婚又不是不能離婚,幹嘛要那麼輕浮,把結婚說成過世似的緬懷。他們面對的都不是不可逆的東西,卻要直接就悲情的說再見。完全沒有任何情感,直接進入緬懷的步驟。

    這是失望的部分。莫名其妙的「接受」,但即便「接受」也是一個選擇,可是通盤沒有人做選擇,說不上是「接受」。就是一個沒有涵義的電影,角色建立失敗,劇情拼接的直白,然後結局.........跟我想的不一樣。來到結局時,我想,這裡是,結局嗎,是嗎,拖很久,然後結束。好。這裡是結局。

    結局有意思,但沒有道理。看完會有一點,到底看了什麼的心情。可是結局確實是有意思,因為意料之外,只是沒有被打動。畢竟哪裡都沒有愛(的感覺)嘛。

    然後原來兩人不是二十年後才「因緣相逢」。分開十二年後就連絡上了。所以就是,兩人的發展真的有必要包裝為壯烈嗎。有一點點感覺被騙。先前接收到是一個分開二十年,因緣相遇的人生。

    有被打動的是,十二年後在網路上保持聯繫時,他們24歲,還是小孩子。二十四年後,他們36歲,是無法否定的大人了。

    這是角色交談時有講的概念,這個時間歲月的人生概念,有點動人。(但很短暫,不是重點概念)




    看電影前好奇的是,劇情會讓兩個人怎麼重新相遇?畢竟重點是「巧遇」,分開二十年要因為什麼緣故,而巧遇,而重新相遇,不管是什麼理由都會狗血但都是故事命脈吧,這是事前沒辦法絲毫猜測的謎底。

    結果謎底,令人失望,應該說,他們的重新相見歡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前讀劇情資料,好奇其細節,會多煽情,會如何煽情,並會怎麼處理那個狗血。因為覺得狗血是必然啊,要讓兩個分開二十年後的人「因命運而重新相逢」不是很誇張嗎,而且有趣。

    覺得這簡單的人物角色、劇情大方向(而且又是導演的經驗改編),不應該是這個虛弱的模樣,見面就說是深愛、回國就說成失戀,太嚴重了。《Past Lives》是一部在講小學朋友開同學會的電影。船過水無痕。沒有感受到愛。



    -
    關於文章首的圖片-

    很想要選那些被反覆使用的美好照片,可是對於電影的情感實在不符合那些美照。這張路人款海報是相對而言最接近真實觀感的劇照。

    評分:5/1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