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7
小編特別精選了15則新聞,本次分成三大單元分享給大家:
(一)夏日健康新聞、(二)肺部相關疾病、(三)慢性共病
另外加碼,近期非常推薦的展覽-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巡迴展資訊,快來收聽這集吧!
6月份沒有錄影,趕緊來跟大家更新近期健康新聞
今年夏天特別炎熱,除了容易中暑外,也可能引發腦中風!
快點影片看看是怎麼回事~
最後來分享挺挺【以動保挺野保】,這個富有教育意義活動
邀請喜愛動物的大小朋友,相揪去剝皮寮看展~
《本集重點》
📍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巡迴展
📍夏不只易中暑,也會腦中風!
📍激烈運動後竟出現血尿?醫: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小編開場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在那邊,我們這一集要進行的是「小編選新聞」,小編選新聞的用意,就是大家可能家裡有訂報紙、訂健康雜誌,或者會看一些健康新聞,你可能不會有任何需求,所有資訊都要看,因為我們是工作需求,本來就會把這些都看完,所以小編選新聞就是希望,既然我們都看了,不如我們來幫大家選出,這一陣子比較重要的新聞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大家的媒體選擇,或者是著重的方面比較有限,可能會漏掉一些比較重要的健康動態,當然如果是我們來選,可能也不是百分之百滿足您的需求,假設您可能對某一個疾病特別關心,但是這陣子如果沒有重要的新聞,也有可能會被我們漏掉,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從我們的角度,提供大家比較重要的健康資訊。
▓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巡迴展
第一條說健康資訊,第一條馬上就不是健康資訊,第一條其實是小編私心選出來的,而且它事實上是一個活動通知。
從2023年8月1日開始到8月27日,整個8月,在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這裡面會有一個展覽,展覽主題叫做: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巡迴展,如果大家是我們的忠實聽眾、觀眾、讀者,我們一直討論很多動保相關的新聞跟議題,所以這個展覽小編會特別想要推薦給大家,邀請大家去看。
如果大家稍微還有一點點記憶力,其實這一陣子在動保界跟野保界,就是野外動物的保育,有一個很大的議題是政府的一些法令,引起所謂的遊蕩犬熱區移除,這些相關的新聞、議題本身非常複雜,小編也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高度去討論這個議題,但是這個展覽試著用一個比較溫暖的角度,去告訴大家,或許它的解決方法非常的簡單,需要很多人的幫忙,所以邀請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如果你家裡有小孩的,我們格外的歡迎,因為主辦單位叫挺挺,它們在剝皮寮辦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22年辦過石虎展的活動。
石虎展是挺挺它們辦的活動,現場非常富有教育價值,而且素材非常適合跟小朋友做分享,所以如果您家裡有小孩,非常建議大家利用這個機會,去到展場去做學習,我覺得一定會得到很滿意的結果,因為它用比較溫暖的角度,同時在討論動物保護跟野外動物保護的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照理說不應該有衝突,但是在台灣就演變成衝突,這也是這個展覽會發生的原因,但是它沒有要著重在衝突點,所以不用擔心小朋友壓力會很大,反而是會獲得很多的消息。這個活動事實上有非常多的單位參與,包括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台灣穿山甲保育協會、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我才念到一半而已,還有非常多的單位都有參與,就我所知在剝皮寮,不會是一個像世貿那樣子狂大的一個展覽,但是這當中的教育內涵是會非常豐富,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
剝皮寮是每個禮拜一休館,所以它的展覽是從 8月1號開展至8月27日,每個禮拜二至禮拜日的早上11點到下午6點,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
【延伸閱讀】 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巡迴展📌https://lihi3.cc/3dEpq
▓夏不只易中暑,也會腦中風!
最近大家覺得很熱嗎? 真的是有熱,剛好小編有朋友正在泰國遊玩,他說泰國比台灣還舒服,怎麼回事了呢? 我們不要講台灣很熱,我覺得是台北的悶、濕度很高,熱的很不舒服,但是溫度是真的很高就對了,在這樣子的氣候下,有一些相關的健康新聞也就跑出來了,所以利用這個時候,好好的跟大家做分享,小編不會逐一跟大家過每一條新聞,但是我們會把每一個連結都放在下面,包括中暑應該要怎麼面對的事情,也包括熱衰竭這些相關新聞,最後還有牽扯到一則叫做登革熱。
媒體: 元氣網
標題: 盛夏不只易中暑 也會腦中風!夏日中風4原因,狂喝手搖飲要當心
小編用這一則來跟大家做第一則的分享,我覺得它談的滿完整的,這是來自於元氣網,在7月17日的新聞,不知道為什麼,它還要cue一下手搖飲非常有趣,但是這則新聞的最後面,它就有把夏天會出現的熱疾病做了一個整理,我先從熱傷害總共有四個疾病,分別是: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中暑。
這四個疾病比較輕微的是「熱痙攣」。再來慢慢變嚴重叫「熱暈厥」,你就會暈到,可能暈了還算小事。有一個叫「熱衰竭」,也就是說你體內已經有衰敗的狀況會發生。最後最嚴重的叫「熱中暑」,它是影響程度最大的,是有可能會造成死亡,
天氣熱流汗就多,如果你沒有適時的補充水分,就會造成水分的不足,這是造成這些熱傷害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容易發生的原因,就是我們頻繁的進出冷氣房,如果外面溫度非常高,大家進入室內就馬上希望它冷一點,這以前我們在講中風的時候就講過,如果溫差太大,是容易造成中風的,所以頻繁的進出冷氣房,又加上水分不足,是很容易造成熱衰竭的狀況。
這邊要特別再提醒一下下,就是大家好不容易在疫情之後,也就有戶外運動的生活,你要知道運動還是可以照常,但是運動後的水分補充,以及運動時的身體表現,自己要格外的關心,尤其是在氣溫比較不友善的狀況下,這則新聞它仔細的帶著大家,看過這些相關的成因,並提醒大家,如果你流汗又沒有補充水分,你的心血管問題就比較容易發生,尤其你本身已經有三高就要格外注意;另外中風這件事情,大家千萬也不要輕忽,因為大家都以為天氣冷,才會中風,事實上在夏天,我們太頻繁的進出冷氣房,這個時候你的血管膨脹又收縮,如果血液裡面雜質多,堵塞的狀況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中風,所以這則新聞也教了大家,怎麼去分辨所謂的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中暑、還是是中風了,有一個非常基礎的關鍵點,就叫體溫,體溫就是判斷你是因為熱傷害,還是因為中風而造成的身體不適。
中風自我檢測「微笑、舉手、說你好」
回到中風這個主題,我們在節目分享過非常多次,簡單的自我判斷中風的一個方式,叫做「微笑、舉手、說你好」。所謂的微笑、舉手、說你好,是因為我們人分左、右腦,中風通常不會是兩腦一起發生,當然確實也有這種案例,但是聽說全球這樣子的案例非常少,通常一定是左腦或右腦發生,所以左腦、右腦各操作一半的區塊,而你身體的表現就會是分半的,我們從臉部來看,你平常在微笑,如果中風的時候,你的笑就會癱掉一半,沒有辦法笑得很自然,再來是我們用嘴巴在講話,嘴巴一半癱掉之後,你講話也會變得不順暢,甚至是講不出來,這是因為血管塞住了,原本的思考邏輯也受到影響,所以在微笑跟說你好就變得很不自然,這是我們停留在臉部的情況;另外往下到軀幹的部分,就是將手平舉,如果你的手是沒有辦法平舉的,它會直接掉下來,這就表示可能有中風的狀況,但是你千萬不要只有試一邊,你要再試另外一邊,因為不太確定是那一腦發生這個狀況,所以兩邊都要試試看,至於舉手會抖可能是其他的問題,但是中風就是手無法舉起會掉下來,所以在夏天,中風是另外一個小高峰,這裡把中風跟中暑的差別告訴大家,這也是必要的。
【延伸閱讀】
2023/07/17 元氣網/盛夏不只易中暑 也會腦中風!夏日中風4原因,狂喝手搖飲要當心 📌https://lihi3.cc/bgvhn
2023/07/11 康健/熱衰竭是什麼?和中暑差別?熱衰竭症狀及緊急處理3招
📌https://lihi3.cc/gMzc7
2023/06/20 早安健康/中暑該怎麼辦?詳解如何預防中暑及中暑後吃什麼和喝什麼緩解 📌https://lihi3.cc/Cf5xo
▓激烈運動後竟出現血尿?醫: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媒體: 健康醫療網
標題: 激烈運動後竟出現血尿?醫: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最近剛好中暑新聞還滿多則,其中中暑的熱傷害,小編在這邊特別小心提醒,為什麼我剛要提醒有在運動的人,因為熱傷害會有一個特殊的狀況,叫做橫紋肌溶解症,這表示你運動前後沒有適當的水分補充,以至於造成的傷害,已經傷害到肌肉組織,也就是橫紋肌溶解症,所以要特別提醒,夏天有運動習慣是很好,夏天也可以正常的運動,但是要留意一下,像是正中午出去跑步,有沒有適當的休息,適當的補充水分,你要知道炎熱的夏天,照理說你的做法,就要跟天氣比較溫和的時候不一樣。
【延伸閱讀】
2023/07/11 健康醫療網/激烈運動後竟出現血尿?醫: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媒體: ETtoday新聞雲
標題:本土登革熱燒!台南首見重症、高雄女嬰確診「5年來最小個案」
緊接著在夏天大主題下面,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登革熱這件事情,登革熱小編不多說,因為說真的這個行動只能回到大家手上,最近的新聞也談很多了,大家也都知道,台灣登革熱發生量,是逐年在增加當中,今年也一直在北移,如果大家還記得新聞報導,就是登革熱的案例一直在往北跑,能做的事情就是大家小心防蚊,出門去野外國家會建議你穿比較淺色的衣服,另外我們也不要造成是登革熱病媒蚊的飼養者,不要當這種飼主,所以盡可能讓家裡的容器,它是沒有蓄水的狀況,家裡附近的環境也稍微留意一下下,這可能在都市裡面比較難,可是像小編的老家在鄉下,旁邊如果有一塊空地有積水的話,其實真的不太會有人去管它,可是這很有可能變成病媒蚊孳生的地方,講鄉下不太對,但是我真的覺得,有很多老人家是很勤儉的,他會勤儉到使用過的水是捨不得倒掉,大家有遇過這樣的人嗎? 像吳爸爸就是一個,小編又出賣吳爸爸了,吳爸爸就會覺得,洗碗的水應該要留下來,等一下可以沖廁所、洗衣服的水可以如何等等,這就是溫良恭儉讓,我的意思就是說節儉,真的是傳統美德,但是就是要留意一下,如果存的水會存很久,也不見得有其他幫助,或許存水這件事情要留意一下,尤其是戶外的存水,就很容易造成其他的問題,但是談這個的同時,小編的心理又稍微小小的在滴血,原因是因為有這些存水的習慣,或者是不小心的存水,很多流浪的狗狗,牠們才有乾淨一點點的水可以喝,要不然牠們的水源,其實不是很充足,這是不是很兩難,但照理說,狗狗就不應該在外面流浪好不好,就講到這裡為止,免得後面又另開了一個篇幅,以上是最近比較熱,夏天應該要注意的相關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
2023/07/11 ETtoday新聞雲/本土登革熱燒!台南首見重症、高雄女嬰確診「5年來最小個案」
📌https://lihi3.cc/4OXSQ
這集蒐集跟肺部相關的新聞
什麼~印表機粉塵也會傷肺(我要離遠一點
小編要說,肺癌如果早期發現是有機會被治癒的
但往往會忽視定期檢查,發現時卻已是晚期😫
本集真的很感謝#國健署長吳昭軍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
一直在推廣定期肺部的篩檢
大家也要記得定期作健檢,隨時掌握身體狀態。
《本集重點》
📍台灣人不怕肺癌?公費篩檢 僅1成民眾來用
📍工作環境藏傷肺因子,逾7成高風險者不知
▓台灣人不怕肺癌?公費篩檢 僅1成民眾來用
媒體: 三立新聞網
標題: 台灣人不怕肺癌?「超強LDCT公費篩檢」僅1成民眾來用 逾500人確診
台灣人不怕肺癌?不要等生了病之後,才開始來認識疾病
接下來這個單元,都是跟肺部疾病有關係的,剛好這一陣子相關的新聞非常多,我先提這一則來自於三立新聞網,在7月3日的報導,為什麼我想要先提這一則,因為我常會覺得,台灣健康教育有一點點問題,我們都到了生了病之後,才開始來認識疾病,到那個時候就是哭天喊地,如果有時候遇到比較嚴重的問題的時候,又會心情很不好,又要發洩情緒,所以就會把它發洩給醫療人員,可是事實上不是他們的責任,是我們自己讓疾病產生,也或者是忽視一些相關的因素而造成疾病,可是你當下情緒滿滿,又沒有辦法發洩,因為在教育上就出了問題,所以小編也是試著怪教育部,但這樣也不太應該,因為很多人在健康問題上,非常仰賴其他的人,反正健保也做得很好,所以我好像生了病之後,就會有一堆人照顧我,可是事實上,自己身體的主導權這件事情,其實真的應該要抓回來,我們不曉得隨著世代的轉變,這件事情有沒有在改變,因為新世代的運動習慣,真的比較好,可是他們的運動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美觀,這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就是為了健康在做準備這件事情,在台灣幾乎是零的,如果我們一天到晚講,自己處於在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我們的健康意識真的太晚才開始,甚至我們就是仰賴政府,即使政府非常有心有力,做了一些作為之後,大家還是等著別人來找你,自己要付出行動這一塊,一直都非常的薄弱。
這則新聞我看的有點激動,因為我最近剛在大力地稱讚我們公司,因為公司在這幾年員工健檢裡面,加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LDCT這個項目,員工是不用在額外加錢,我真心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非常感謝公司這麼關心我們,因為我們這群人的年紀跟條件,幾乎都還不是政府開放公費篩檢的對象。
「超強LDCT公費篩檢」僅1成民眾來用 逾500人確診
目前政府開放的公費篩檢,是國健署長吳昭軍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一直在推廣的定期肺部篩檢,這些人做的這些事情,真的是對台灣民眾非常有意義,只是目前開放的對象沒有很多人,它的條件稍微有一點高,也就是說全台灣只有50萬人有符合資格,可是這50萬人裡面,經過1年的實施,只有5萬人去用,其實根本就不珍惜這件事情,或者是他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早期發現肺癌,9成的病人是可以被治癒的
台灣所有肺癌的發現,從這則新聞裡面有一個數字叫2分之1,但是小編從別的地方有看過更高的數字,是4分之3的肺癌病患,發現時都已經是晚期肺癌了,這就表示說它其實沒有被早期發現。而晚期肺癌後面,就是為什麼肺癌故事,對大家而言這麼血淋淋,這麼有戲劇性,為什麼肺癌故事都這麼慘,講直接一點點,為什麼大家一聽到肺癌,就呼天喊地,大部分原因就是發現時幾乎都是晚期了,晚期確實在治療上,大概就是考慮適合什麼樣子的治療,能拖多久的問題了,已經不是在做治癒上面的討論,可是事實上,如果你早期發現肺癌,9成的病人是可以被治癒的,可以擺脫肺癌患者這件事情,可是晚期發現就沒有辦法了。
定期肺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政府在這點上真的也算是有投資,雖然小編先前也攻擊過補助不夠大,當然就貪心了一點,希望多一點的人來享有政府的補助,可是政府就算有補助,真正需要的人,並不知道要去用,或者是不知道這個很珍貴要去用,也或者根本就是忽視他要去用,所以最後這50萬人裡面,總共有49508人去使用,而從這裡面發現了531位確診者,所以肺癌篩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在沒有到非常嚴重之前,你身體大概都感受不到異樣,所以經過篩檢可以早一點發現肺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家族有癌症病史,自身要多一份警覺,肺癌篩檢不能少
報導裡面有一個特別的資訊,如果是早期發現的話,存活率是會比較高的,所以被確診的531人裡面,有85%是早期肺癌,這表示這85%還好有去做,因為早期肺癌是可以很快的就做處理,後面還是很有希望;另外這531人裡面中,有396人是所謂的癌症家族,也就是說家庭成員曾經有人發生過癌症,現在就開始把它叫做癌症家族,為什麼要把這個名字和這一群人框出來,這是因為這一群人發生癌症的機率是高的,因為531人個案中有396人具有肺癌家族史,這比例非常高,所以如果你的家族或親屬有發生過癌症,你自己要稍微比別人在提高警覺一點,另外確診個案中有118人是重度吸煙者,這也表示吸煙這件事情的高相關度,也還是一樣非常高。
發現異樣,定期追蹤很重要
這樣說起來好像大家就等篩檢,事實上也不是,也有一些人去做了篩檢,比如說像我們公司會有健康檢查,透過X光或者是內視鏡,發現有些結節,你就會聽醫生的話,三個月後再去檢查,因為他要觀察結節有沒有改變,很多人都有這種狀況和經驗過,很多人就是3個月後發現好像沒變,他就以為沒事了,醫師楊政達就特別提醒,曾發生過個案發現肺結節,3個月內沒有明顯的變化,就沒有再定期追蹤,可是在1年半後,他就變成是一個呼吸困難的末期個案,也是有這樣的案例,所以如果一旦發現異樣,後面的定期追蹤也還是不能少。
小編先用這一則,來做整個肺部專題的開頭,因為這則新聞,小編自己看了之後覺得,怎麼會這樣! 看了心情有一點不是很好,會覺得大家其實應該要多多把握,因為我真心覺得,雖然在台灣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很多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有心在做的人還是不少,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每一個人的行動上面。
【延伸閱讀】
2023/07/03 三立新聞網/台灣人不怕肺癌?「超強LDCT公費篩檢」僅1成民眾來用 逾500人確診
📌https://lihi3.cc/zt4XO
▓工作環境藏傷肺因子,逾7成高風險者不知
媒體: 聯合新聞網
標題: 工作環境藏傷肺因子 逾7成高風險者不知
環境中PM2.5小心就在你身邊
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在肺部這個專題裡面,這幾則新聞非常有趣,首先是來自於聯合新聞網,因為我們6月沒有錄影,所以這則新聞是6月的一條新聞,我們都知道PM2.5是傷肺的,過去新聞報導PM2.5,已經證明是致癌原因這件事情,而且是被台灣的學者發現,也已經發表在國際的重要期刊上面,是台灣之光,但是相對地,台灣的肺癌也非常的嚴重,PM2.5已經是跟肺部疾病和癌症連上關係了。
但是我們對PM2.5的認識還不夠多,報導中指出這個懸浮粒子,發現竟然是辦公室內的印表機粉塵,它也是屬於PM2.5,小編以後印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站的遠遠地,結果這則新聞更狠,他寫的是說,坐在印表機旁邊的人,不過我們說真的,像小編現在報新聞的時候,是拿著印出來的新聞,因為用紙本看比較快,要不然我們現在盡量無紙化,可是有一些行業,根本就沒有辦法無紙化,比方說財務或者本身就是印刷公司,對於粉塵大家一定要特別留意,因為它屬於PM2.5的因子。
另外它提到車輛廢氣,交通空汙我們曾經提過,我們都講說在馬路上或者是停車場,可是我們很少提到,如果你在家中的車庫暖車,這些車輛廢氣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它下一個提到的叫警消,像消防員每天必須確保臨時出動一切正常,所以他們每天都必須按照時間,規律的去發動消防車及相關設備,在那個的時候,其實人跟車子是連在一起的,可能車子正在發動,他就在旁邊做其他的檢修或是什麼,這對他們也是一種肺部的傷害,更不要講警務人員,萬一他是交通警察或義交,根本就是站在空汙的正中間,當中還有提到的是外送員,或者是需要騎著摩托車在外面跑的,這些其實都是高危險族群。
新聞提到無論室內或室外,汽機車廢氣、工廠廢氣、粉塵、PM2.5懸浮粒子的環境,其實傷肺因子是很多、很高,如果PM2.5多,就會引起肺部的發炎,逐步的演變成所謂的肺功能受損,有可能演化成疾病,包括走路、運動、上下樓梯都會有困難,我們也知道肺部功能喪失,是會到失能的狀態,就必須要臥床,這是相當嚴重的。
肺功能檢測,是呼吸器的檢查,不要再講X光了
另外這則新聞也特別提到,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暨胸腔內科教授李岡遠指出,有很多人會說: 有啊,我有去做健檢,公司健檢的時候,我都會做X光檢查。李教授就特別提醒,X光不能取代肺功能檢測,這件事情大家要知道,所以肺功能檢測,還是有它單獨存在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真的就是受到了損傷,肺部慢慢就會產生疾病,當然是不同嚴重性,這就包括肺阻塞COPD、氣喘,甚至是肺氣腫,還有肺纖維化,還有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肺癌,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務必留意,醫生建議的肺功能檢查,講的不是X光,不要再講X光了,肺功能檢查就是呼吸器的檢查,醫生建議是每年一次,如果你是高風險的族群的話,應該要更頻繁地接受肺功能檢查。
【延伸閱讀】
2023/06/13 聯合新聞網/工作環境藏傷肺因子 逾7成高風險者不知
📌https://lihi3.cc/IvwJa
警消人員主要死因,肺炎排名第三!
這些辛苦的警消人員因值勤,在馬路上吸廢氣,廟會鞭炮煙霧
就算有戴口罩,也很難防止空污
我們感謝這些議員,為警消人員站出來爭取權益
希望警消人員的健康,可以好好地被重視💪
《本集重點》
📍基層警消比一般人折壽6年,政府三錯誤造健康受損
📍警消狂咳痰 議員籲:須納「肺功能檢測」
📍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
▓基層警消比一般人折壽6年,政府三錯誤造健康受損
媒體: 聯合新聞網
標題: 基層警消比一般人折壽6年 政府三錯誤造成警消健康受損
在肺部這個專題裡面,我們在健康新聞看到市議員是不正常的,但是這則新聞是三位新北市的市議員林國春、呂家愷、廖先翔,他們聯合召開了一個記者會,主要目的是透過媒體,請大家重視基層警消的健康,同時也是向主管機關喊話,為基層警消爭取他們應有的健康福利。
小編覺得很感動,所以一定要先謝謝這三位市議員,從健康層面去關心一些台灣民眾,當然肺功能跟很多不同的族群都有關係,但他們這一次主要是為警消來請命,大家也可以聽聽看,或許我們的狀況跟警消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最主要他們提出的論點,是發現我們的警消的平均死亡年齡,其實比一般人還要低,也就是說壽命是比較短的,不知道是壓力過大,或者是工作職場上有一些隱藏的傷害分子。
其中市議員就有特別提到,有很多的警消的肺都爛了,包括他們在外面執勤,就要6到8小時,一天到晚都在吸廢氣,當中也有提到廟會鞭炮,因為只要有廟會活動,警務人員都必須要去支援。可是事實上,在他們的健康狀況上面,政府根本沒有足夠的配套,以及關注度不夠,其中呂家愷市議員表示,警消人員主要死亡原因,第三名本來就是肺炎,第二名竟然是肺部功能嚴重損傷的一些,呼吸道系統的相關疾病,這也就表示呼吸道的疾病,對警務人員的生命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
新聞又繼續講說,可是問題真正出在哪裡呢? 就是現在這些警務人員,他受到肺部影響的因子這麼多的同時,現在所謂的健檢的補助其實並不完整,也就是說第一個是費用不高,第二也沒有強制要求肺功能檢查,這就是真正問題點的存在;我們剛剛提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因為政府既然願意支持LDCT給一些高危險分子,為什麼不在警消他們應有的權利上,也補助一下,原因是因為,肺功能檢查的費用跟LDCT比起來是相對是便宜的,其實一次的LDCT,可以做到10次左右的肺功能檢查,也就是說這顯然不是財務的問題,應該是關注度的問題。所以在615警察節前夕,這三位市議員就特別出來關心,警消人員他們正面臨很大的隱藏性傷害因子,政府應該要看到這一件事情,去調整對警消人員在健檢相關的補助跟法規。
當然我們把議題放大來看,先前也常講粉塵相關的業者,其實是非常多的,如果還在寫粉筆的國小老師,像小編的二姐是國小老師,我那天很認真的問她,妳還會用粉筆嗎? 她說:誰還在跟你用粉筆,現在一切都在平板螢幕上。但是好像還是有,因為小編的家,在岡山外圍一個小地方叫彌陀,我家對面是國小,我就看得到他們都還是在用粉筆,勞工也是粉塵業者,或是建築水泥工更是超大的粉塵業者,再把剛剛印刷業也加進來,這些都值得被關注。
空汙我們講過很多,空汙也還包括家庭空汙,家裡面你把空氣都悶著,這不是一件好事情,還有油煙也都是非常嚴重的影響分子,我們今天不老調重彈,但是就是特別藉由這三位市議員,去關心警消人員的健康問題,我們也一起來看一下,因為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族群,需要被關注。
當然看市議員辦的這種政見發表的相關訊息,其實是非常精彩的,他們其實很會做slogan,警察是人民的靠山,但是其實早已走山,類似這樣子,非常建議大家務必點進去看這一條新聞,我真覺得,他們在訴求事情,要爭取民眾的同意跟認同的時候,他們的話術都好有參考性。
【延伸閱讀】
2023/06/13 聯合新聞網/基層警消比一般人折壽6年 政府三錯誤造成警消健康受損 📌https://lihi3.cc/R1W8x
▓警消狂咳痰 議員籲:須納「肺功能檢測」
媒體: 聯合新聞網
標題: 警消狂咳痰 議員籲:警消健檢須納「肺功能檢測」
警消人員這一則,聯合新聞網有跟著做追蹤報導,它特別提到一個數字,如果是10年資歷以上的警消人員,都會發現有咳嗽跟痰的問題,這就是標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症狀,不過因為咳嗽跟痰,幾乎是所有的肺部疾病的症狀,也就是說有痰出現的時候,像感冒也是會有痰,但這就是肺部疾病,可是痰是怎麼發生的,痰其實是身體裡面的白血球,去跟別人打架或死掉的屍體,痰是身體裡面的免疫系統,去跟病毒打架必須是一大群湧上去,所以一定會死掉,所以痰我們就是要把它排出,如果你有痰,表示你的身體是有東西在打仗的,這是一個很清楚的概念。
聯合新聞網文中有特別提到,目前警消人員的健康檢查,只有常規的血液跟尿液檢查,肺部檢查也只有X光,所以沒有肺功能檢測的加入,所以也是在呼應上一則市議員為警消爭取健檢補助的報導,也呼應我們剛剛特別提到李岡遠教授所說的,X光沒有辦法取代所謂的肺功能檢測;同樣的我們在肺部疾病,從傷害肺部的因子提到了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要稍微帶到肺纖維化,這則倒是一個好新聞,雖然它是在討論一個醫院系統的關係,小編特別需要把它提出來,是覺得我們大家從這個系統的改進,為什麼它對病患有幫助這件事情,還是有參考價值的,所以我們自己可以意識到說,我們自己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行動,我不敢奢望小編在那邊,會引動其他的醫療系統,跟著做這一方面的努力,但是如果可以的話也不錯。
【延伸閱讀】
2023/06/15 聯合新聞網/警消狂咳痰 議員籲:警消健檢須納「肺功能檢測」📌https://lihi3.cc/5ELSk
▓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
媒體: 聯合新聞網
標題: 「既難、又重、且罕」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
這則標題感覺裡面放了很多的訊息,這是來自聯合新聞網,在7月12日的報導,這則新聞一開始是說,有一位固定在免疫風濕科追蹤的皮肌炎患者,他今年3月開始,就出現比較容易喘的狀況,所以從免疫風濕科到了胸腔科就醫,經過持續的追蹤之後,就發現患者的右下肺,肺的右下部,其實已經發生纖維化的病變,需要持續的使用氧氣治療,也把患者轉進了台中榮總,在2021年成立全台首創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重點是整合照護這件事情,而這一位患者,目前的肺功能已經有進步一成,表示這對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所謂的間質性肺病,它其實是肺纖維化,基本上現在是有兩種:
第一種叫做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就是找不到原因,你跟我都有可能忽然有特發性的肺纖維化IPF。小編以前很常在講一個題目,就是你如果去耳鼻喉科,或者去醫院被人家聽診的時候,你要留意醫生有沒有幫你聽後背,原因是因為肺纖維化,那個肺的聲音叫爆裂音,只有從後背聽得出來,所以如果你的醫生,都有幫你聽前胸跟後背,你可以問問看,他知不知道什麼叫肺纖維化,如果他知道,你一定要扒著這位醫生不放,因為你每一次去看醫生的時候,他就是會幫你關心,你有沒有其他的問題正在發生,這種就叫良醫,這種醫生就一定要好好把握。
第二種叫做間質性肺病(ILD),就是肺部會像纖維一樣就脆掉,很像菜瓜布肺,所以肺纖維化又叫菜瓜布肺。簡單的前情提要,間質性肺病的發生,有幾類人其實是高風險族群,其中就是包括免疫患者裡面的硬皮症、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總共有五大類的免疫風濕疾病的患者,他們剛好都是肺纖維化的高風險族群,所以如果你被診斷是這一群患者的時候,現在比較先進的醫學,都會鼓勵你要開始做定期的肺功能檢查,因為這一群患者在處理外部表徵的同時,其實它的內部也在轉變,可是過往都比較少注意到這件事情,現在應該要開始留意。
所以這則新聞報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它其實是免疫風濕科裡面的一個皮肌炎的患者,開始出現肺部的狀況。大概的解說,怕大家前面聽不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它的價值,它的標題叫做,「既難 又重 且罕」,第一個是因為這個疾病真的不是很常發生,所以大家很容易忽視它,也就是說你每天都要喝水的時候,你知道你要喝水,可是你一直都沒有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你很難想象,自己正在發生這件事情,然後發生的時候,中心從小編的角度來看,它特別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一旦發生,它的病程走得非常快,所謂的病程就是發生後到死亡中間,這其實是很快速的速度,如果你沒有適當的處理,沒發生就沒發生,可是一旦發生蹦一下就到最後1秒了,所以真的沒有辦法好好處理一些,該跟親朋好友處理的事情,大家可能也還沒有心理準備,準備好身邊有親人的離開,所以這個疾病非常要留意的的點在這邊,就是它可能沒有發生,也不是很多人都會發生,一旦發生就咻一下,就會非常嚴重,很快就會到最後一段。
所以中心就是本著這種精神,你認真想想看,就從剛剛的資訊裡面,它其實是免疫風濕科、胸腔科,免疫風濕科的醫生,如果沒有幫這位病患去關心他的肺部功能,就不會到胸腔科,就沒有人真正照顧他這一塊相關的問題,所以這也是中心一個很好的概念。
大家認真看,他們整合的力道非常的強,總共整合了9個科部會,包括了復健科、營養師、放射科、病理科、胸腔外科,跟個管師,也就是說醫院投入的資源是非常高,一旦你是這個高危險群,他們就把你納入聯合整合中心,用9個科部的力量在關心著你,確保您整個的病程當中,是得到最好的效果,不會因為自己不知道要去看別的科別,或者是科別之間都很忙,我們都知道醫生其實看診的時間,也都非常的忙碌,如果沒有幫你多發現一個小症狀,說真的不能怪他們,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聯合整合中心就是想要解決這樣子的問題,當然這個整合中心,也是因為肺纖維化這個疾病,最近的治療的發展比較多了,所以開始就有整合中心的出現。
【延伸閱讀】
2023/07/12 聯合新聞網/「既難、又重、且罕」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
📌https://lihi3.cc/Ld101
【延伸閱讀】
聊疾病聊到絲瓜去!難道小編要轉做今日農村?|小編在那邊【肺纖維化在那邊】(上)
📌https://lihi3.cc/QPESC
【延伸閱讀】
2023/06/20 健康醫療網/呼吸喘、咳嗽、有痰恐是COPD!「這些」高危險群應及早檢查治療
📌https://lihi3.cc/CjEUX
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預計在2050年前,來到大約13億人!
尤其糖尿病延伸的慢性共病真的很多
我們不可不忽視,也期許未來醫療產業,可持續關注這議題
另外別忘了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已上路
但基層醫療部分負擔沒有增加
呼籲大家: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醫院看
《本集重點》
📍多重慢病動搖醫療體系,應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
📍研究指出若不採取行動,,糖尿病患者30年內將暴增
📍「瘦瘦筆」疑引發自殺念頭!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大醫院急診、領藥都變貴
接著就是今天最後一個主題,就是小編把相關的健康新聞,因為不同的主題把它集合在一起,最近剛好共病的話題還蠻多的,接下來這段就是跟共病有關係,嚴格來講就是我們會把新聞列在下面,這個需要大家一起來看,就是我們剛剛有提到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中心顯然對病人有明顯的幫助,因為有很多的科部會在一起幫忙,可是間質性肺病得到這麼好的照顧,可是我們一些慢性疾病發生共病的時候,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因為它的問題又更龐大,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要講三高嗎? 以三高這個名詞,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個大家都知道,可是為什麼它叫三高? 為什麼要把這三個放在一個小群組?原因是因為這三個疾病之間,伴隨發生是機率是高的,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是從高血脂變成高血壓,然後高血糖可能也會來,當然也會跟我們每一個人年紀變大了之後,相關機能的敗壞有關係,可是這些器官都是連在一起的,一個壞了之後,就會有連鎖反應,其他器官也都會壞掉,所以疾病通常是不能只看一個,所以也發現台灣很多老人家,都有嚴重的三高,現在又發現彼此之間的相連又更往外展。
我們先看糖尿病這一個疾病,它本身會跟它相關的器官就非常的多,一個很主要的器官就叫腎,你有糖尿病有腎病變大概也很多,所以很多洗腎患者都跟糖尿病有一點點關係,並不是因為糖尿病吃藥造成他洗腎,而是是因為在作用機轉上,本來都是相關相連的器官,反而是你糖尿病藥不乖乖吃,你洗腎的機率更高。
所以這一陣子的風潮就在討論共病這個議題,就是台灣的醫療的現況,是走單科別的,你去腎臟科看病,你去糖尿病看病和你去心臟科看病,連動的疾病又多,除了三高自己連動之外,現在又連到腎臟病,又連到心衰竭,又有更多的疾病都會被連進來,眼科也有,但是台灣的科別還在單打獨鬥的時候,每位醫生又這麼忙碌的狀況下,病人共病的照護,現在就變成說是病人自己的責任,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健康的社會會發展的過程,只是我們希望這個過程,稍微再縮短一點,現在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專業人員,開始注意到這些問題,他們也開始在不同的地方,發表他們的意見,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個推動的力量,去推動我們台灣整個醫療的體制,來思考這個問題,甚至去做出應變措施,當然我們希望這一切很快的發生。
▓多重慢病動搖醫療體系,應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
媒體: 元氣網
標題: 多重慢病動搖醫療體系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應以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
這幾篇裡面,我最想要請大家特別留意的,就是台大醫院的院長,他其實也已經出來,針對這個議題來做關注,這一則是來自於元氣網,是在7月14日的報導,以台大吳明賢院長絕對在這個領域,有足夠的話語權,他也關注到這個問題,他特別提到所謂的全人照護詳細的內容,這個概念是抽象,照理說是以人為單位去照顧他,這一個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再去看,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是蠻好的一個健康狀況,就是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人提出這樣子的意見,事實上也不只吳明賢院長,最近一連看到好多篇,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議題,也表示說台灣接下來這方面的改良,應該會更進步,我們只希望說,這一切的改變發生的早一點點,同時也有一個比較偏社論在講國外的醫療體制,其實可以給台灣所謂全人照護去做參考,就是說國外是他整家人都是去看同一個醫生,所以這位醫生就會幫他看東看西,所有該被看的都看到,台灣其實也試著推動家醫科,只是說現在隨著國情的不一樣,現在推動起來也不是很一樣,但是顯然全人照顧還需要繼續推動共病這件事情。
【延伸閱讀】
2023/07/14 元氣網/多重慢病動搖醫療體系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應以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
📌https://lihi3.cc/elPxp
【延伸閱讀】
2023/05/05 元氣網/三高又腎臟病…共病患者領藥像逛超市 重複用藥當心致命風險
📌https://lihi3.cc/IBCjL
▓研究指出若不採取行動,糖尿病患者30年內將暴增
媒體: 經濟日報
標題: 研究:若不採取行動 糖尿病患者30年內將暴增
剛剛小編特別說的三高、腎臟病、心衰竭、眼部疾病,這些相關的共病之外,有一則報導來自於經濟日報,它去分享一則國外的研究報告,我們如果單看糖尿病,隨著現在全球的飲食文化,還有相關健康意識的不足,以及人口老化的問題,接下來30年內這個問題會更嚴重,就是糖尿病會在30年內,持續的暴增。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就已經是非常難處理,它是一個高共病連動的疾病,因為它真的作用的器官,就是人的器官都是連在一起作用的,不是單獨運作的,所以又會造成心衰竭,又會造成腎臟病、心衰竭,這都連來連去分不開,所以糖尿病變嚴重這件事情,其實全球都在關注,這個研究報告是來自於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調查出來,很有可能在2050年前,全球糖尿病的人口,會從現在的5億變成13億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其實糖尿病的藥物經濟學,是蠻值得研究的,因為得了糖尿病之後,相對引起的經濟改變,其實是非常嚴重的。
【延伸閱讀】
2023/06/23 經濟日報/研究:若不採取行動 糖尿病患者30年內將暴增
📌https://lihi3.cc/NjRZT
▓「瘦瘦筆」疑引發自殺念頭!
媒體: 健康醫療網
標題: 「瘦瘦筆」疑引發自殺念頭!歐盟展開調查
最後在糖尿病領域裡面,有一則新聞是滿有趣的,小編無意去攻擊任何人,但是我覺得這則新聞,其實是滿好跟大家做討論,這一則新聞是在講,有一個糖尿病藥,它應該是去治療糖尿病,但是因為它就是能降低食慾,以至於被變成很多想減肥的人在使用,它叫做瘦瘦筆。
這不是只有台灣是這個樣子,這是全球大家都很想要瘦一點,所以大家都叫醫生開瘦瘦筆,它是用打的,你就會降低食慾,人就會瘦下來,所以瘦瘦筆生意非常好,是這一兩年銷路非常好的一個產品。
但是這則新聞主要是在講瘦瘦筆,現在開始被歐盟調查,因為它可能有引發自殺念頭的副作用,詳細的病理是怎麼一回事,小編這邊知道的不夠多,但是就是食慾,其實就是慾望這件事情,是跟腦有一點點關係,所以這一類型的藥物,如果作用在腦部通常會有副作用的風險,過往的案例大概都是在腦部比較多,都會是一些比較難處理的問題,如果你是作用在器官機轉的,它的副作用可能比較簡單,我們希望調查出來不是如此,但是大家就千萬留意一下下,我覺得還是健康的減肥,如果你想要瘦下來,盡可能的是採用比較健康的方式,採用藥物來幫助減肥,可能真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它可能會效果明顯,但可能不會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選擇權停留給大家。
【延伸閱讀】
2023/07/13 健康醫療網/「瘦瘦筆」疑引發自殺念頭! 歐盟展開調查
📌https://lihi3.cc/djF8y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大醫院急診、領藥都變貴
媒體: 自由時報
標題: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今上路 大醫院急診、領藥都變貴
這一則新聞是來自於自由時報,在7月1日的報導,因為在7月1日開始,健保部分負擔的新制正式上路,新制主要是針對醫療分級長遠的規劃,希望大家盡可能就是大病往大醫院,小病往小醫院,希望用這個方向來鼓勵大家,不要造成健保資源的浪費,當然這有時候也很難真的做到,比如說我家隔壁就台大醫院,你又要我跑去哪,諸如此類的,但是我們盡可能配合國家這個方向,這一次的新制是在費用上調整,就是針對原本的中低收入戶跟身心障礙者,是沒有任何變動的,原本受到保障的團體,還是受到保障,所以大家不要太緊張。
主要就是針對,如果你去大型醫院的急診跟領藥的費用,是有一些定額上的改變,醫學中心目前調高到750元,區域醫院的話是400元,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維持一樣是150元,中低收入者跟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是沒有改變的。
當然這裡面也特別提到,醫院裡面所開的慢性疾病的連續處方箋,在第一次的費用之後,第二次的調整就維持免收,基層診所本來全部都是免收的,中低收入者跟身心障礙者,這一塊是沒有受到改變。
所以7月1日上路的新制,拜託大家要知道這件事情,如果你真的只去你習慣的醫療院所,病歷也在那邊,知道費用改變了,就不會產生誤會,另外這個調整也是一個美意,就是醫療分級,讓比較重大的資源放在重大的病人身上,所以如果您的疾病,是普通的小感冒或是什麼,就請往一般的診所也是滿好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持續一起來推動,一般診所幫你發現重大疾病的能力,也不是一般診所就只能看小感冒,比如說我剛才講的前胸加後背的聽診,如果一般的診所,就能幫你發現這些疾病,或許沒有那麼單純,至少會幫你轉介到中型或大型的醫院,這樣台灣的醫療體制就會更健全,大家看醫生也會看得更放心。
以上是小編在那邊,本月的小編選新聞,來自於6月、 7月的相關的新聞選擇與分享,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延伸閱讀】
2023/07/01 自由時報/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今上路 大醫院急診、領藥都變貴
📌https://lihi3.cc/SDgdo
並把文章收藏起來!也請多多分享和留言交流~
Follow 小編在那邊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各大Podcast平台【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