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成為一名劍士?(作為初學者的裝備建議與單棍運動規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也不太確定這個系列是否會寫幾個項目,但就目前建議玩家入坑的裝備準備我提供了我們俱樂部的規範以及建議。

在2022年我們俱樂部剛成立時是以歐陸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武術為研修的主要項目,其中的需要準備的東西相當的繁多以及龐大,導致許多新手在還未準備好可以進行鋼劍研習的情況下退坑(有部分也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武器種類繁多,公用裝備準備上非常消耗經費),退而求其次我們將新人初步的研習上著重在維多莉亞時期的劍術研習上,尤其是當代的小劍及軍刀(籠手劍)。

(冷鋼生產的籠手劍)

(冷鋼生產的籠手劍)

在這邊介紹一下歐洲的兵器研習的方向,如果你穿越到了十九世紀並加入了部隊學習當代的軍隊劍術那麼你會發現,教官在指導你小劍的技法時最一開始他會給你一把鈍劍(Foil,亦被翻作花劍,現今奧運擊劍的項目之一)進行攻防和技巧的研習,而在進行軍刀的技術的最初研習時,他則會給你一支單棍(Singlestick,一個帶有劍柄護手的棍子,是歷史悠久的單鋒劍練習武器)。

Singlestick

Singlestick


Foil

Foil

一開始你並不會拿到你所將要學習的武器,而是它的低配練習器具,正如同你想學習日本刀怎麼對打不會使用真刀而是使用竹劍或木刀,他會比你所要使用的武器還要輕便以研習如何掌握那個武器的使用技巧,而在進階後可能會使用未開鋒的軍刀或者無尖頭的小劍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習,也有可能因為戰事你必須迅速地進入戰場。

所以在最一開始的練習武器是必須且是你學劍的最重要項目,避不掉使用練習兵器的開始,然而這並不妨礙你掌握那們武器的技藝。

所以作為開始我們將教授籠手劍和早期軍刀的練習武器英式單棍的使用方法。
你所要記得的規則如下:

  1. 沒有人可以在不帶頭盔的情況下練習。
  2. 劈砍和突刺不能太用力;如果有人失去平和心,那麼要立即中止練習。
  3. 一次弓步不要使用兩次劈砍或刺
  4. 雙方不能同時攻擊,如果發生,在弓步下的劈砍或突刺有效。如果雙方都在弓步,那麼攻擊都無效。
  5. 交劍的動作是表示雙方准備好的動作。任何在交劍前的攻擊都無效。總 是從接戰距離外開始練習。
  6. 繳械算繳械得分
  7. 單棍攻擊只有劍刃部分劈砍或劍尖突刺對手才有效
  8. 單棍練習中,除非有攜帶護具的情況下,不要攻擊對手的大腿內側,重擊大腿內側是非常危險的。
  9. 使用鋼劍練習時要佩戴全套的護具,包括頭盔,雙層夾克,手甲,身體護甲和腿部護甲
  10. 強烈建議學員進行三、五或者七回合的對練。這樣會讓練習更有趣,也讓 參賽者更加小心應對對手。

這十條規則取自阿爾弗雷德・霍頓的著作〈The Cavalry Swordsman - 1867 〉在當代及後世有描述Singlestick技術的手冊中也有相似的規則,那麼我們可以建議新手著手開始學習單棍的裝備準備。

我參考了近期的Singlestick項目賽事的規則大概列出了幾個建議:

  • 適當的頭部防護:帶有後腦勺保護的面罩,你可以在選購面罩後加上後腦保護墊,或者直接帶有後腦防護的面罩。
  • 護喉,保護喉部免受直接刺擊。
  • 輕型擊劍夾克,或厚重的連帽衫(Singlestick的賽事通常不允許安裝胸甲)。
  • 堅固的護肘,需覆蓋肘部的三個部位(腕、小臂和肘)。
  • 覆蓋膝蓋的堅固護膝。
  • 加強型的冰球手套或HEMA的單手劍類防護手套(以Combat Con賽事的規則限定Ensifer / AF的手套)。
  • 男性選手需要準備護襠保護下體。
  • 女性選手需要防護胸部,故需使用護胸。
  • 脛骨和前臂的防護不是必需的,但建議使用。
  • 練習時不允許暴露的皮膚。

那麼準備好面罩和輕型夾克、護肘手套、護腿和護襠或女性護胸你就可以開始進行你的單棍技術的研習了。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任何想要入坑的玩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me Fortezza di bambù-竹堡劍修會
8會員
12內容數
台灣新竹歐洲史實武術(HEMA)研修會,專注研習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及伊比利亞地區的武術,每週平日有一堂進階課程,週日整天皆有長劍、側劍和刺劍的課程,歡迎對歐洲武術、劍術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
2024/10/03
基於因為承諾颱風天是否放假而要公開翻譯的諾言,我打算開始公開一部份我的翻譯,但這個部分以原文為主,我將不做任何的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對這部分做研究。 這部作品是由亨利·海耶斯·洛克伍德(Henry Hayes Lockwood,1814年8月17日-1899年12月7日)於1852年寫的書籍
Thumbnail
2024/10/03
基於因為承諾颱風天是否放假而要公開翻譯的諾言,我打算開始公開一部份我的翻譯,但這個部分以原文為主,我將不做任何的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對這部分做研究。 這部作品是由亨利·海耶斯·洛克伍德(Henry Hayes Lockwood,1814年8月17日-1899年12月7日)於1852年寫的書籍
Thumbnail
2024/09/21
當你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把愛劍時,不要忘記給他裝上安全頭,只要在任何正規的錦標賽中,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劍尖裝安全頭。
Thumbnail
2024/09/21
當你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把愛劍時,不要忘記給他裝上安全頭,只要在任何正規的錦標賽中,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劍尖裝安全頭。
Thumbnail
2024/06/13
初見AWMAC(2024)! First time attending AWMAC(2024)!
Thumbnail
2024/06/13
初見AWMAC(2024)! First time attending AWMAC(202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年少時,我對劍法不屑一顧,所學所見,對我而言都太過簡單。我能輕易的舉一反三,學劍不過月餘,已敗老師於劍下。我感到無趣,覺得劍道不過爾爾。   弱冠那年,鎮子來了一批山賊,我單人獨劍,將這三十名惡人一一斬下,然而最後一人死前放了暗箭,我雖躲過,卻令身後一個小女孩的歲月就此停留。鎮上的人稱我為英雄
Thumbnail
  年少時,我對劍法不屑一顧,所學所見,對我而言都太過簡單。我能輕易的舉一反三,學劍不過月餘,已敗老師於劍下。我感到無趣,覺得劍道不過爾爾。   弱冠那年,鎮子來了一批山賊,我單人獨劍,將這三十名惡人一一斬下,然而最後一人死前放了暗箭,我雖躲過,卻令身後一個小女孩的歲月就此停留。鎮上的人稱我為英雄
Thumbnail
中篇3篇文章,主軸在兵器 名稱分別是【劍術‧技擊】與【八卦門三絕兵器(一)子午鴛鴦鉞】 劍術也是我開始習武的一個美好的幻想 而劍術‧技擊此篇從劍的歷史開始介紹 到最後述說技擊介紹,其中提到手臂錄中的劍訣與後劍訣 最後提到中國的劍法已近乎失傳 讓我美好的幻想逐漸幻滅 不過好在還保有一絲絲
Thumbnail
中篇3篇文章,主軸在兵器 名稱分別是【劍術‧技擊】與【八卦門三絕兵器(一)子午鴛鴦鉞】 劍術也是我開始習武的一個美好的幻想 而劍術‧技擊此篇從劍的歷史開始介紹 到最後述說技擊介紹,其中提到手臂錄中的劍訣與後劍訣 最後提到中國的劍法已近乎失傳 讓我美好的幻想逐漸幻滅 不過好在還保有一絲絲
Thumbnail
身為兵擊研習者你應該看過一個段子。 教練:Hi~我是今天的HEMA教練,有什麼可以幫助你? 學生:長劍!老子要學長劍! 教練:有些人覺得長劍缺乏美感...你要不要學刺劍、軍刀或者劍盾? 學生:老子不管。
Thumbnail
身為兵擊研習者你應該看過一個段子。 教練:Hi~我是今天的HEMA教練,有什麼可以幫助你? 學生:長劍!老子要學長劍! 教練:有些人覺得長劍缺乏美感...你要不要學刺劍、軍刀或者劍盾? 學生:老子不管。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劍士嘛?這篇文章將建議你入坑所要準備的裝備和建議,趕緊來看看吧。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劍士嘛?這篇文章將建議你入坑所要準備的裝備和建議,趕緊來看看吧。
Thumbnail
早前帳戶因不明原因下架,已開了2舘! 首先分享我個人比較應為強的五種鎧甲。 然後就兵器
Thumbnail
早前帳戶因不明原因下架,已開了2舘! 首先分享我個人比較應為強的五種鎧甲。 然後就兵器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Thumbnail
劍是一種尖頂且雙邊開鋒的冷兵器,是種可以用來刺擊和砍殺的武器,而用劍的方式稱為劍術。
Thumbnail
劍是一種尖頂且雙邊開鋒的冷兵器,是種可以用來刺擊和砍殺的武器,而用劍的方式稱為劍術。
Thumbnail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