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西藏的美麗與哀愁

    amp-img-attr
    去西藏,第一個反射問題總是:高原反應怎辦?

    不管4小時內、搭飛機從海拔零直奔三千公尺,
    或是搭乘持續供氧的青藏鐵路火車抵達西藏,
    其實人人必會遭遇,平常心以待就好,太過緊張反而加劇症狀。

    目前各種藥物一應俱全,如丹木斯、高原安、威而鋼等,都可緩解高原反應。
    但無論如何,初訪的頭痛、心跳加速在所難免,
    切記放慢言語行動、勿奔跑;此外,定要持續補充溫熱水。

    有句話形容西藏天氣: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

    此趟經驗印證的確如此,8點日出後強曬高溫,8點太陽下山後急降溫。
    但若中了艷陽詭計,吊以輕心疏忽戴帽保暖,頭痛立馬找上門。

    高山紫外線在這裡毫不留情,因此照相張張色彩飽合艷麗。
    多數看到藏族黝黑的膚色,是被炙陽染色的;
    波密民宅老闆娘的白晰、紅通通臉頰才是原色,
    當然,遊客記得擦防曬乳。

    由於乾燥,團員們「超來電」,近身一下就「靜電」,
    一天,要摸發燒昏睡的團員是否退燒,竟然把他電到痛醒。
    在2千多公尺的然烏湖民宿,半夜沒有一絲燈光的闇黑中,
    竟看到空中時不時、就飄著一道道閃電形狀的靜電藍光。

     

    第二個反射問題:酥油茶、糌粑好吃嗎?

    酥油茶是水煮磚茶、加入鹽和氂牛黃油後,用力攪打而成,各家所製風味不同。
    在波密米堆村民家所嚐到的,味如較淡稀的海鮮濃湯;若加入青稞所製的糌粑粉,則像麵茶。

    藏族司機說,自家早上必備酥油茶,但無法久放到過午,否則酸掉;
    既可暖身提供能量,且上浮一層油脂,在寒冷乾燥的西藏,剛好讓嘴唇有層防乾裂的保護,據說也可抗高反。

    最合口味的NO.01,應屬「甜茶」了!
    做法是煮紅茶後,再加入奶粉和白糖同煮,味如奶茶。
    天冷熱甜茶下肚,暖意直奔心頭,一杯杯難以停止。

    甜茶文化的普及,一說是英國入侵西藏後所留,另一說是受印度和尼泊爾影響。
    各鎮街上必有甜茶館,裝在軟木塞當瓶口的「祖母級」水銀保溫瓶,點的單位則是「磅」。


    拉薩最有名的「老光明甜茶館」裡,以一杯7毛便宜聞名。
    只要把錢擺桌上,杯子一空,穿著白袍、四處遊走的甜茶阿姨立馬提壺倒茶,並自行取錢找零。

    暗暗茶館內,終日黑鴉鴉的座無虛席、人聲鼎沸。
    不知是愛聊天?還是愛喝茶?而且門口還不乏嘰喳翻天的席地賭局。

    甜茶館一般也供應「藏麵」,類似陽春麵加上氂牛碎肉,一碗也不過5元左右。
    素麵則加了花生、醃蘿蔔,提味兼裝飾。
    不過麵條加了青稞製作,沒Q勁較粉味,有人幾天下來仍吃不慣。

    愛吃辣,在西藏如逢天堂了,保證讓腸胃翻暢快翻滾吧!
    因天冷且比鄰四川,道道紅椒、餐餐噴火,光是小市場陳列販售的辣椒粉就五花八門。
    重口味又辣又鹹又油,若無法適應吃辣,可選藏餃、青菜,最後一道選擇據說是「魯蛋炒雞蛋」。
    其實拉薩的餐飲非常多元,不乏尼泊爾菜、印度菜、中菜、陝西麵食、西式焗烤。
    原本不吃魚的藏族地區,近來因應遊客,集貨市場就有不少漁貨,餐廳出現各式魚食。


    餐飲消費比台灣便宜,合菜每人百元台幣就可搞定。

    最貴一餐在八一鎮。
    以雞湯為底的「石鍋雞」不斷熬煮成白湯,加入藏菇、青菜、土豆片等,結帳竟 600人民幣。
    早被警告勿在貴俗俗的八一鎮、應至魯朗再啖石鍋雞,可惜行程時間所逼,只好荷包失血。

    在意如廁舒適性的遊客,至此需調整心態。
    除了大型旅館提供西式馬桶之外,餐飲店家、廟宇多為傳統蹲式,有的沒水可沖,甚至沒有門。
    車行郊外時,則是男左女右各奔前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藏族歌舞豐富,然烏湖農莊廚娘煮飯時,隨性哼唱兩句,即已餘音繞梁穿透至飯堂,令人驚艷。
    最後一晚夜訪藏族PUB,歌聲渾然天成、豪邁振山河;勇士踢踏舞陽剛、女子丰姿顯妸娜。
    偶爾開放觀眾到舞台共舞,歡樂歌聲中步伐一致,據說是草原慶豐收時的團舞。


    藏族的藝術天分,揮灑妝點在生活處處,宗教用品當然不在下。
    唐卡店內,偶爾有藝師現場實畫。
    清一色粗獷的大男生,據說10歲上下就拜師學藝,一拿起毫筆,雙眼專注畫紙,神乎奇技的以點線勾勒上色。

    相同圖案的唐卡,因藝師資歷深淺,價格落差從幾十元到上千元。

    工藝之美,從寺廟可見一般,在建築、居家也不馬虎。
    拉蕯老城區雖然新樓林立,但白色底牆上,著以紅金藍飽和色澤,
    木造窗簷下的紋飾畫工細膩、幾何窗櫺精雕細琢,超殺底片。

    即使鄉村民房,也甚為講究建築美感。
    像魯朗過夜民宅內的客廳,可見飽滿族群色彩之刻工畫筆;
    米堆民宅客廳所有訂製櫥櫃,更見作工之純熟。

    不過往八一路上,可見屋頂或紫或紅或藍的成群民宅,煞是突兀。
    據說是官方為了營造觀光視覺之美,因此補助藏民在原有屋頂上再加一層鮮艷色彩之屋頂,宣揚建設之富庶;當然,免不了的是,家戶都插上五星旗。

    以往總不解新聞所見的藏人自焚事件,不知多少人省思過,自由與物質如何取捨?

    嚴密控管,從成都機場要搭機,就開始感受氣氛的不同。
    往西藏的旅客另闢一區的檢查通道,安檢特別嚴格,
    除了例行全身、隨身物品過金屬探測、X光機之外,
    所有外套必須脫掉,連鞋子也被要求脫掉。出國多次倒是首遇。

    拉薩的廟宇、觀光點,必見公安與消防車駐點。進入禁攜打火機、身上行李皆需X光安檢。據說若要用桶裝購買汽油,尚需嚴格登記身家資料。

    一晚夜拍布達拉宮,一群人坐在廣場上。不知哪來裝扮如旅人的年輕便衣,衝過來喝斥禁坐地上,嚇的我們快速離去。若觀光客的舉止觸及敏感,帶團的導遊即可能被連累、吊銷執照。

    赴藏須申請入藏證,但行政效率難以掌握,刁難之事也略有聽聞,為行程添變數。而從拉薩西行後,一路上的安檢非常嚴格,過一鎮即一哨,幾乎每哨都需持證下車檢查。

    種種無形拑制,令人想起70幾年解嚴之前的生活;反觀近日學運罷佔立院、直指政府獨裁;媒體可大肆批評、學者高張言論撻伐。比較過之後,更惜民主自由之可貴!

    有個現象,會讓首訪西藏遊客備感困擾。

    各個廟寺、景點,必有苦行者、婦人、小孩行乞,而手邊已擺著一疊疊整理好的小面額紙鈔。
    藏族駕駛說,每年最壯觀的是,藏曆4月的薩瓦爾節轉經日,
    各地乞丐人山人海、齊聚德吉南路,還被戲謔為「乞丐節」。
    參觀哲蚌寺和布達拉宮時,導遊預先換好厚厚一疊1毛紙鈔,遇到就布施。
    布施救濟是藏族人的傳統習俗,但他並不鼓勵觀光客如此同做。

    比較令人掙扎的是,有些看似貧困的小孩會上前討錢;讓人陷入給或不給的抉擇。
    這想必是持續已久的現象,因為後來看到一分宣傳寫著:

    「Please don't give me anything!一時善心無法改變任何狀況。
    勿因拒絕孩子而內疚;勿為滿足一時善心,而養成孩子的貪婪!」
    不給,才不致遺毒;當然可以用購買當地產品,來成為支持的力量。

    駛離機場,毋需再繞行耗時舊路,車輛飆上3年前蓋好的國道,短短45分鐘可達拉薩。
    怪手吊車、鋼筋水泥、鐵路隧道、大樓摩天輪,西藏第一大城,光速般建設著。
    對講究心靈與慢活的藏民,取捨的矛盾,是過程中的茫然。

    導遊說,住在山南農莊的姪子,進到「看似乾淨」的拉薩城區就生病了,
    都會區的水質空氣,比鄉村惡劣可怖,
    還有近年罹癌藏民的暴增,種種正在發生的改變,
    他已預見開發過速時,物質吞噬心靈的惡果。

    福禍總如太極陰陽相倚,從至惡更易體悟至善吧。

    年少輕狂打架入獄的導遊,現在戒酒、埋首書堆;大家過年狂歡時,他則盡訪廟宇老僧。
    他解釋五色旗的白黃紅綠藍所代表的天地火水風、說明死前一刻之斷氣、血停、緊抓手恐墜地,與五行原理相通。

    他睥睨遇樹遇石則拜的迷信,不認同供氂牛角祈好運的受役於外物,頻頻詮釋「佛在我心」觀念、三申五命從心而善的生活觀。在德仲溫泉就說,洗濯身體、更要洗濯污穢心靈。

    有時,反倒覺得他更像位在家僧人。
    他細說四大教派的同異(雖然我總把「噶舉派」誤聽「歌劇派」而皺眉),

    說向菩薩祈願勿只為自己祈求,而要求世人平安。(害我都不好意思開口)

    沉淪與墮落,若未曾赴地獄,怎知裹蜜之苦果。

    導遊就恨鐵不成鋼地嘆言,一些年輕的藏族導遊,不知珍惜羽毛,夜夜淪陷酒精歡娛,白天帶團就上車睡覺,講解全省了。曾赴印度會面達賴喇嘛、曾潛至尼泊爾、曾待過美國,至今帶團16年之後,更見藏語言文化宗教之珍貴。

    一次,曾帶外籍人士至甘丹寺,那人從第一天起就不發一語,逕自埋首查經。直到最後一天送機時,竟開口以流利藏語勉勵:小子,多努力點!
    一語如棒打醒,深刻體悟人外有人,竟如此珍視自身文化。
    再嘆,恍惚夢中的人,還有多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