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私信:詹傑 ✕ 李劭婕 #3「關於我和夢想這件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DEAR 劭婕:

看到你發來的劇照,發現你真是一點沒變,還是那樣青春無敵。

這次為了寫信,我回頭翻找硬碟裡的許多影像和照片紀錄,忽忽發現距離我第一齣戲已經有二十年光陰。而且有連續十多年,少則書寫一齣戲,多則二三部作品的速度,每年都在劇場裡晃蕩漫遊。

二〇一八年,我短暫打破了這個循環,拿了 ACC 亞洲文化協會的贊助,去了紐約學習音樂劇的書寫,另一部分也是想偷偷懶,可以暫時停下來,思考作為一個編劇還可以做些什麼事。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協會固定安排的藝術家引薦裡,我常常會去跟其他導演和演員,或者是不同領域藝術家碰面,有時相約在咖啡廳,還沒坐下來,對方就詢問道,有需要幫忙介紹些什麼人嗎?那時候很土的我傻傻回答,就先認識你啊。

raw-image

後來我才明白,大家在追逐夢想和事業拓展的步調上,近乎是一種跑百米到快要飛起來的速度。偶爾在參觀排練場遇到的年輕演員時,問到他們的目標規劃,他們側著頭,洋洋灑灑就說出自己想要參與哪個導演製作,想要登上哪個百老匯舞台,目前正在積極參與哪個工作坊,一步一步,簡直是個戰略藍圖,那大概是我聽過最詳實的夢想計畫了。再往下細究,發現好多演員都來自美國中西部,許多我不熟悉的州,諸如蒙大拿州或是內布拉斯加州,揹著上百萬學貸壓力,來紐約忍受高物價高房價,只為了拼搏一次,沒拼到,幾個月內盤纏用盡就要回返家鄉。是以,我在紐約參加過的大大小小內部讀劇會,常常來參與的演員幾乎都可以丟本或是唱出完美歌曲,每個人都準備充分。

在他們身上,夢想也許是一個更有重量,有去無回的賭注,得跟時間努力賽跑。

我在紐約的許多時光,都是一人思考著關於時間和步調,然後很俗氣地問自己,對於那個十八歲開始在劇場寫著一些小戲的我,夢想有達成嗎?而現在來到快四十的年紀,我還想努力回答自己,那接下來還想做些什麼?

raw-image

有一次很感動的經驗是,在紐約老牌戲劇機構,他們每週都會舉辦內部讀劇會議,提供新手或是老手劇作家,可以透過這種方式獲得回饋。參與的演員有年輕有資深,而那一次來了 Mark Ruffalo,演出綠巨人的那個好萊塢明星。整個過程非常平實,他和大家說說笑笑。結束時我和機構負責人短暫聊了一下,我說,有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來,對新手劇作家來說應該是夢想達成,負責人笑笑,說好多個好萊塢演員固定都會回來讀劇本,雖然沒有費用,雖然經紀人反對,可是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種充電,因為他們許多也是在這裡出發,踏上探尋自己夢想的道路,現在偶爾再回來,很像是一種提醒和回顧,確保自己可以走得更遠,可以更走在自己想去的路上。

二〇一九年回來以後,很慶幸我還在劇場裡,寫了音樂劇《麗晶卡拉 OK 的最後一夜》、《勸世三姊妹》。雖然終究沒有在紐約建立什麼人脈,可是好像找到了還有一些想說的話。希望再過十年以後,我們也都能在劇場繼續看到對方。

詹傑

照片提供:詹傑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素還真》離好電影肯定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仍要肯定在視覺革新持續做出的努力,不同於《聖石傳說》使用外景拍攝形塑真人電影的質感,採用等身的搭景布置,所有細節卻幾乎與實景無異,精緻的大殿、秀雅的半斗坪、玄幻的麒麟洞、荒蕪的山川地景,一切是如此真實細膩,考究的光影變化將搭景道具可能造成的出戲影響降到最低
執起導演筒的莒哈絲,同樣拒絕陷入男性導演的創作思維,她把攝影機當作鋼筆、把聲音和影像當做文字,繼續執行著顛覆性的文學實驗,藉由聲音和畫面的分離,用「痛苦的書寫」解構傳統電影用時間和空間建立的線性敘事,引導觀眾進入私密的女性內心世界:跳動的慾望、擺動的歡愉、死亡的驅力。
《夜,散步》既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物登場,就單純地跟隨導演的鏡頭走在夜晚的首爾。導演時而駐足於溪邊,時而穿行於月光下的小巷和樹林,風景之上還會浮現出導演親自畫的插畫和朝鮮時代文人的詩句。當這些陌生的拼圖拼湊在一起,瞬間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氛圍,為觀眾帶來了電影式的新體驗。
《惡鬼》這趟旅程是被懸疑和靈異包覆的成長故事,對抗惡鬼等於對抗由來已久的心魔,鬼從未真正現身,她畏懼的是自己的黑暗面和脆弱處。一度尋死之人,終於找到活下去的理由,領悟了善與惡並不處於對立面,每個人皆擁有慾望,必須與鏡中的自己共存,不能因為對生活的不滿,選擇拱手讓出得來不易的人生。
在環境、性別、種族議題下長大的 Z 世代觀眾,往往也重視電影背後包裹的議題,以及對於時代的映照──單純的砍砍殺殺、裝神弄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Z 世代觀眾與創作者追求的不是高深莫測,但也不甘於單純的無腦血漿,即使有些老一輩的創作者嫌棄 Z 世代難搞,但如此的訴求確實造就了新一波的恐怖片浪潮。
第一代移民的孩子長大以後,遂將複雜的家庭史拍成了電影。《夢想之地》是回望長輩與自己的差異,以及在隔閡裡仍不滅的緣份;《飯捲男孩乖乖睡》則紀錄下在異地成長之艱辛與尋根之旅;《之前的我們》的書寫發生在更久的以後,第二代移民已經長成大人、成為「道地」的紐約客後,與闊別十二年的韓國青梅竹馬重新聯繫上的因緣。
《素還真》離好電影肯定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仍要肯定在視覺革新持續做出的努力,不同於《聖石傳說》使用外景拍攝形塑真人電影的質感,採用等身的搭景布置,所有細節卻幾乎與實景無異,精緻的大殿、秀雅的半斗坪、玄幻的麒麟洞、荒蕪的山川地景,一切是如此真實細膩,考究的光影變化將搭景道具可能造成的出戲影響降到最低
執起導演筒的莒哈絲,同樣拒絕陷入男性導演的創作思維,她把攝影機當作鋼筆、把聲音和影像當做文字,繼續執行著顛覆性的文學實驗,藉由聲音和畫面的分離,用「痛苦的書寫」解構傳統電影用時間和空間建立的線性敘事,引導觀眾進入私密的女性內心世界:跳動的慾望、擺動的歡愉、死亡的驅力。
《夜,散步》既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物登場,就單純地跟隨導演的鏡頭走在夜晚的首爾。導演時而駐足於溪邊,時而穿行於月光下的小巷和樹林,風景之上還會浮現出導演親自畫的插畫和朝鮮時代文人的詩句。當這些陌生的拼圖拼湊在一起,瞬間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氛圍,為觀眾帶來了電影式的新體驗。
《惡鬼》這趟旅程是被懸疑和靈異包覆的成長故事,對抗惡鬼等於對抗由來已久的心魔,鬼從未真正現身,她畏懼的是自己的黑暗面和脆弱處。一度尋死之人,終於找到活下去的理由,領悟了善與惡並不處於對立面,每個人皆擁有慾望,必須與鏡中的自己共存,不能因為對生活的不滿,選擇拱手讓出得來不易的人生。
在環境、性別、種族議題下長大的 Z 世代觀眾,往往也重視電影背後包裹的議題,以及對於時代的映照──單純的砍砍殺殺、裝神弄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Z 世代觀眾與創作者追求的不是高深莫測,但也不甘於單純的無腦血漿,即使有些老一輩的創作者嫌棄 Z 世代難搞,但如此的訴求確實造就了新一波的恐怖片浪潮。
第一代移民的孩子長大以後,遂將複雜的家庭史拍成了電影。《夢想之地》是回望長輩與自己的差異,以及在隔閡裡仍不滅的緣份;《飯捲男孩乖乖睡》則紀錄下在異地成長之艱辛與尋根之旅;《之前的我們》的書寫發生在更久的以後,第二代移民已經長成大人、成為「道地」的紐約客後,與闊別十二年的韓國青梅竹馬重新聯繫上的因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我從小就嚮往成為劇場演員,然而事與願違,我大學時代其實連演出作品都沒累積幾部。後來我才理解到,不是「想要」,願望就會實現。當時我告訴我自己:「至少想辦法讓自己跟劇場這個產業有點關係吧!」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在河內旅行時,接到日前申請的歐洲電影碩士學程的通知,沒有獲得獎學金;過了幾日,又收到備取自費生的通知。 一陣驚喜之後陷入猶豫:能如願去歐洲留學圓我的電影夢似乎很夢幻,但值得我花掉畢生積蓄去圓一個夢嗎?至少我在完全沒有相關訓練和經驗下獨立拍了兩支短片去申請,通過了第一階段、獲得入學資格,證明了自己是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Thumbnail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我從小就嚮往成為劇場演員,然而事與願違,我大學時代其實連演出作品都沒累積幾部。後來我才理解到,不是「想要」,願望就會實現。當時我告訴我自己:「至少想辦法讓自己跟劇場這個產業有點關係吧!」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在河內旅行時,接到日前申請的歐洲電影碩士學程的通知,沒有獲得獎學金;過了幾日,又收到備取自費生的通知。 一陣驚喜之後陷入猶豫:能如願去歐洲留學圓我的電影夢似乎很夢幻,但值得我花掉畢生積蓄去圓一個夢嗎?至少我在完全沒有相關訓練和經驗下獨立拍了兩支短片去申請,通過了第一階段、獲得入學資格,證明了自己是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Thumbnail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